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会场 一个“声音”:为幼儿教师教师涨工资、提地位!

中国教育报 幼儿园教研科研 2021-05-26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那么,如何办“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让幼儿享受到美好的学前生活呢?

 这两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的呼吁,就和学前教育有关。她的呼吁,不仅关乎幼儿教师,更关乎中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在她看来,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家长放心安心,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而不着力解决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很难真正解决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问题。

 

真正让家长放心安心,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关于学前教育今年发展任务的定位。

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扩展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教育资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显然是对前一阶段一系列虐童事件的回应。学前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的婴幼儿,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政府与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但要真正办出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还要有更多的努力。

现在,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期望,不仅仅是“看护”或提供“托幼服务”,而是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家长放心安心,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用太重要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这三个特征多年来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链。打破这个循环链,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尊重和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打破这个循环链的症结。

幼儿园教师是孩子走出家门后遇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对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等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一名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会带着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读懂孩子的需要、兴趣、想法,能够因人施教;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在与伙伴共同活动中,培养孩子友好相处、交往、合作的能力;要能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玩具和童书等启迪幼儿的智慧,鼓励孩子的探索、想象和创造;要能够管理好班级,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生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要能够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及时地发现幼儿在食欲、睡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名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有关幼儿保育方面的知识技能,也要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既要尊重热爱幼儿,也要能够合理要求幼儿。

一名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要像儿童心理研究者一样与幼儿相处和交往,也要像教育家一样去思考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教师往往被看作带孩子的“保姆”,这是严重的误区

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往往被看作带孩子的“保姆”,入职门槛低;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待遇普遍偏低,缺乏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或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或学校缺乏好的生源;幼儿园也很难留住好老师,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一些幼儿园举办者以为办幼儿园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配上几张桌椅板凳,招几个幼师,看着孩子,教孩子唱唱儿歌、认几个字就可以把幼儿园办起来。为了最大限度获得利润,压缩办园成本,往往用极低的工资聘用完全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者仅仅受过非常有限的专业训练、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主要是年轻的女孩)充当幼儿园教师。

当这些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专业准备的年轻女孩走进幼儿园教室,面对几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顿时手足无措,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安静下来。

 

不着力解决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很难真正解决幼教队伍的数量质量问题 

低工资水平,招来的教师往往水平不高;即使招进来了,也留不住,教师的流失率高,稳定性差。在这种低工资水平的状态下,整个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得不到提升,行业缺乏社会吸引力。

当前,只有少数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待遇基本上能与当地小学教师持平,大部分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较低。不着力解决这两部分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很难真正解决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问题。

幼儿园教师待遇整体偏低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没有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办好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就必须重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让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一样,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更多声音,聚焦学前教育! 

无巧不成书。3月6日上午,在代表委员分别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现场,发生了一件“巧事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两个会场,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让人非常振奋与自豪,也让我们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报告中前所未有地用大段文字表述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确指出要多渠道拓展学前教育资源,这是得民心暖民心的好事。”北京代表团第一组小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如是说。

    同时,庞丽娟说道:“其中‘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这一句有待进一步推敲。”这一表述有可能影响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也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议将这句话修改为‘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社会吸引力’。”庞丽娟的建议赢得了大家的赞同。

    在北京会议中心的另一端,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议的现场也是热火朝天,讨论的重心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话的表述。

    “不能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在儿童身心健康、家长的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同时,广大教师的尊严也要受到尊重,我们要给予教师充分信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说。    

政协教育界别另一组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持相近观点。刘焱认为,“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但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

    庞丽娟说,最根本的,是要宣传与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专业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吸引力;还可以通过拍电视片、电影等方式宣传学前教师的大爱与奉献,教师对儿童、对个体长远发展乃至终身的影响,增进家校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也要严把学前教师准入资质,严把教师职业规范,目的就是要给教师更多的鼓励、理解与尊重,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家长也真正放心、安心,全身心投入工作。

    会议间隙,庞丽娟专门找到列席北京代表团小组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

    “您放心,我一定把您的建议带回起草组。”起草组成员回答道。

    时钟指向中午12点,会议室里,庞丽娟还在认真审阅发言记录稿。一张A4纸上改成了“花脸稿”,上面详细写着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两条修改意见,也写满了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深情。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7日第02版《学前教育如何让家长放心安心》(作者 刘焱)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7日第03版《两个会场 一个“声音”——代表委员给政府工作报告提修改建议》(本报记者 刘博智 柴葳 焦以璇)

责任编辑 | 贾文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