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耀甲子 聚力前行 | 请回答—1978(系列一)

根植沃土,岁月沧桑

薪火相传,沃野留芳


1978,他们的大学记忆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各级领导干部要支持青年人报考大学,在政治审查中,要重在本人表现,为建设四个现代化选拔人才,这是关系到我国千秋万代的大事。”


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篇社论,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回到1978年的上海七宝,刚刚复校的上海农学院也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会怎样回忆自己经历的七十年代呢?



(本文根据1978级校友陆文玉、王军安、马国华、张传芳的采访整理而成)


“那时我还在上学,即将高中毕业,学校得到这个消息就开始为我们准备复习。教科书和复习资料虽然就三本关于数理化的内容,但是非常厚。老师就用这个给我们讲课,学生也没日没夜地做题、适应高考。考不考得上,大家心里也没底的。”

(1978级植保班陆文玉)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无数青年人燃起了希望,买书、借书复习高考也成了刚需。他们中,有“老三届”、“新三届”,也有其他社会人士。当年没有补习班,甚至连找教材和复习材料也十分不易。最基础的数理化三门课程在这时成了考试“圣经”,与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瞬时变成了“抢手货”。未来会遇到怎样的考试,考到什么样的学校,大多数备考人心中带着一丝迷茫。当时能做到的只有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充足的准备。



不管是饶有空闲或是忙中抽空,也不论青少年学子还是成年考生,通过了高考难关后,都憧憬着未来的校园生活。

1978年复校的上海农学院,拥有较好的宿舍条件,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住宿难的问题,也因此吸引了一些高分考生。与此同时,七宝校区的学习生活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着他们。



七宝复校,有飞行指令的课堂


1978年普通高校显见教授,农学院也仅有几位副教授,但集合了育种权威专家、中国植物病理学创始人、中国蓖麻学权威的课堂,给学生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我们刚去上大学的时候是住在草棚里的,生活很简陋,设备也很少,跟现在完全没办法比。但老师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关心,同学之间也很亲密,大学生活十分融洽。”

(1978级兽医班王军安)


刚刚复校的农学院靠近机场,师资和硬件设备仍不完善。一些草屋改成的教室里常常挤着各个年级和班级的学生。没有授课教师的课堂则是通过电视学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播出的基础课程)。因为使用无线喇叭听课,空中管制的信号有时会被接收到,或是直接覆盖了当时课堂内容的信号。飞机飞过时,学生们似乎也跟着过了一把“指挥”飞机的瘾。



虽然管制信号对教学内容有一定影响,但跟着电视学课程,在当年的农科学生看来却是因祸得福的一件事。因为农业相关专业的高数科目虽然要求不高,但是经过电视学习反而学得更扎实。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开播时还没有录像机,只能用电影胶片拍摄好新闻画面,送到直播间后再由播音员进行同步配音解说。通过视频进行课堂教学如今已不新鲜,但是回到1978年,上海农学院的学生们已经尝到了现代化视频教学的甜头。


温情关怀,买不来的福利


1978年的上海农学院,有一些任课教师的年龄比学生还小,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讲授却丝毫不含糊。遇到学生请病假的情况,任课教师还会一对一地补课。当年的上海农学院只有每周日休息一天,用功的同学周日晚上就赶回学校上夜自习。平时的早自习也是人人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希望能充分学习知识并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去。


"农学院的伙食饭菜还行,我们有一个农场可以自己种,每个星期都要劳动的。劳动成果我们还可以享受,鸡蛋啊,西红柿啊,会分一点给我们,蛮有意思的。”

(1978级遗传育种班 马国华)



除了提供住宿和行业大咖老师外,农学院还有一般院校无法匹敌的专业福利——伙食饭菜。农学院有一个农场,学生们每个星期都会去劳动,同时也能享受劳动成果,比如鸡蛋和西红柿摇身一变成了“馈赠佳品”。有时畜牧兽医专业用牛做动物实验,解剖完毕,牛肉被顺势送进了食堂,也因此成了同学们的福利。


实习就业,激情燃烧的岁月


农学院的课余项目丰富,有排球队、体操队、桥牌队、文工团、摄影摄像兴趣小组,和其他社团等等。学校还会排练话剧,暑假组织去青岛夏令营,以及班级组织的实地考察项目等等。勤工俭学项目更是五花八门,其中就包括蝴蝶标本采集、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绘图等等。以土壤微量分析为例,要称量、碳化、测定蒸馏,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更多生动的环节。


“技术可以引进,但做出判断的基础知识不可或缺。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创业不可能百分百成功,创业真的是需要激情的。” 

(1978级 张传芳)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学生毕业后国家给与分配工作, “国家公认”的工作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然而因为不能自主选择,如何把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执念。经过时代变迁,农业发展的重点也与时俱进,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是近年人们更关注的问题。



从事养殖业的78级学长认为,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食物是永远不会没有前景的;但同时行业机械化程度变高,技术人才将会取代更多的工人,所以年轻人不愿意投身于这类工作中,只有持续的热情和信念才能对行业持续投入。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以及坚持和热情。在思考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把自身的专业优势最大化,或者转化为创业中的亮点,热爱才能成为最终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



当年的农学院条件不如今日,但对学习和专业的热情却不曾因为简单的条件而减退。今天农生院的软硬件都与40年前非同日而语,同学们也有了更多的就业可能和更广阔的创业天地。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化在行业大背景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行业更新率会越来越高,而健康食物是人类生活恒久的需求,知识技术的责任也只会越来越大。1978级农学院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穿透时光的温情和持续不断的热情。


60年筚路蓝缕

60年砥砺前行

忆往昔,看今朝

农耀甲子,聚力前行!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编辑丨 张青


你可能感兴趣:

农耀甲子 聚力前行|沧海桑田,农生那些年(二)

祝福留言征集 | 六十周年院庆神秘礼物等你来领

农耀甲子 聚力前行/沧海桑田,农生那些年(一)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返校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