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突破】OPPO带头导入高端OLED;京东方:2018年8K元年;北大超薄柔性电子器件取得重要进展

2018-03-02 集微网


  1. 京东方:2018年8K元年 2022年渗透率可达20%

  2. 2017年全球柔性AMOLED营收比2016年增幅超三倍, 达120亿美元

  3. OPPO带头导入高端OLED 大陆市场或将成三星显示器新增长点

  4. 北京大学利用光刻技术在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 京东方:2018年8K元年 2022年渗透率可达20%


2018年MWC京东方在华为展台展示了全球最大尺寸的110英寸的8K超高清显示屏。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原烽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2018年是8K的元年,也就是所谓的导入期,到2022年8K的渗透率将会得到普及。


京东方正在积极推进“8425”战略,即推广8K,普及4K,替代2K,用好5G。在此次以“5G”为主题的MWC上,京东方展示了全球最大尺寸的110英寸8K超高清显示屏,采用独有ADSDS超硬屏技术,具有7680×4320高分辨率显示。


实际上,京东方原本计划在2018年投产的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提前实现了投产,而且已经向向三星、LG、SONY、小米等客户交付了75英寸8K 60Hz、75英寸8K 120Hz等大尺寸超高清显示屏。


原烽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京东方认为2018年是8K的元年。所谓元年的概念就是导入期,按照过去显示产业的发展历程,产品分辨率每4年一个导入期:2006年-2010年是FULL HD的导入期;2012-2016年,4K的渗透率达到了40%,是4K的导入期;而2018年是8K的元年,预计2022年渗透率将会超过20%。


原烽表示2016年里约奥运会,实现了全球首次8K实况转播;而2020年日本奥运会也要求全面实现8K信号,对于晚两年办冬奥会的北京来说,全面覆盖8K信号就变得压力巨大。据透露,工信部、广电总局以及北京市正在要求8K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积极推动8K产业发展。


正如普及4K产业遇到的问题一样,8K普及面临的问题更多是缺乏内容。原烽认为运动类直播会是促进8K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容之一。


除了展示8K超高清显示屏,京东方还展示VR等物联网端口解决方案。京东方认为在物联网时代,显示屏已将触控输入、指纹识别等功能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因此,京东方已经全面开放技术端和应用端,携手合作伙伴建物联网端口解决方案。网易科技


2.2017年全球柔性AMOLED营收比2016年增幅超三倍,达120亿美元


关键结论


-2017年柔性AMOLED面板营收达到120亿美元,而2016年为35亿美元,增幅为250%。

-虽然柔性AMOLED面板供应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供应能力仍然集中在三星。

-2018年柔性AMOLED面板的需求预计不会像其供应量那样快速增长。

据IHS Markit数据表明,2017年由于市场需求的猛增,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出货营增长超过3倍,并在AMOLED面板总出货营收中占比达到54.6%。


2017年柔性AMOLED面板营收达到120亿美元,而2016年为35亿美元,增幅为250%。但同期刚性AMOLED面板营收则缩水14%。在2017第三季度,三星显示器开始为iPhone X供应柔性AMOLED显示屏,极大促进了整体AMOLED出货营收的增加。LG显示器、京东方和昆山维信诺光电也在2017年开始为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生产柔性AMOLED面板,助力了市场成长。


“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已经越来越多采用柔性AMOLED面板,以便实现产品设计上的的独特性,”IHS Markit资深首席分析师Jerry Kang指出。“虽然柔性AMOLED面板供应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供应能力仍然集中在三星。”


2017年平面型柔性AMOLED面板约占柔性AMOLED整体出货量的一半,这是一个转变,在2016年以前曲面型一直都是柔性AMOLED显示屏的主流外形。


“随着苹果将平面型柔性AMOLED用于iPhone X,手机显示器的外形设计走向了多样化,”Kang补充说。


根据IHS Markit最新的《AMOLED&柔性显示器信息服务》,2018年柔性AMOLED面板的需求预计不会像其供应量那样快速增长。“在几年之内,为了设法缓解潜在的供过于求,许多面板制造商都正在试图开发其他的创新型外形设计,例如折叠或卷曲型终端,”Kang又指出。IHS Markit



3.OPPO带头导入高端OLED 大陆市场或将成三星显示器新增长点


OPPO从2年前开始向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采购中端OLED面板,2018年起改为高端OLED面板,跃升三星显示器重要客户,也预告向来被称为高端手机坟场的大陆市场需求开始浮出。

 

韩媒the bell报导指出,OPPO是第一波采用OLED面板的业者,凭藉其品牌知名度,预料将有助带动其他大陆手机业者跟进采用,使大陆市场成为三星显示器新的营收来源。

 

虽然三星显示器2017年夺下苹果(Apple)订单,确保了中长期营收成长来源,然而,一旦苹果iPhone进入全面导入OLED面板阶段,三星显示器的成长将步入停滞期,此外还得面临乐金显示器(LGD)等第二供应商分食危机,反观大陆OLED手机市场才刚进入成长期,这样的趋势对于三星显示器来说无疑是个扩展获利来源的绝佳机会。

 

稍早消息指出,OPPO向三星显示器寻求6.4吋OLED面板供应,预计搭载于2018年下半上市的R13(暂称),据了解,该款面板采用软硬复合板(Rigid-flex PCB)零件,OPPO将成为大陆首家采用此款面板的业者,手机规格将有大幅度提升。

 

不过,OPPO所需数量远不及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苹果,三星电子Galaxy S系列加上Galaxy Note系列的年需求量大约在5,000~6,000万支,苹果iPhone X原先预估约为1亿支,目前下修为7,000万支,相较之下,OPPO年需求量若以最热销的R9计算,将落在1,700万支,加上OPPO不是扩大OLED机款,而是拉高面板规格,不过随出货单价提高,预料三星显示器短期内获利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OPPO进入手机市场多年,凭藉比对手贵一点但规格高一点的策略,成功在竞争白热化的大陆市场杀出重围,以18%的市占率紧追19%的华为(Huawei)在后,而主打OLED面板便是成功关键之一,2016年首度推出R9后,2017年乘胜追击再推R11,成功延续亮眼成绩,使OPPO在2017年第3季一度挤下华为,登上手机销售王。

 

业界预测,OPPO手机龙头的光环将有助刺激其他业者跟进采用OLED面板,2017年大陆手机市场开始出现成长衰退,高端市场发展僵化,其他业者为与OPPO竞争,或许会提早启动搭载OLED面板的策略,使过去因价格较高而不受青睐的OLED面板,成为业者争相搭载的配备。

 

不过OPPO对OLED面板的需求量亦有望逐步扩大,R9与R11皆搭载中价位硬式OLED面板,未来R13改采高端柔性OLED面板后,中低端机款便有可能改用硬式OLED面板,业界人士指出,过去华为或小米虽然都推出OLED手机,但都是出货量相较少的机款,主要机款仍采LCD面板,如今大陆市场进入成长衰退,业者也有了加速转换OLED面板的诱因。

 

为因应大陆手机业者未来需求可能爆发,三星显示器正考虑扩大投资,目前OLED面板在天安A1、牙山A2与A3厂生产,分别负责4.5代、5.5代与6代产品,苹果用可挠式面板主要由A3生产,三星电子与OPPO用面板则由A1与A2厂生产,未来根据大陆业者需求状况,预料三星显示器会扩大在A4(暂称)或A5(暂称)生产,A5厂原规划生产iPhone X用面板,然因销售不佳与市场需求转变,目前投资规模未定。DIGITIMES


4.北京大学利用光刻技术在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大数据和物联网方兴未艾,令人们无时无刻地与数字世界互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发展有望彻底革新人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真正实现人体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然而,当前柔性基底上的电子器件仍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例如器件性能难以突破,传统的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与柔性电子器件不兼容,器件与人体的交互不够友好,等等;特别是如何在可共形贴敷于皮肤的超薄柔性衬底上实现高性能的CMOS器件与系统集成,是推动下一代服务于个人运动、健康、医疗监控的新型可穿戴技术的关键所在。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与彭练矛教授课题组针对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在超薄柔性衬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CMOS电子器件,并成功地将传感集成系统应用于人体信息监测。


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纳米管电子器件可低温加工的优势,用金属钯和钪作为电极接触,分别注入电子和空穴,在超薄柔性基底上构建CMOS器件和电路,克服了传统硅基技术中柔性基底与高温掺杂工艺不兼容的问题。在低温条件下制备的CMOS器件性能对称,柔性基底上的最大跨导达到5.45 μS/μm,为现有文献报道的最优结果,与相同材料在刚性基底上所得到的性能相当,克服了一直以来存在的柔性基底加工环境对器件性能的限制。他们还首次在超薄柔性基底上实现5 MHz的电路振荡频率,进入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高频工作范围——对于实现未来无线数据通信和能量传输来说,这是关键性的突破。器件加工采用与传统微电子工艺兼容的光刻工艺,从而保证了器件可规模制备。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在该超薄衬底上实现了碳管电路与湿度传感器的集成,可原位对传感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整个传感系统的整体厚度仅为4 μm(不足发丝的十分之一),可轻柔地贴敷在皮肤上,实现对皮肤出汗状况的监测。


这一研究充分体现出碳管电子器件在柔性电子学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应用潜力,也揭示出基于碳管电子器件的柔性电子皮肤有望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器件,实现人体与数字世界的无缝交互。2018年2月初,相关工作以《超薄塑料薄膜上的高性能碳纳米管互补电子器件和集成传感系统》(High-performance carbon nanotube complementary electronics and integrated sensor systems on ultrathin plastic foil)为题,发表于材料学领域重要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7b09145)。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恒为第一作者,胡又凡研究员与彭练矛教授为通讯作者。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北京大学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