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启动】兆易赞助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他终结中国无“芯”史;复旦科团研发第三类存储技术;儒卓力电子火热登陆CITE展

2018-04-10 集微网


1.兆易创新赞助,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正式启动;

2.儒卓力电子火热登陆深圳CITE展;

3.他终结了中国无“芯”历史;

4.总投资180亿 双流一批院校企合作和产业化项目开工;

5.工信部:去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超13万亿元;

6.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开创研发第三类存储技术;

1.兆易创新赞助,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正式启动;


集微网  4月9日报道

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电子设计竞赛之一,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据悉,本次大赛由兆易创新冠名赞助商,竞赛将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7月陆续进行分赛区初赛,8月底举行全国总决赛!

3月14日,本次大赛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召开,30余位专委会委员、企业代表及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为保证研电赛的顺利开展,秘书处介绍了竞赛专委会背景和筹备情况,与会代表就本届研电赛企业命题、技术方向、评审原则及标准、评委管理办法等议题展开讨论。

据悉,“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划分八大赛区,分别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上海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承办,集成电路专业赛由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及厦门理工学院联合承办,全国总决赛由南京江北新区承办。


在此次会上,将本次研电赛技术竞赛开放式命题方向确定七大方向,分别为为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另外还将设立集成电路专业赛(创芯大赛),于8月在厦门理工学院举行。专家们还根据竞赛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了评分规则,修改完善了评审标准。

次日,中国电子学会还组织召开了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执行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钟爱民、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伟、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清华大学电子系党委书记、组委会秘书长金德鹏出席并讲话。会上,秘书处宣读了执委会名单,汇报了第十二届竞赛执行情况及第十三竞赛筹备情况及设想。组织各执行委员单位讨论如何提升比赛参与度和比赛成果社会认可度、如何促进研究生培养、如何创新现有比赛形式等问题,各分赛区承办单位还对分赛区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在致辞时,感谢出席专委会的各位老师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支持赛事工作,同时也希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赛事办得越来越好。“赛事启动,也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出谋划策,共同将研电赛做好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帮助到更多的研究生在提升自我的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清华大学电子系党委书记、组委会秘书长金德鹏谈到,“我代表清华电子系和竞赛秘书处感谢大家远道而来参加会议。研电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第十三届研电赛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感谢各位专家能继续支持研电赛,为培养研究生、促进研究生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本届赛事的冠名赞助商,兆易创新设置的企业命题鼓励参赛师生在工业控制自动化、军工装备现代化、电机控制与变频技术、图像界面显示技术、车载电控单元、传感器网络、消费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物联网终端及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发作品,并希望通过参与研电赛,为广大师生提供业界主流嵌入式技术和开发平台,深度参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兆易创新GD32 MCU是中国高性能通用微控制器领域的领跑者,中国第一个推出的Cortex®-M3及Cortex®-M4 内核通用MCU产品系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32位通用MCU市场的主流之选,并以19个系列300余款型号选择所提供的广阔应用覆盖率稳居市场前列。

兆易创新MCU事业部总经理邓禹表示:“集成电路产业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确保高校毕业生掌握必备的核心技术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兆易创新非常荣幸成为全程冠名支持研电赛的半导体企业,并将持续推进大学计划与高校合作的深入开展,为产学研结合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一臂之力。”

另外,会议增补重庆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曾孝平、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李德识两位专家作为研电赛秘书处秘书长,共同助力赛事发展。 


2.儒卓力电子火热登陆深圳CITE展;


今天,儒卓力首次参展深圳业界盛事CITE 2018,重点展示应用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四个核心领域:嵌入式 (RUTRONIK EMBEDDED)、智能 (RUTRONIK SMART)、电源 (RUTRONIK POWER) 和汽车 (RUTRONIK AUTOMOTIVE)。

我们致力服务中国不同类型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重中之重。 我们通过本土团队服务最重要的工业领域客户,而其中的重点又在于与客户建立个人关系,本土化和个人关系就是儒卓力的成功关键之一,所以请大家明天到深圳会展中心1号展厅的1B008展位跟我们交流一下吧,我们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和现场应用工程师将会在展位上恭候各位,针对各个专业领域提供支持和建议。

另外,欢迎各位在参观我们的展位(1号展厅1B008展台)时,到前台扫描儒卓力微信及微博的二维码,便可获赠小礼物。在展会期间,我们还在展台上进行更多微信送礼活动,今天已有不少观众赢取惊喜礼品了!展期直至周三,期待在展会上见到您!


3.他终结了中国无“芯”历史;

  颜值颇高,身形高大,步履轻快,言语亲和,在科学家队伍里出现的邓中翰特别抢眼。这张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庞,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更让人赞叹的是,他被称为“中国芯之父”,他将自主研发的数亿枚芯片打入国际市场,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他所创办的企业,如今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有人说他是中国无“芯”历史的终结者,邓中翰微微一笑,前面的事业远不止此,2016年,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他们研发出了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号”,具有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而今年将发布能耗更低、运算速度达到第一代16倍的“星光智能二号”。


  “未来,没有芯片的安全就没有信息的安全,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邓中翰向记者吐露:“我们希望能真正从过去的跟跑、并跑,走向领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安娜


  邓中翰在书写一段传奇,只是这位传奇的主人公一直“浑然不觉”,每当遇到外界的褒扬,他总是保持着一副“当之有愧”的谦逊。


  他是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41岁新增入院士名单,刷新了工程院院士的年龄线。


  他曾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工作,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提交了多件美国发明专利申请。


  求学阶段,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


  认真劲敲开伯克利大门


  从小在南京长大的邓中翰和所有同龄的男孩一样,喜欢科学,崇拜科学家。这种天然的喜爱和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理想下,邓中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就读。


  邓中翰的认真和“钻”劲很快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大二时,在一次物理课上,胡友秋教授讲解关于电磁学的一道题,邓中翰认为老师讲错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和五种试验方法写了8页稿纸,投到胡友秋的信箱。没想到这一“冒犯”之举,得到了老师的赏识。胡友秋将他推荐给黄培华教授,自那时开始,一个大二的学生就开始走上了科研之路。


  在1992年,一个中国学生能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录取是罕见的事,不过,发生在邓中翰身上,大家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在这个产生诺贝尔奖大师最多的高校里,邓中翰感受到硅技术和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冲击,他决定选修与自己专业有一定距离的电子工程专业。面对学校对他“知识结构有欠缺”的担忧,邓中翰闭门苦读,最终以全A的成绩顺利拿下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97年,邓中翰结束了学习生涯,来到硅谷自主创业。上天对邓中翰似乎格外优待,他创办的一家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公司很快获得了成功,公司市值顶峰时达到1.5亿美元。看起来,他已经实现了富裕而安逸的美国梦。


  就在这时,邓中翰遇到了祖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他向邓中翰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中国半导体工业可能要走一条新的道路才行,你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听完介绍,邓中翰意识到: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中国的芯片技术必须发展起来。


  一种时代赋予的责任感让邓中翰心中为之一动。1998年,在一次中央领导的座谈中,邓中翰汇报了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大胆见解,他提出在中国科技体制下,不能仅仅靠国家实验室的方法来创新,还要建立起支撑创新的产业,通过产业来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


  他的报告得到了高度赞赏,前方的路豁然开朗。1999年的7月,邓中翰正式踏上了归国创业之路。


  打破中国“无芯”历史


  回国创业落户中关村,接下来一系列实际的问题迎面而来。万事开头难。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一些让邓中翰颇为费神的事:“为什么注册公司要先有办公室?为什么招聘的清华毕业生需要北京户口?”


  到了1999年冬天,办公地的暖气不足,而且下班之后暖气就停了。初创企业,节约为本,邓中翰想着省一省,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到了2001年,账面上真的只剩下100万美元,资金断流的危险即将显现。经过反复权衡,邓中翰和几位创始人狠下心,决定用他们的个人存款、房产和股票抵押给银行贷款。


  除了资金“断流”,邓中翰还面临人才“断流”,当时,国内几乎找不到有经验的芯片设计人才,邓中翰不得不亲自上阵,到清华去兼任教职,培养芯片人才。


  直到2001年,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正式研制成功,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多媒体芯片诞生,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之后的几年,中星微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数字多媒体芯片接连推出。2005年11月,中星微顺利实现了又一次华丽转身——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凭借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陆高科技公司。


  如今,中星微电子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更是突破了几亿枚,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份额65%以上。


  对话

  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更大了


  广州日报:“星光中国芯”团队现在芯片研发的现状如何?


  邓中翰:近期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研发出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号”,它具有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简称“NPU”,今年将发布“星光智能二号”,这个芯片能耗更低,运算速度达到第一代的16倍。


  我们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牵头推动我国GB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国家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能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全时可用的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广州日报:目前我国芯片发展情况怎样?


  邓中翰:过去,我们在信息产业里没有核心的芯片,没有话语权。当时3G推迟,也是因为我们有标准,没芯片。这些年来,我们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推出了我们核心的芯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关国家标准,推动了整个围绕着智能化的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为老百姓打造平安城市、平安中国。中国在安全方面,已经是世界上的一个名片。


  然而,我国的芯片产业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今后主要三条路同时进行:第一,要在成熟技术路线上追赶国际巨头;第二,要在市场旺盛的一些新兴领域与国际巨头并跑,争取弯道超车;第三,需要有换道超车的思维,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自主创新,制定标准,打造新动能、新模式和新产业链。


  避免出现“帽子人才”

  广州日报:现在应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回流?


  邓中翰:这些年来,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据统计,现在有1000多家芯片企业在国内。


  国家首先要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第二,要在风险投资、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有所扶持,这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硅谷创新创业这么火热也是因为有纳斯达克、有创新创业的神话。应该说,从融资成功、上市角度来说,要更多发挥国家政策的力量来扶持。这样高端人才看到成功故事后,就会更向往在国内扎根,为国家的创新创业做贡献。


  第三,避免创新创业中出现“帽子人才”。我们的人才还是要“以用为本”,一定要发挥作用。广州日报


4.总投资180亿 双流一批院校企合作和产业化项目开工;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罗向明)4月9日,成都市双流区2018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武汉大学成都珞珈科技园项目选址地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39个,其中,院校企合作和产业化项目18个,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180亿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特别是视察中国电子8.6代线提出的“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讲话精神,双流区立足区内高校院所聚集优势和院校企地合作成功经验,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研究院+产业园”“科研院所+创新孵化园”两大创新模式和“共建、共管、共享”校院企地深度捆绑机制,加快促进科技人才引进、高端技术研发、成果就地转化。


据悉,双流区已与电子科大、西南交大、香港城大等高校合作建设5个研究院、5个产业园,全方位对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物院等央企院所,力促研发、设计、总部等好项目在园区落地转化,已与四川大学合作加快建设“五区两院一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变革性技术国际研发转化园区,“一带一路”国际创新创业园区,高端国际教育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四川华西国际医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核心研发基地)。


本次集中动工建设的武汉大学成都珞珈科技园、坤鼎中欧安防应急产业园、电子科大产业园、成都远泓生物应用研发转化示范基地等9个院校企合作或总部基地项目,是双流区与高校院所合作的又一硕果,预计2019年陆续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双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促进双流实体经济实现“三个转变”,全力推进双流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投资上10亿元项目6个,分别为武汉大学成都珞珈科技园项目、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高铁供电检测设备项目、成都海威华芯集成电路项目、成都远泓生物应用研发转化示范基地、坤鼎中欧安防应急产业园、玛斯珀特成都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38亿元,主要为园区提供道路、能源、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商业等基础性配套。


5.工信部:去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超13万亿元;


据中新网消息,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行业整体规模超过18万亿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9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作了上述表示。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居全球首位。


苗圩表示,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多家企业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一批关键电子装备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了普及应用,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领域的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进一步加速和深化,已成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和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苗圩还表示,未来既要面向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引导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拓展超高清视频、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提高产业供给质量,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又要面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需求,强化产业技术支撑能力,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证券时报


6.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开创研发第三类存储技术;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4月10日报道: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卫、周鹏团队实现了具有颠覆性的二维半导体准非易失存储原型器件,开创了第三类存储技术,解决了国际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中“写入速度”与“非易失性”难以兼得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易失性存储,例如计算机中的内存,掉电后数据会立即消失;第二类是非易失性存储,例如人们常用的U盘,在写入数据后无需额外能量可保存10年。前者可在几纳秒左右写入数据,第二类电荷存储技术需要几微秒到几十微秒才能把数据保存下来。


  写入速度比目前U盘快10000倍,数据刷新时间是内存技术的156倍,并且拥有卓越的调控性,可以实现按照数据有效时间需求设计存储器结构……经过测试,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基于全二维材料的新型异质结能够实现全新的第三类存储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发的新型电荷存储技术,既满足了10纳秒写入数据速度,又实现了按需定制(10秒-10年)的可调控数据准非易失特性。这种全新特性不仅在高速内存中可以极大降低存储功耗,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有效期截止后自然消失,在特殊应用场景解决了保密性和传输的矛盾。


  记者了解到,从技术定义、结构模型到性能分析的全过程,这项科学突破均由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独立完成。团队立足本土,扎根中国大地,取得了国际上未来存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并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上以长文形式发表。东方网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