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食品工艺学》:培养职业素养,树立民族自信,夯实社会责任

一、课程介绍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食品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化学、微生物学和化工原理为基础,研究食品加工的原料、食品加工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产品质量控制,理解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食品工艺学》历经60余年的历史沿革、十代教师的传承,精心打造,努力建设,创新发展。2013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赵晋府教授主编出版的《食品工艺学(第二版)》奠定了该门课程核心教材的基础,陈野教授主编出版的《食品工艺学(第三版)》在全国食品学科教育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此外,《食品工艺学》还获批2020年天津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专项,天津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育课程等荣誉。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包括李文钊、汪建明、胡爱军、李风娟和李书红等。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食品工艺学》对树立专业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同时,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发展“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是食品类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为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解决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


课程要体现其育人功能,必须明确课程所应承担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内容,同时要结合课程内容,以课程思政为根本导向,认真研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因此在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严谨及团结友爱等职业素养。因此,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思辨,形成批判性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深刻意识食品专业对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树立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素养。



2.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立足于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内容和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度提炼挖掘食品工艺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一些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以课程章节为单位,从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弘扬节俭以及持续发展等多角度出发,搜集案例,建立思政案例资源库,让学生认识到合格的食品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责任以及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使食品工艺学课程成为思政教育有效推进的载体。


课程思政案例讨论


3.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创设机会让学生上台讲,讲生活、讲故事、讲感受、讲启迪,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适应改革的要求。此外,通过线上讨论、大学慕课和加工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延伸教学内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由组队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食品行业是一个道德行业


三、课程思政部分教学案例01


案例1:食品人的社会责任


在“绪论”章节学习食品概念的过程中,以“食”字结构展开,食=“人”+“良”, 有良心的人加工处理的食物才能称为食品。食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食品行业是一个道德行业,从食品安全案例解析,导出作为食品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应该着手道德操作规范,时刻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品质的道德来要求自己,不研违法食品,不产违法食品,不写违法工艺等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照标准科学的设计配方,安全的生产食品。不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道德败坏的食品工作者。

02


案例2: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中国饮食文化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绪论”部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食物与健康关系展开,将食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要素与食品的功效、应用相结合。从奶粉、肉松和茶等起源于中国的历史为例讲述,谈至2020年伊利排名跃升全球五强,这不仅仅是中国乳业企业在全球的最高排名,也是亚洲乳业企业在全球的最高排名。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崇高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03


案例3:工匠精神


在“肉制品加工与乳制品加工”章节,从瘦肉精到三聚氰胺事件,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生产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人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与态度,这也正符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

04


案例4:职业认同感


在面向未来的健康中国战略下,食品行业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战略决策中,食品产业将凸显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产业经济、消费经济、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支柱作用。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成为食品产业在变局中开新局的拼搏奋斗之年,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食品产业将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使命和担当,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05


案例5:弘扬节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倍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然而,让人忧心的是,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餐桌上的浪费尤为触目惊心。在“粮谷加工工艺”章节,讲述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一方面,食品人要采取切实措施减少粮食储藏、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浪费,另一方面,从自我做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

06


案例6:创新精神


从传统民俗食品汤圆、饺子出发讲解食品加工工艺,注重融合科学加工方法,深度开发民俗食品的种类,我们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基础上,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持续创新,增强食品品质,增加民俗食品的科技附加值,形成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

07


案例7: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饮料加工工艺章节,介绍天然矿泉水时,食品来源于大自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然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只是其中一部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在利用食物的同时,更要怀有尊重、敬畏与感恩之心,注意保护自然万物生长生活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长远之道。

08


案例8:持续发展


瞄准资源短缺这一全球性重大问题,“果蔬加工工艺和豆制品加工工艺”章节中,通过阐述果皮、豆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形式,使学生掌握食品资源的组成与利用新途径,加深对食品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角色中。



四、总结


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为抓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不断推进《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教育从来都是强调全方位育人,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是丰富的,其挖掘是一个持续性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完善与课程相关的多方位知识储备,将所感所悟有效融入课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与专业素养。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