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环境化学》:生态安全,护航先行,思政滴灌,润物无声

《环境化学》


生态安全 护航先行 思政滴灌 润物无声




一、课程基本情况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行为与效应及其控制化学原理与方法的学科。《环境化学》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环境化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环境工程专业(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基础课。自2005年开课至今,2019年获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学校一流课程培育项目。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目标


1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污染观;

2)建立科学思维和数字化思维,培养学生根据环境污染特征寻求和发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化学品污染“防、控、治”全局化环境保护素养,形成规范使用和科学处置日用化学品的良好习惯。


2

能力目标


1)具备合理设计实验解决方案的能力;

2)具备分析污染物在各环境介质中潜在生态风险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1)掌握有害化学物质在各环境介质中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2)识别和判断环境污染与控制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其中,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支撑关系见下表。


表1 环境化学“三位一体”课程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三、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1

建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合体系


针对环境化学课程特色和教学内容,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明确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细化融入点和融入方式,建立了课程思政元素与人才德育培养目标的融合体系。


表2 环境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




2

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方式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建立了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耦合的切入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基于翻转课堂辩论赛+教师引导的模式,注重思政育人的滴灌渗透性、顺势而为和润物无声。


线上自我摄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知识内化,提升应用能力


慕课堂即时练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科研反哺教学,提高科技报国信念


3

课程思政教学总结与应用


我们积极总结环境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教学改革论文“环境化学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实践”已经投稿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化学教育》,正在进行二审修改中。



四、教学创新与特色




五、课程教学评价


通过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原教学中的痛点得到明显改善, 课堂交互性加强,受到专家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本课程运行最近2轮次,学生满意度达到90%(评教成绩居学院前30%)。我们组织18级学生填写了“环境化学课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反馈结果表明:对于素养、能力和知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综合能力有明显提升。


另外,对18级学生课堂表现和线上活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思政融合的教学环节,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较高,由此,准确恰当的思政点融合,能有效触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切实做到思政点引起情感共鸣。正如学生们所说“辩论赛式翻转课堂,我们的辩证思维和团队协作得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有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有强化,作为环保人,面对‘生态安全’时代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图文来源:海洋与环境学院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