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水环境学》:坚守科技匠心,勇担环保使命,践行科学精神



一、课程简介


《水环境学》是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核心课程,也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的院级课程思政精品课。本课程系统介绍了地下水环境的特点,教学内容包含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补径排及其动态与均衡、地下水的渗流、地下水向井的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管理评价和污染修复等六大知识内容模块,培养学生从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环境基本原理出发,理解地下水的储存、运移、补给、径流、排泄等特征及其动态与均衡,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并综合运用环境、水文、地理、生态等领域理论知识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为进一步从事环境方面研究和设计奠定基础。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有肖瀚、李海明、孙佐辉三位老师。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掌握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和迁移规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地下水环境污染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引入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注重对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品质的塑造,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政育人功能;充分发掘自然科学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战略定位,把专业知识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水和谐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树立和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科学思维与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精神。


(二)思政教育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辨与人文价值,处处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保理念。






三、课程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翻转课堂与专题讨论


翻转课堂的主题设定为“家乡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和“家乡主要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要求学生选取家乡典型案例,分组详细调查研究并进行PPT汇报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调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以传统板书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板书教学系统性、层次性、直观性、简洁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效率高、方法灵活、手段多样的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生笔记


利用外出实习机会,将授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秦皇岛北戴河和昌黎黄金海岸,现场讲授砂质海岸与基岩海岸海水入侵地下水模式和特征的不同以及防治对策,使学生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滨海地下水咸化的严重影响;将授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天津滨海新区北塘河口(潮白新河、蓟运河和永定新河共同出海口),现场讲授河口水流特性、泥沙输运演变规律以及修建防潮闸的意义;将授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天津北辰双口垃圾填埋场,与企业工程师现场对话,使学生理解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过程及防治对策;将授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国家海洋博物馆,通过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使学生了解天津地区地质发展简史及地质环境变迁过程。


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秦皇岛北戴河和昌黎黄金海岸调查实习


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天津北辰双口垃圾填埋场参观学习


2018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天津滨海新区北塘河口调查实习


2018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学习





四、课程教学案例


本课程绪论是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以绪论为例,在教学内容中以典型地下水污染和环境地质灾害案例为引领,准确为学生规划环境科学专业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使学生明白防污治污、防灾减灾工作背后的科学问题是环境科学工作者应当坚决担负的职责和使命,使学生理解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推动全球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大力发展环境科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地位,建立专业自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承担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树立正能量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提高职业修养。同时把学科发展历程中涌现的知名专家学习和工作的奋斗历程及其对学科发展的重大贡献融入到绪论教学内容中,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深深植入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前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为祖国建设、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国际杰出水文地质学家、中国水文地质岩溶地质奠基人袁道先院士简介





五、课程教学成效


自课程思政开展以来,本课程教学大纲不断修订,目标与规划不断明确,思政育人元素不断挖掘,思政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2019-2020学年和2020-2021学年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课程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论文:






六、结语


从专业视野、课堂文化、学科建设等方面,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主导优势,将专业知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细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与价值教育的多重功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从多重视角看待专业学习和国家发展,将个人学习与时代命运牢牢结合,在社会价值中融入个人价值,自觉把人生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真正从内心热爱本专业和本行业。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