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把哈佛争端变成华人赢

琥珀风筝 陌上美国 2019-12-08

星期三

陌上美国  欢迎关注

这两天华人最关心的新闻当然是这一条,亚裔诉哈佛案。该诉讼挑战的是美国大学本科招生中使用了40多年的一项标准,即挑选生源的时候可以将肤色作为一项考虑因素,但不能有明确的基于种族的招生配额


应诉方哈佛认为,大学支持多元化,把族裔背景当成招生时候的一个考虑因素,是保证这个目标的手段。这样的设计对于为社会储备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大军有益。




诉哈佛官司


昨天,马塞诸塞州地方法庭大法官Allison Burroughs宣布,哈佛胜诉亚裔告哈佛案。


这个官司是于2014年,由保守派犹太人Edward Blum创立的非盈利组织“学生公平入学(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SFFA)”发起。该组织同时还起诉了德州大学-奥斯丁和北卡大学-教堂山。SFFA目前有22000名成员。有不少华人为这个组织捐过款,也有不少华人跟宣传这个组织的干过架。


今日的判决书长达130页,判词也颇值得玩味。判词里面有提及“哈佛大学的招生过程不完美,包括对招生人员的培训方面都有值得提高的地方”。另一方面,判决认为,不会仅仅因为招生过程存在不足就要判哈佛败诉,并认为否定哈佛招生机制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对宪法的进攻。这里指的是会对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AA)造成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类似的官司曾经一路打到最高法院。在2003年的一次判决中,高院保守派大法官奥康纳(O'Connor,点击前文)的判词写到,入学录取中将肤色作为考虑因素之一的模式,大约再施行25年


昨天Burroughs法官的判决中也一样提到,将来种族因素会从招生中去掉,但是这个时机还没有到来,至少不是当下。从Burroughs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来,她认为把这个“将来”定为2028年还是早了些。


在华人最为关心的对亚裔性格分偏低的问题上,Burroughs承认,数据显示亚裔比白人孩子个性分低具有统计显著性。但她的看法是,数据没有说明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而对这个原因的分析非常重要。因此不能构成哈佛歧视亚裔的铁证。


对于这个说法咱通俗地翻译一下,弦外之音就是,亚裔性格分偏低就认命吧,因为不知道是哈佛招生中存在歧视还是你们天生就性格差些。证明一个给本法官姐姐看看,证明不了就拉倒,算你输。



该案会没有悬念地被败诉方上诉,先是第一巡回法庭,如果再度败诉,将继续告到最高法院。对于目前自由派法官与保守派法官比例4:5的高院,将是一场万众瞩目的考验。一般重新上诉的过程需要几年,届时高院大法官自由派与保守派立场比例几何,中间悬念重重。



如何把哈佛争端变成华人赢?


案子判了,不管你是为哈佛庆祝还是为结果愤怒,有几个事情却是所有华人没法避开的。


首先那个指向亚裔娃性格不行的结果。注意,这是对向哈佛递交申请的孩子之间比较,得出的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分析结果。


没有这场官司,我们本不知道哈佛招生对亚裔孩子性格打分低于白人;没有这个判决,我们也不知道波士顿法庭对这个性格打分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这点反正不是什么华人圈的喜事。有人要加入哈佛阵列,认同亚裔娃性格分偏低——比白人、非裔、西裔都低吗?乐意这样“认命”的亚裔,恰好是给亚裔性格分拖后腿的。与其逆来顺受,不如扪心自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情况做些什么?


另一方面,华人圈关于告哈佛和AA的辩论已经太多了,AA话题已经成为缠绕我们社区的头号零和游戏的陷阱。华人还要为此再撕裂多少年?


先呈递一些事实。


首先这事不是美国大众的热点新闻。相关新闻出来后,在不同立场的媒体上都没有热门到头条位置:《纽约时报》当天最热门的新闻下留言1000多条,告哈佛的新闻留言少了一半多,400多条;《华尔街日报》的头条同样留言上千,而告哈佛的新闻留言只有区区100出头。


其次,即使听了三场民主党党内初选辩论,也没有看到哪一次AA作为一个总统选举的话题,被推出来讨论或者提问。


再则,认为支持AA能拉拢非裔、西裔,是没有数据支持的。看看纽约市长白思豪,在纽约力推高中AA,被媒体报道多次。而白市长参选总统的党内民调从没有破过0%。可见支持AA对于他赢得选民支持,没有什么决定性效果。


但是这个案子却是华人媒体无争议的头条新闻。与此相对应的,是反肤色AA的华人在这事上多年的人力物力投入。微信华人虽然人口数量上可能不到全美人数的1%,但是捐款和义工能量却非常惊人。比如华盛顿州反I1000法案(WA恢复AA的法案),过去三个月募捐过百万美元、在华州争签超过28万人。 


说这些是想提出一个问题,聪明的读者你自己判断一下,这种并不讨好其他人群,但是却高度得罪自己社区政治行动力满满的人的撕裂性议题,该如何处理。

这个议题由于观点对立的两边缺乏沟通了解,而被过度道德绑架和妖魔化。是在AA和告哈佛上犯类似于希拉里的错误,让华人群众觉得你在用"deplorables"的态度来标签他们,还是开斗争哲学重新审度这个事更佳?

其实不能否定,华人群众在意肤色AA上,有自己的合理原因。虽然反肤色AA的人中有极端的声音,但是并非所有的都是源自极端或道德问题。更多是一个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文化的事。以前华人来美国少,且大部分是优中选优的大学霸,那一辈的人孩子大学升学根本不是个问题。近年,随着华人移民数量的增加,“普通(average,或者说平均水平)”的华人家庭情况变成,收入7-8万、一半受过大学及以上的高等教育,孩子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加上华人的文化习惯,这样的人群构成,把关心教育升学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无理取闹。理解和empathy,比责备更近人情。

如果把AA看成一个税,对于孩子上大学了或者离18岁还早、父母教育和经济条件越好的人,担心升学问题的急迫感越低。要负担的“AA税”与自己所拥有的相比,比值越低。但并不是所有华人家庭都幸运地有这个privilege。

换句话说,privileged群体并不是肤色AA负面影响的主体对象,处于平均水平的华人大众才是。此外,告哈佛并不是简单地要爬藤,反肤色AA的许多也认同从经济条件入手的AA,不是简单否定多元化的好处。AA也不是只影响藤校,很多州内好的公立大学入学也如此;还有在工作上,因为团队内部业务能力的差异,造成一些办公室政治。很多还导致官司。

一般认为,AA对亚裔有利的地方在于,能帮助人数不足的人群在工作和高级职务上取得突破。理论上如此,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实际上,即使有AA帮助,华人在工业界和教育界的高管也不多。到底能帮多少,是个现实的问题。

有人说华二代都支持AA,是的,可喜可贺超脱了父母一辈人。这种现象还是符合“AA税”定论,恰好因为华一代的重视教育,培养出来了经济和文化习惯更上一层楼的下一代人,因此AA迷之惑得解了。AA税就是对于动自己奶酪最多的那群人影响最大,而别人其实不会帮他们上这笔税,因此他们的反抗最多。恰好华一代的主体是被“AA税”影响最多的人群。

哈佛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播了,也不缺给哈佛锦上添花的人力物力。而华人在美国却需要每个人来帮助建设自己的社区。如何能做到跟犹太人、印度裔那样全面开花?靠支持AA或者反对AA吗?


都不是,靠华人齐心协力建设、耕耘自己的社区。没有在AA议题上和解是很难迈开第一步的。这不是单靠一边的努力,而是需要双方阵营中的合作派主动起来,对于华人内部内耗最大的议题,能争取到更多人去换位思考对方难处,化解争纷。在政治光谱两极的华人虽然永远不会团结,但是那些是少数。剩下的华人,是可以团结成事的。而且已经有多次事实的证明,比如最近轰轰烈烈的反对S386法案的运动,就是一次漂亮的诠释(点击前文🔗)。


有了理性合作的基础,相信未来华人精英出来竞选公职也能获得更多的社区草根支持,至少能减少被敌对;而草根发动运动,被冷眼当成异数或者被极端势力绑架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并不是每个分歧大的议题都要用焦土抗战的内耗模式对待,那样只会两败俱伤。


华人的未来靠重视社区的温和派中流砥柱。唯有把哈佛争端变成华人赢,才是对我们所有人最好的事。而如果未来华人社区被建设成一个全面开花的强劲之地,对美国也是大好事。



前文导读

亚裔是不是应该告哈佛?业内人士的十条看法

背水一战 星火燎原

世界上最勇敢的女孩,今天有了名字

美排名第二的经济学家撰文比较瓦伦和杨安泽税法政策

中风可望有救了!MIT华裔教授率团队突破世界难题

婚礼上意想不到的舞伴

默克尔总理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推倒无知和狭隘的墙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请加我们的转发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