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谁大半夜不想看「肉欲」

闲人电影 闲人电影 2021-03-16
闲人电影电影,应该更有意思。


关于吃,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出“我要打十个”。


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几乎囊括了天下美味,其中还不包含其他菜系,如果再要细分,可能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炒、烧、煎、炸、煮、蒸、烤、拌、淋、扒、涮等烹饪方式,又让食物有了不同的花样,即使我们看了许多美食纪录片,依然会有新鲜感。


但是在夏天,尤其是夜晚,最受全国人民喜爱的“肉欲”,必须是烧烤。


而满足这份口欲的则是《人生一串》。



去年的《人生一串》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席卷朋友圈,这个穷逼剧组带着小脏摊的江湖让我们又增了几斤肉。


今年,从植入的广告就能看出“地主家的余粮又多了”,但是不变依旧是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和普通的“国民夜宵”。


去年虽然招待不周,但交情不浅,今年尽管江湖路远,但我们依旧有缘再见。



《人生一串2》地回归预示着“烧烤炊烟,法力无边”的生活又要重新燃起。


著名街舞爱好者尼古拉斯·赵四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始于烧烤,终于烧烤,这件事儿要从烧烤“新贵”烤鱼说起。




位于洛阳城郊的二旦烧烤,一旦进入夜幕便会忙到不可开交,络绎不绝的人流在空间极大的院子里坐的满满当当。


除了老板热情,烤肉地道之外,他们家还有一道拿手菜——烤鱼。


可别小看了二旦家的烤鱼,可以让食客成为回头客,烤鱼可是承担了大部分人“香啊,造啊,香皂啊,吃完回家吐泡泡啊”的欲望。



他们家烤的鱼是鲶鱼,其肉质鲜嫩肥美,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做出来的烤鱼不紧不柴,香味宜人,关键是没有刺,省去了不少工序。


鱼皮焦辣,在佐料的辅助下,鲶鱼的鱼腥味荡然无存,吃到嘴里只有鱼的香味和回味甘甜的滋味。



用筷子轻轻一戳,鱼肉便松散开来,夹起一块停在空中,鱼皮和鱼肉顷刻间分离,在灯光的照射下,宛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烤鱼的光泽以及它金黄色的外表似乎都在散发着熟女的气息,引诱着每一位有着七荤八素口腹之欲的食客。



他们大快朵颐,不肯错过“熟女”的每一分享受;他们无暇闲聊,都在贪婪地瓜分着“熟女”的每一寸肌肤。


他们最终停杯投箸的原因是桌上的烤鱼只剩骨头,无从下口,方才休息一下,等待下一条烤鱼的上桌。



二旦家的烤鱼能够远近闻名、门庭若市,自然是与外面的其他妖艳贱货不同。


多年的经营,让他们在配制烤鱼的酱料时得心应手,先以适量的洋葱、大蒜、葱姜、郫县豆瓣酱入味去腥。



而后加入可以让烤鱼甘甜回味的枣花蜜,这可是二旦烧烤让烤鱼产生差异性的独门秘方,一般不会外传。


最后来点葱丝压轴,再撒上些大料孜然和辣椒,在木炭的烘烤下,光站着看,就想把命给它。


尤其是当这等美味进入口中时,香甜可口与椒麻葱香在舌尖起舞,真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小物件见手艺,大物件见真章儿。


一般的烧烤摊大都以烤串为主,但在二旦烧烤,还可以吃到令人口水四溢的烤全羊。


整羊的躯干在烤炉里翻滚,烤到酥脆时从烤炉里取出,不等肉凉,就在熟烫之际分食才是对它的最高尊重。




撕下一块不与任何人分享,只让它在自己的唇齿间迷醉,一生之中有此美味,夫复何求。


洛阳人民会吃,兰州人民也不例外,他们在吃全上做加法,在吃好上做减法。



只见烤肉师傅手拿把攥,稍一发力,肉串就在炭火间起舞,翻转腾挪,好似在玩一般,喷香的烤肉就已就位。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在烤肉,我是在玩,不会烤肉的师傅感觉那个烤肉是在玩你。”


此言非虚,能在兰州时间最久的小吃街正宁路经久不衰,这位烤肉师傅必然是有两把刷子。



他每次烤肉都是拿一百串,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一串,手劲儿和受火面不一样;少一串,调料播撒与翻滚时机会变化,烤出来的肉串就不是原来的味道。


所以这是他要遵守的匠人精神。



在用料上不宜花里胡哨,什么调料都往里怼,而是做减法,只加盐、孜然、辣椒,简单的佐料既保住了肉的鲜美也激发了肉的多重想象。


但是在烤串之外,要做加法,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所以在兰州吃烧烤,会辅以饮料、啤酒、面食、小菜……,只要能想到的吃食,几乎应有尽有。


试问,有谁不想停在一家店,吃遍全世界,在兰州,这份执念,可以轻易地实现。



距兰州两千多公里的沈阳,是东北硬核烧烤的代表。


他们秉持的生活理念是“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两顿小烧烤”,在东北烧烤中被推崇备至的则是鸡架。



由于东北属于老工业重地,所以他们的烤鸡架也充满了老工业的味道。


用的是焦子(老工业炼钢的炭),待鸡架烤到流油时撒上糖,然后搭以大孜然、辣椒,在铁架上翻滚十分钟便可食用。


鸡架的用料如同东北人的性格一样豪爽,从来不含糊,这样才能使鸡架的甜咸与辛辣遍布肌理。


同时也构成了当地人无法忘却的东北记忆。



北方的烧烤更像粗犷豪迈的西北汉子,讲究烟熏火燎、大酱大料;南方的烧烤更贴近小家碧玉的清新小妹,注重小巧玲珑、擘肌分理。


美食当前,色香味俱全。



色,即美。


外观很重要,是吸引人的门面,因此泉州古趣烧烤的老板娘在切鸡翅、穿串时都格外细心。


蒜台和黄瓜等要粗细均匀,套在竹签上更是要对称,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出入,否则推到重来。


在秘制自家的招牌菜烤鸡翅时,事无巨细,洗、切、烤、上料,一手包办,鸡翅从什么地方切开,去掉那些部分都不能马虎。


这样的细致,做出来的美味,光看外表就已经勾起了馋虫。



,即香味。


南方人不喜辣,他们的口味较为清淡,但不代表他们对味道没有追求。


古趣烧烤的烤鸡翅,要不停地往上刷芝麻酱,由内而外的刷,让芝麻酱的香味侵入到鸡翅的每一处。


然后撒上芝麻点睛,“滋滋滋”的烤肉声带着扑鼻的香气,绕过墙壁的阻隔,来到每一位喜欢吃的食客面前。


按耐不住的他们,早早就坐满了古宅里的院子,等待烤鸡翅的“宠幸”。



味,即味道。


对于靠鸡翅,每一次轻轻舔舐,都是油脂之间的再次碰撞,鸡翅让花生酱久等,为的是相逢一刻的缠绵。


自家的夸都是“王婆卖瓜”,别人的称赞才是能传播的口碑。


只要来过古趣烧烤,没有人不成为回头客。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美食的眷恋就大于天。


白居易在《偶吟》中写道“便得一年生计足,与君美食复甘眠”,只要一年中赚到钱了,就要相约好友出来吃饭,才能睡个好觉。


更为通俗的也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也许跟古代中国人很多人都徘徊在温饱边缘有关,只要“眼下有衣兼有食,心中无喜亦无忧”。


但是怎么吃,去哪吃,中国人从来不会因为贫穷而限制。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从姥姥的一坛晒酱,到外公的一碗腊肉饭;从北京的一块卤煮,到南京一盆炒螺蛳;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


受到普罗大众喜爱的美食从来都不是动辄万钱的山珍海味而是生活中叫人吃到开心的稀松平常。


它可能是大隐于市的江湖至味,也可能记忆深处的味觉密码。


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最好吃的终归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



在《人生一串2》中,我们看到经常光顾烧烤店的那些人,不论大小、不分年龄,都和老板成了好朋友。


而且他们的选择只能是它,即使毕业离开了学校,因工作离开了家乡,一旦回到那里,第一件事先去吃那份“人情味”。


如沈阳的拜把子兄弟和西南交大的同学们,一个心心念念着拜把子兄弟的鸡架,一个时刻眷恋着月牙山的五花肉。



一份美味能够长久地吸引人,绝对不是因为它的味道有多么独特,做工有多么精细,而是有了烟火气,有了人情味。


中国人讲究“念”,被牵挂了就不会轻易忘记,这才是真正的人间风味。


不同于那些网红美食,来来往往的食客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味道本身的追求不大,再加上利益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便在食物上难以体现。


所以网红美食千千万,无一经典永流传。



而最有味道的烧烤肯定是露天大排档,光着大膀子,烤俩大腰子,和着路边的小风,一杯酒下肚,美滋滋。


只是风风火火的旧城改造运动与城市净化运动,正在把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烧烤摊驱逐出去……


城市,让我饥肠辘辘也让我面目全非。



但是这也是经济发展和城市改革所必须经历的取舍。


“治大国若烹小鲜”,能做好饭并吃到好饭,人间就应该值得。


推荐阅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rongcyr,进闲人电影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资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