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盛世,就是中国该有的样子

闲人电影 闲人电影 2021-03-14
闲人电影电影,应该更有意思。


有一部电影根本不怕剧透,因为结局你我都知道。


影片备选之初,有想过就叫《我的祖国》,但陈凯歌最后还是毫不犹豫地改成了《我和我的祖国》。


加了两个字,意味完全不一样。


家国相连,不再漂浮于表面,要突出的是在经历祖国的每一件历史重要瞬间的时候,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而我能无顾虑的做这些,全是因为我的背后是一个盛世的祖国。



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155分钟,7个独立故事,呈现新中国70周年的历史。


难度同样也在,7位导演是个性鲜明的7种风格,如何将其串联起来,是总导演陈凯歌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是他让主旋律立住了,也让主旋律变得很好看,豆瓣电影8.2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尴尬的桥段,强行的煽情,以及假大空的口号,它会在嬉笑间让你流下两行热泪。


这眼泪,有自豪、有真实、有回忆、有激动、有欢笑,因为电影里的他就是我,这就是我和我的祖国。


正如总导演陈凯歌所言:


这部影片所描写的不仅是7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成就背后,推动这个改变发生的中国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大家都是其中的一员。”



《前夜》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


刚刚解放不久的北京市社会治安情况相当复杂,单是北京市内就藏有至少2万名特务分子。


他们的各种破坏活动层出不穷,还有来自天上的威胁,空袭说不准在某一刻就会降临到所有人头上。


开国大典时,中国最重要的人物都集中在天安门城楼,数十万军民集中在广场,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着。


这是破坏、攻击的最好时机,防范工作必须万无一失。



开国大典准备小组在仪式开始前,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纷纷宣誓可以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但有一个声音不合时宜的冒了出来,负责电动升旗的林治远(黄渤饰演)说到:“电动升旗,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不仅他自己楞在原地,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他,他们比谁都知道开国大典的重要性,每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是致命的。



不是林治远不负责没有承担精神,是他不敢想象电动升旗与国歌时长不相配的后果,那样一来他将成为千古罪人。


毕竟在正式升旗前,问题接二连三。


前一天,天安门广场封闭,无法进入彩排;全北京市的商店买不到一块红绸子,好不容易按比例复制了升旗的旗杆却遭遇了更大的危机。


院子里供电不足,国歌无法演奏;为旗杆顶部阻隔器的小铁球,由于材质不佳断裂。



这在现在来看都是小问题,根本不值一提。


但在当时的北京,新中国刚刚解放,北京市百废待兴,任何技术和材料都是急缺的,不会有多次重来的机会。


在林治远焦头烂额之时,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巷子里的青年男女、教学楼里的老师学者带着自家的录音机、手电筒、实验室材料来支援升旗所遇的窘境。


这一刻,瞬间明白“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句话的含义。



来不及感动,林治远就得带着团队马不停蹄的奔赴天安门广场焊接旗杆的阻隔器,他要与时间赛跑并且跑赢时间。


因为见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不止有他自己以及广场上的20万群众,还有全国的四万万同胞。



所有人不辞辛劳、鞠躬尽瘁的付出换来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顺利升起。


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他们做到了四个字:万无一失。


尤其是当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向全世界所有华人华侨说的那句“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更是震彻苍穹。


血与泪的屈辱,长期的被压迫,都在此刻烟消云散,那条沉睡在东方的巨龙开启了它的新篇章。



《相遇》


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是面临的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苏联老大哥与中国的关系变得紧张,东北边境问题剑拔弩张,曾经答应的援助迟迟不到位。


美国在朝鲜和台湾频频发难,尽管我们赢了抗美援朝战役但是核威胁却在日益逼近。



没有蘑菇弹,说话不硬气。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决定自己造蘑菇弹,海内外的科研人员放弃一切毅然决然的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他们必须做到像在世间消失了一样投身到国防事业中去,与外界的一切隔绝。


即使路过家门也要装作不存在,因为七尺之躯已许国,从此就没有相聚只有相遇。



研究人员高远(张译饰演)便是其中的一位无名英雄。


他与爱人方敏(任素汐饰演)在公交车上相遇却依旧要装作不认识的样子,三年前他们爱的很平凡但深刻。


三年后,两人却像陌生人一样,方敏在他座位旁讲着两人相爱的故事,高远只能听着,纵使几欲落泪也得忍住。


千愁万绪汇在嘴边,可与国家大任相比,自己的这点小情小爱不足以相提并论,即使忍不了也要堵住嘴。



他们的舍己没有白费,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罗布泊的那一声巨响,让世界且听龙吟。



其实,高远只是一个缩影。


当时,更多的科研人员为了让祖国挺直腰杆子,为了让同胞有底气的说出那句“No”,都选择了一辈子隐姓埋名,与家人朋友断绝来往。


他们只身随部队前往“死亡之海”罗布泊,临走前连一句告别都没留下,没有人知道未来怎么样,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去干什么。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远烂在肚里”,这就是当年科学家们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准则之一。


一代人用舍生忘死的精神实现了几代人的大国梦,现在,这盛世,如您所愿。



《夺冠》


时间的进程来到了1984年。


这一年,中国重返奥运会;这一年,女排精神弥漫神州大地。



1984年8月8日,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比赛开始时的上海,有一个小孩叫冬冬,但是他太难了。


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小女孩小美当晚就要出国,准备的礼物没有送出去就被爷爷安排把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搬出来。


因为巷子里只有他们家有电视机,他的父亲是八级电工,出去给别人修天线,只剩下他一人懂得找信号。



他必须像超级马里奥一样,爬上爬下,穿梭于屋顶与街道。


他的心思不在女排身上,但是他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天线这块阵地,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悖时,小小的冬冬身上也有了家国情怀。



或许他还不能明白大人们为什么兴奋欢呼,或许他还在后悔没能与小美在分别时说上一句话。


可是,他学会了取舍和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就像他在父亲回来后,哭着对父亲说“咱们家的电视信号太烂了”,而后改口为“女排三连冠,我太激动了”。



《回归》


1997年7月1日0点0分0秒,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那月儿弯弯的海港,那夜色深深灯火闪亮的维多利亚,那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的香港终于不再孤单。



然而为了这一秒不差的回归,中国人与英国谈判了16轮。


英方坚持7月1日0点0分0秒降旗,但中国毫不退让的说到:“0分0秒升旗,这是我们的底线”。


实际上,中国人争得不是那一分一秒的纠结,而是154年后可以站起来的民族尊严。



当米条旗落下,国旗紫荆花旗升旗;当英国的帽徽成为过去,新中国的帽徽佩戴在香港警队的警帽上……


一切都那么平静但两岸人民的心早已沸腾不已,我们自己的地方还是自己人待着舒服。


当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响起,不少人早已泪目。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如今的香港在时代的推进中变得停滞不前、举步维艰、大惑不解,甚至有些夜郎自大。


香港人要适应中心的转变,之前的亚洲金融中心慢慢被新加坡取代,香港回归中国后不能像以往那样发展,大陆经济也开始崛起,香港的竞争力不再唯一。


这是香港这块土地的命运,也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改变。


思想、文化、经济的碰撞,由从前的在香港便能看世界,到现在的在香港只能看香港,眼界的转变不应该变成狭隘,而是更加的包容和开放。


拥抱未来,才能有未来。



《北京你好》


2008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和汶川地震的举国悲痛。


宁浩加葛优的组合将这一喜一悲以两一种方式结合了起来。



张北京(葛优饰演)是北京一的哥,有着北京人特有气质——贫且倍儿爱面。


与妻子离异后,因为不正经的样子遭到儿子的嫌弃,但是此人还算古道热肠,运气也蛮好。


公司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归属,张北京本来没往哪想但是“馅饼”砸在了他头上。



有这等好运,第一件事当然是逢人显摆拉仇恨,顺带趁机和儿子缓和关系,提升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形象。


但是在宁浩的片段中,人不可能一直走运,倒霉肯定要来,而且还要以实现反转的方式来。



至于怎么反转的,还是留在电影中


但是《北京你好》确实是笑点与泪点搭配的最好,节奏也是最流畅的,尤其是宁浩和葛优特有的平民幽默贯彻始终。



比如,葛优把自己的票送给了汶川地震幸存下来的小男孩,他来北京看奥运只是为了摸一摸他父亲修的鸟巢的栏杆。


就在观众准备感动的时候,宁浩一秒破功。


小男孩对张北京说:“能给我爷爷要一张吗?


张北京回答道:“你爷爷?我爷爷还没票呢



《白昼流星》


两个流浪儿和一个扶贫办主任,一个诗意的故事:白昼流星。


传说,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到本该属于夜晚的流星,荒漠就能变成肥沃的绿洲。


这是属于陈凯歌的散文诗。



用绝美的画面和朴实的情感去传达两个重大的历史时刻,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护航》


最后一个片段是展现是全中国最飒爽英姿的一群人——歼10女飞行员。


其中吕潇然是她们中最优秀,最擅长处理各种危机的女飞行员,可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飞行上她却从领航变成了备飞。


吕潇然起初有抱怨,但是最后还是听从了组织的安排,因为当她决定穿上戎装的那一刻,所代表的便不再是个人。



她们是永远冲在最前面的军人,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普通人,她们也有爱恨情仇,只是她们更看重国家荣誉。


她们与我们一样,此生不悔入华夏;她们和我们一同,来生还做中国人。



记得马未都在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通过寻根,能够看到一代一代人的追求。这些追求,放到一个民族的大背景中,没那么精彩的每一笔,其实都精彩,它构成了一个精彩的民族史。”


这说的何尝不是我和我的祖国,我们一刻也不能分割。


推荐阅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rongcyr,进闲人电影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资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