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明星一天不消失,娱乐圈永远都是乌烟瘴气

闲人电影 闲人电影 2021-03-05
闲人电影你应该是个艺术家


量明星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其实也就是近六七年的事。


在此之前,想要成为公众喜欢的演员或歌手,还必须通过硬实力上位,单靠炒作很难行得通。


如黄渤凭借《斗牛》荣膺金马影帝才逐渐崭露头角,王宝强借助《天下无贼》被全国人民熟知,但有了《士兵突击》才让他站稳脚跟。


歌手方面,邓紫棋在未上《我是歌手》之前虽小有名气但并没能达到广为人知的地步,可一首《泡沫》直接让她出圈。


这是以前的娱乐圈,拿作品说话,很少有人走捷径。



时过境迁,现在的流量明星已经被捧到一个很高的地位,真正有实力的很难出头。


流量明星本身都是流水线上的快产品,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一个个年龄仅有十几二十多岁,身上看不出一点沉淀。


大部分偶像都是透过练习生制度和选秀节目,被强行推到市场面前,被粉丝驱赶着成为利益链上的一环。


可这种喜欢往往又是有条件的且不牢固,因为被粉丝强行推上台的他们,并没有多少实力打底。


为了维持热度,他们必须塑造出一个可能与自身不相符的人设,一旦这个人设崩塌,偶像也就不复存在。



人设又是什么?人设是规则。


这个规则,有粉丝的要求、有资本的裹挟、有市场的导向,也有自身的不作为,在规则里,流量偶像带上了面具,以演过活。


被圈起来的他们,必须美美的、帅帅的,保持着干净的面容,像仙一个样,不能沾染一点俗尘。


这样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快速的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坏处则是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难以破圈,等待两三年后被另一波流量代替。



为什么会造成流量盛行的现象出现?其实与四个人和一条规则有关。


第一个人是2005年的李宇春,她的横空出世开启了全民造星的时代,让明星不再是高门槛、高标准,只要有大批人喜欢就能改变规则。


现在提及李宇春,可能大部分都知道,但是一说她有哪些作品,很多人都会哑口无言,可这并不妨碍她屡次成为晚会的压轴嘉宾。


第二个人是2008年的钟汉良,互联网的普及让钟汉良在网络上拥有超高人气,从而反作用于现实,让他拿到了众多一番的资源。


这样良好的效果,让明星的粉丝与他们的公司,看到了在网上做数据的价值,可以让自己的偶像提升不止一个咖位。



第三个人是2009年从SJ退团回国发展的韩庚,拥有超高人气的他,在没有任何演技基础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众多影视剧男主的资源。


一时间,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都能看到他作为主咖的身影,各大颁奖典礼也以请到韩庚为最高标准,由他主演的《大武生》更是缔造了粉丝经济元年。


第四个人是杨幂,从《宫锁心玉》大火之后,将自己的人气转化成了可观的票房,又为流量明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2012年到2014年之间,她参演的电影总票房达30亿,位列国内女星第一位,商业价值榜第二位。


一条规则很明显,即禁韩令,让大陆的娱乐市场不再被韩流肆虐,给了国内偶像发展的机会。



他们之后的2014年,流量时代真正来临。


初代顶级流量吴亦凡、鹿晗、李易峰、杨洋等人进入公众的视野,占据着各类资源,电影、综艺、电视剧、广告,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因为他们有大批拥趸,可以带来最直观的收益,可结果便是烂剧横行,烂演技弥漫,大IP遍地,以及高片酬层出不穷。



他们的片酬动辄上亿,占了整部剧制作预算的七成以上,即使低的,也要上千万,而那些老戏骨们,只能拿着微薄的片酬为他们作配。


如果他们的实力到位,拿这么多钱还有的商量,但他们贡献的演技和作品,又是一个个上不了台面的残次品。


如电影方面的《爵迹》、《小时代》、《盗墓笔记》等,电视剧方面的《甜蜜暴击》、《择天记》、《青云志》等。



然而,他们给出的演技也不合格。


郑爽的演技,多年来都是一个套路,即嘟嘴、冥想与左右呼呼;李易峰的演技尽是面无表情,单纯的面瘫脸;


吴亦凡的演技,堪称低配版马景涛,只知道耍帅和乱喊;杨颖的演技,除了瞪眼,一无是处。


他们只是众多拥有高人气但演技烂的代表而已,与他们一样差的还有很多,他们的出现让影视剧的粗制滥造成了常态。



他们对演戏没有一点敬畏心,大都是拿了高片酬就随便应付,替身、抠图、倒模,消极对待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凡有一点冬天下水,夏天穿棉袄的花絮流出便成了敬业,他们把演员的基本素养变成了炫耀和上热搜的资本。


他们让市场变得畸形,让粉丝文化由向邪教发展的趋向,让正能量的价值观成了一文不值的敝履。



偶像在圈子里,被粉丝营造的繁华似锦迷惑,粉丝也在圈子里,从未想过让自己的偶像出圈。


可这个圈子并不是正常水平的范畴,输出的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作品,而他们的粉丝又都是未经历社会毒打的未成年,对他们三观的影响极大。


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资本运作、平台配合、创造粉圈、推出偶像、偶像失声、大众嫌弃、粉丝攻击、偶像崩塌、再度循环的恶性闭环。


尤其是粉丝与偶像的关系,非理性的粉丝文化不仅让追星的青年变得拜金、粗暴和浅薄,也助推了整个演艺生态滑向病态的深渊。



反观老一辈的演员们,他们是怎么对待表演的,单以成龙大哥为例。


1983年参演《A计划》从钟楼上掉下摔断脊椎;1985年的《警察故事》系列,因脊椎受损和盆骨错位险些瘫痪;


1987年的《龙兄虎弟》从城堡跳到三米开外的树上不慎滑下险些丧命;1991自导自演《飞鹰计划》从索道滑下导致胸骨撞伤移位。


类似的“功勋章”在成龙身上比比皆是,抛开电影和私生活不谈,成龙大哥在慈善、环保,引人为善上也堪称楷模级别。


这样的演员会让粉丝走到正向,对国家、社会、自身都有利。



物极必反,像成龙这样的前辈级的人物自然不会看着演艺圈如此坠落下去。


陈道明、李雪健等人对这种现象,不止一次出面谴责,观众也对此怨声载道,从而倒逼市场行规范,对演员的片酬做出限制。


尽管流量明星年年都有,但占据华语电影话语权的依旧是六大中生代,这就是好演员的春天到来的标志。



其实流量不是原罪,为人诟病的是无才无德的流量明星和放任他们的粉丝与背后的团队,这些人一天不消失,娱乐圈永远都是乌烟瘴气。


可是,这一天似乎很难到来,只要有利益关系,流量模式就不会断裂,如二代流量的兴起。


二代流量中,代表人物是肖战、王一博、李现、邓伦、蔡徐坤等人,他们或许无法再现初代流量的势头,可他们仍然对市场造成了打击。


他们没有正确职业观,也不懂得戏比天大,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却很少有人有危机感,更不会去打磨演技。



尤其是肖战事件造成的影响至今还有余波,粉丝老师上课期间让学生粉自己的偶像,为自己的偶像发声,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他的未成年粉丝公然在功勋战机上涂改写下偶像的名字,这不仅是素质低的表现,还对革命先烈和英雄们造成了损害。


更为关键的,由于他们粉丝的大量介入,饭圈文化的变形,让路人在网上难以说真话,否则就是一出不分青红皂白的网络暴力。



实际上,这就是粉丝行为不能正确引导,偶像不敢随便发声,旁观者只能旁观所带来的弊端。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在精神文化领域,却应当有高下之别,因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粉丝的盲目和莽撞,最终买单的是他们的偶像,是他们的父母,往大点说,是整个国家,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偶像,要做的很简单,但也很难。


一是提升自身实力,打破粉丝幻想,找到表演破与立的平衡点;二是拒绝过度营销,败坏路人缘;三是引导督促粉丝理智追星。


一旦只想着盘外招,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覆舟”就不远了。




推荐阅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rongcyr,进闲人电影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资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