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年前国内上映零票房,却在日本大火,成为了中国电影新高度

闲人电影 闲人电影 2021-06-24
闲人电影你应该是个艺术家


木心的《从前慢》中有这样一段词: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有一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这段诗词,它的名字叫做《那山那人那狗》,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高度,有着不可思议的美与慢。



《那山那人那狗》从立项到拍摄都经历着窘境。


由于电影属于小而慢类型,开拍之初并没有投资人感兴趣,导演霍建起四处筹钱依旧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只得发扬艰苦朴素精神,靠着缝缝补补的方式,总算将影片制作完成。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


1999年影片问世后,在中国市场无人问津,没有一家发行公司感兴趣,最后只卖出一个拷贝,票房自然是零。


在国内仅有的收入来自卖给央视电影频道的国内发行权,只有48万。




东方不亮西方亮,该片在日本大受欢迎。


日本的艺术院线买下了《那山那人那狗》的版权,连续放映两年之久,不少偏远地区还要求加映。


它的票房也慢慢水涨船高,先是在五个月内获得票房约合人民币五千多万,次月取代《我的父亲母亲》,成为日本境内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


一年后取得超过4亿日元的票房成绩,第二年票房累计高达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五千多万。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山那人那狗》受到日本人的追捧,以及国人的喜爱,不是空穴来风。



《那山那人那狗》中有父子情。


茫茫大山中,当了一辈子邮递员的父亲(滕汝骏饰演)即将退休,儿子(刘烨饰演)接了他的班。


可在临走之际,一直跟着夫妻送信的狼狗老二,看到父亲未动身,始终不肯迈步,思虑后,父亲决定陪儿子再走一次乡邮路。



一开始,儿子心中有口气,如果父亲不主动休息他就不停来,不能让父亲小瞧自己。


但父亲还是心疼儿子,看出了儿子的劳累,坐下来休息,只是父子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场面极其尴尬。



再次动身时,儿子走在前面,走得很快,一溜烟的功夫便看不见父亲的身影,一个人在山里不见可是件大事,任何最坏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


儿子放下邮包,焦急的寻找父亲,发现父亲并没有走失而是到树林里解手,他悬着的心适才安下来。


但是父亲因此责备了他,邮包不是自家米袋子,这里面牵扯的是许多人的记挂,不能随意放在路边。



到了村子里,儿子没有看到电影中,大家一涌而出前来迎接的场面,心情有些低落。


走出村委会后,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一起,笑着看着父亲,目送他们远远离去都不愿意移开已经模糊的背影。


这时,儿子明白了父亲的责任,他总是出门在外,并不是不想家,也不是不疼爱自己,而是他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



他们穿竹林、过荒地、翻山岭,儿子在汗水和疲惫中体会到了父亲的甘苦。


他们继续赶路遇到一条小溪,儿子执意要将父亲背过溪水,在背父亲过溪的过程中,两人的距离和隔膜消失了。


儿子向父亲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不善言辞表达情感的父亲也流露内心深处的真情。



这一趟三天两夜,两人一狗的乡邮路,父子俩通过送、找、尬、背、谈、熟,由陌生到熟悉。


儿子懂得了父亲的无言,父亲跟儿子学到了人情世故,母亲等来了父亲的稳定,又迎接着另一番等待。


毕竟,时光都是这么更替的,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人总在年轻。



《那山那人那狗》中有人情味。


人情味是乡亲们无言的笑,人情味是秘书好心的鸣不平,人情味是大人小孩的久久不肯离去。



人情味更是父亲写给五婆的空白信与给五婆念的牵挂信。


早些年,五婆的儿媳妇难产去世,五婆一人含辛茹苦把孙子拉扯大,吃尽了苦头让孙子成为了方圆几百里第一个大学生。


可是,走出大山的孙子,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即使父亲去世也未露过面,五婆哭儿子想孙子,哭瞎了眼睛。



她的思念化成了每天坐在家门口等信,一等就是许多年,从未间断过。


只不过,孙子对五婆仅有的感激只是每年新年和春节的一张贺卡与单,冷漠的如同外人一样。


父亲得知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看望五婆,掏出五婆孙子邮寄来的信,并给她念信的内容。


其实,这是父亲早已准备好的空白信,以此来慰藉五婆失落与悲伤的心,也给她带来了温暖和亲情。



儿子接班后,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像他一样给五婆念信。


看到父亲所做的一切,儿子似乎明白了父亲的不善言辞实则饱含深情,他的轻松写意都暗含着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



人情味也是爷爷让孙子准备的绳子。


原来的路被山水冲垮,想要把信件送到就必须走陡峭的山路,父亲曾为村里送邮件时,从山上跌下过一次,摔伤了自己。


转娃的爷爷得知后,就安排自己的孙子,估摸着时间,觉着他快到时扔下绳子,让父亲借着绳子爬上山。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其中有大家对父亲无私付出的感激,他们不会说很多漂亮的话,但是他们有真心实意。



《那山那人那狗》中有纯美静谧的乡村,充满了干净和纯粹。


它可以是泼洒农药的侗族姑娘(陈好饰演),有无雕饰的天然模样,笑起来好像头顶的大太阳灿烂夺目。


她的眼睛如水,清澈明亮,看到乡邮员不小心滑了一跤,不禁莞尔一笑,似乎天空都为她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美丽的黄昏,那一抹的温柔,美丽而平静。


依山傍水的寨子,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古典秀雅的长廊式桥,连通着村落之间的快乐。


这份快乐就是人间快乐事之一的喜宴,侗族人摆低桌短凳,围桌而食,唱起啼声婉转的侗族谣,搭起篝火,手拉手跳“多耶”舞。


此时,如银的月色,有着柔和的月光,月下的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又有虫的清音重奏前来讨一杯喜酒吃。



天晴后,溪流为白日所映照,河底的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水潺潺流去,水气浮在空气里,河边两岸多高山,山中多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不远处的水车,快活的敲打起水花,旁边的蝉鸣鸟叫打破了安静,却让山色青葱的林间多了几分惬意。



若来一城烟雨,似人间似仙界,杂乱的心可得此刻宁静,花木深处的飞鸟也会更加欢悦。


这样的生活,尽管没有现代化的车水马龙热闹,可这遗世而立的静寂,是灯红酒绿换不来的桃花源。



《那山那人那狗》中有肯定,山里人该住在山里,还是走出大山?


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所以他们要住在山里,一旦走出山里,便成了人,有了人的感情与烦恼,父亲和母亲是这样,儿子和侗族姑娘也是这样。



父亲娶了母亲后,母亲的生活由刚开始的快乐变成了一辈子的等待,等待父亲回来,等待家的消息。


因此儿子说自己应该不会娶山里的姑娘,在山里,她们都有想头,有了念头才有奔头,才会向美好生活进发。



《那山那人那狗》中有文学性,简单来说就是让文字产生生命力,有了人性,突破了单个文字的单薄。


《那山那人那狗》中便有多处体现文学性的地方,与朱自清的《背影》对照,来阐述电影为什么超越了原著小说。



散文中有这样一段,朱自清的父亲送他到月台,嘱咐了几声,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以橘子为引子,带出含蓄的父子情,当儿子明白了父亲佝偻的背影不再直挺时,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那山那人那狗》中表达儿子长大成人的象征是一个简单却饱含深情的动作。


父子俩的邮路快走完了,前面是一条河,淌过河水,可以少走几里地,可是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河里的水依旧冰凉。


父亲正在挽裤脚,儿子让父亲享受一回,背起还没有邮包重的父亲,缓缓走到对岸,肩上的父亲无语泪流。


山里常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父亲的眼泪和背身,与儿子的“爸,该走了”,是男人的情感表达。



还有一段是朱自清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文中写道: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可见,尽管父亲已经年迈,但是他依旧努力为儿子做些什么,就算过程不漂亮,引申出父亲的执着和不服老。



《那山那人那狗》中的父亲也有自己的坚持。


父亲和儿子到廊桥上休息,一阵微风拂过,吹散了邮包上的信,父亲顾不得脚上落下的顽疾,管不上周身的劳累,飞身扑向被风吹散的信件。


他知道这些信件是村里人等待多日的期盼,也是在给儿子教邮路上的最后一课,时时刻刻都得负责。



看到父亲的一往无前,朱自清给出的是眼泪落了下来,电影中,儿子的反应是嘴角露出了微笑。


两个人,两种情绪,一种感情,都是对父亲的无言的爱与佩服,有父亲在,即使粗茶淡饭、风雨飘摇,也可心安。



无论是哪一种理解,都是《那山那人那狗》。


这里边有人的一辈子,不一定是大富大贵,不一定是前呼后拥,但一定是有爱的。


人这一生,与亲人、与爱人、与朋友,都是从相识到送别的一个过程,难得是欢聚,却惟有别离多。

推荐阅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rongcyr,进闲人电影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资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