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潮汹涌》为什么扑街了?刘德华为什么不受年轻人追捧了?

闲人电影 闲人电影 2021-06-22
闲人电影你应该是个艺术家


《人潮汹涌》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炮灰”,已不争的事实。


这部质量并不差,还由刘德华主演的的电影,为什么走向了票房扑街的命运?



开门见山。


《人潮汹涌》的宣传有很大的问题。


他们弱化翻拍的事实,让很多人误以为《人潮汹涌》抄袭日本和韩国的电影,直到现在都有人这样认为。


关于这方面,其实负责宣发的工作人员可以学学陈思诚,他对《误杀》的宣传套路。



再者就是档期没有选对。


春节档去看一部网上有高清原版的电影,很多人会觉得不值得。


如此一来,不了解《人潮汹涌》的观众,以为是抄袭,拒绝去看;了解《人潮汹涌》的观众,认为有原版,拒绝去看。


两拨潜在用户都失去了,自然就么有票房,走向扑街。



即使刘德华在短视频平台粉丝增速破纪录,也无法挽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上映的事实。


这也是宣发的一个毛病,过于突出刘德华,忽略了肖央的重要性。


毕竟刘德华因疫情隔离问题只能线上宣传而肖央却可以线上线下联动,而且他还有唐探三同期上映,热度不容小觑。


所以宣发这东西不能抱着一只羊使劲薅羊毛,应该要有几只备选羊。



可是《人潮汹涌》排片太少后,他们的做法又是什么?


导演与院线恳求排片,但这样的做法有用吗?答案是没用。


有前车之鉴,《百鸟朝凤》上映时,有人下跪祈求,那么多明星请求,但收效寥寥无几;《闪光少女》上映时,主创集体下跪,效果呢?微乎其微。


而这两部电影的质量比《人潮汹涌》差吗?当然不,甚至还要高过《人潮汹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两部电影无大牌,没有号召力。



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当年刘德华、王千源主演的《解救吾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票房不佳口碑不错。


导演在网上向刘德华道歉,刘德华也出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可结果依旧如旧,没有多大改善。


而今《人潮汹涌》的导演饶晓志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可见他的头有多铁,再多的同情也很难换来资本的倒转,况且也没有多少人同情。



如果从电影未上映之前就加紧宣传也不至于落得这步田地。


现在又成了《你好,李焕英》与《唐人街探案3》的两强争霸,《人潮汹涌》想要逆袭更是小概率事件。


别说它了,就连票房排名第三的《刺杀小说家》想要破10亿都显得有些困难,这是在以往的春节档很难见到的“风景”。



因为春节档的体量容纳三部10亿级的电影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从2016年到2019年春节档都有三部10亿以上票房的电影,甚至连《澳门风云3》这样的烂片都拿到了11亿的票房。


而且2018年春节档更是夸张,《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都获得了20 亿以上的票房。


由此可见,并不是春节档体量变小了,而是《人潮汹涌》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导演过于执着,看不清局势。


《人潮汹涌》这部电影,主演没有错,翻拍没有错,质量也不错,错就错在营销上,没有像陈思诚这样的宣发团队。



其实,关于这方面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


如《前任3:再见前任》,没有一线明星,韩庚也不具票房号召力,却成为黑马,一举拿下接近20亿的票房。


究其原因,宣发占了很大的比重,以当下年轻人的共情引入共鸣,用《大话西游》中爱而不得,爱而遗憾的讨论点,借由《体面》的伤,吸引了一大波情侣走入电影院。



除了这部电影之外,很多电影以沈腾为噱头“诱骗”观众走进电影院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电影的宣传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知道如今的电影主力军是谁,即90后向00后逐步过渡。


尤其是女性观众和小镇青年更是电影院的常客,他们懂得下沉,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涉及虚假宣传,专为特定人群制定特定产品。


其实,换个角度看,这叫精准定位,细分人群,找到了消费人群,刺激他们冲动消费。


尽管这样做会使消费者不理性,但赚钱嘛,不丢人。



然而比《人潮汹涌》扑街更令人痛心的是,刘德华是不是已经不受这一代年轻人追捧了?通过电影来看,似乎说的通。


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在内地破10亿的仅有两部,《扫毒2》和《拆弹专家2》,(《澳门风云3》和《长城》这类明星堆砌式电影不计入其中)其余都在几亿或几千万徘徊。



据此分析,如今这个时代,刘德华确实没有多少票房号召力,不能与九十年代同日而语。


虽然某短视频平台,他的粉丝短时间内创记录的破五千万,但是两者完全是两个概念,粉丝关注不要钱,看电影需花钱。



但这真的能说明刘德华过气了吗?当然不是。


刘德华每次线下现身,必定人潮汹涌,挤到水泄不通,他的一点小动向都能引爆舆论,在网上成为热搜。


再看看他的年纪,已经60岁了,可他的影响力仍旧不是那些所谓的顶流可以比的。


因此,不是刘德华不受年轻人喜欢了,而是他们这一辈演员老了,他们的粉丝不再年轻了,香港电影没落了。



香港电影伴随着70、80、90三代人的成长,都是我们记忆中最色彩斑斓的时代,那时的香港电影绝对是所有人魂牵梦绕的向往。


如今最年轻的70后也已经40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当牛做马的年纪,早就不是电影市场的生力军。


8090后的年龄处于20—39岁的阶段,还可以为香港电影发挥些余热,但是一成不变的香港电影模式还能让8090后走进影院多久。


当8090后都渐渐老去,香港电影在无人买单的时候,变,或许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有可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因为那些在录像厅里看香港、在小荧幕上品香港、在赶时髦中学香港的青涩岁月都已流逝,难再挽回。



刘德华还是那个刘德华,只是他所代表的他们和我们都不再年轻了。


只有香港电影以种子的形式在华语电影中生根发芽,陪伴一代又一代人一直走下去。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人正在年轻。

推荐阅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rongcyr,进闲人电影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