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两银!环境学院学生项目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11月28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行。我院学生项目《移花接木-开创西北嫁接扶贫新模式》入围全国决赛,荣获全国金奖。继去年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之后,环境学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挑战杯”系列赛事全国最高奖项的大满贯!此外,在11月19日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学生项目也斩获两项全国银奖,创造了学院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挑战杯”大赛全国金奖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移花接木-开创西北嫁接扶贫新模式》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社团绿格公益团为主体,以环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为项目负责人,连续五年前往祖国西部大漠,聚焦我国西部地区因荒漠化导致的生态贫困问题,致力于推广“固沙植物嫁接经济作物”的扶贫嫁接新模式,助力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
2016年夏天,绿格公益团创始人刘智卓第一次带领团队奔赴治沙一线,通过制作麦草方格治理荒漠。刚开始条件非常艰苦,居无定所,他们就在沙漠上搭帐篷,缺水、曝晒、少食、更是常态。但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在甘肃,内蒙等多地开展了长达五年的治沙行动。
长期的实践积累,让他们发现了治沙的困局。一方面,荒漠化地区是贫困的高发区,今年3月份的数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地区遍布着近2/3的贫困县和80%的贫困人口;而另一方面,这种草方格压沙的治沙手段,虽然能固定荒漠,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不能产生经济价值,始终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外部输血”。一次偶然,他们发现当地人会将野生肉苁蓉的种子嫁接到梭梭树上,“固沙植物嫁接经济作物”—以经济效益驱动造林治沙的新模式成为了他们日后在多地推广的重点。通过行业专家的指导,他们显著提升了嫁接的成活率和产量,并积极对接中下游企业,打开销量,为当地脱贫致富、解决就业做出了贡献。
绿格的行动,得到了新闻联播连续两年的关注,教育部官网、光明日报、央广网等七十余家主流媒体也相继报道,绿格团队也因此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校长奖,团队负责人刘智卓也获得了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该项目还同时获得了2020年“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全国银奖。
环境学院党政领导高度关注该项目进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资金和人才保障,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始终对项目需求及时给予回应,多次为项目匹配资源、提供指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哲担任该项目一线指导教师,屠鹏飞教授、李晓波教授、王天富副教授等校内外多位专家学者也亲临治沙一线开展指导工作,项目还得到了交大校领导、学指委(校团委)、创业学院、药学院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多方合力,终于使得该项目过关斩将,荣获佳绩。
“互联网+”大赛
全国银奖部分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水热魔法师-引领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革命
项目负责人:何润田(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生)
指导教师:金放鸣教授
项目简介: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堆肥等发酵手段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存在耗时久、效率低、适用性窄等缺点,同时发酵过程还会产生臭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本项目模拟地底煤炭生成环境,开发了水热资源化厨余垃圾产高品质腐殖酸的新技术,处理量占地只有发酵法五分之一,处理时间远低于其他方法,生产线全自动,无三废。项目公司设立后已经完成工业化应用示范工程三个,获得央视、人民网等权威媒体及全国百余家地方媒体的重点关注与跟踪报道。
近几年来,环境学院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学院从制度激励、体系建设、资源匹配等多方面着手,激发了全院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环境学院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出更多兼具深厚家国情怀和优秀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赛事介绍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原“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省级人民政府主办,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创业交流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国2786所高校的17.9万个项目报名参赛,432个参赛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答辩。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议举办,由教育部与省级人民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每年举办一届,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本次大赛全国内地共有2988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0万人报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