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不凡,心系蓝天——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环境学院科研团队云展览
每天认识一个
有料、有趣、有温度的科研团队
“气”度不凡,心系蓝天
今天是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
团队简介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环境学院大气环境科学团队成立于2019年,是环境学院的新兴力量。虽然团队十分年轻,但已在大气同位素化学、二次有机气溶胶与新粒子生成等方向取得多项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目前团队拥有12 m³流动烟雾箱、气溶胶流管反应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气溶胶质谱仪、化学离子化质谱仪等先进的实验装置与分析设备。此外,团队还自主建设了大气单颗粒物原位分析光镊系统。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开展研究的手段多样,既包括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研究,也包括数值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所以无论你善于动手、长于理论,还是喜欢敲击键盘编写代码,都可以在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找到属于自己位置。
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主要实验设备
自主开发单颗粒原位表征光镊系统
师资力量&研究方向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团队师资力量强大,目前包括肖化云、赵岳、李子悦、李晨曦等4名专任教师,其中肖化云特聘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大气环境、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领域的领军人物;赵岳副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气环境化学,大气活性有机物,二次有机气溶胶;李子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大气污染化学,有机气溶胶与颗粒物非均相反应;李晨曦助理教授则主攻气溶胶系统动力学,大气新粒子生成与使用光镊对单颗粒物进行原位分析。
从左至右分别为
肖化云、赵岳、李子悦、李晨曦
研究成果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团队成员已在Science Advances、PNAS、EST、ACP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约150篇,接下来让我们图文结合,看几个例子吧:
自主研发先进质谱测量手段,探究复杂大气化学过程:大气高氧化态和极低挥发性有机物形成速率与机理 PNAS, 2018, 115, 12142-12147.
大气中含蛋白质颗粒物的降解可以增加湿沉降中氨基酸的浓度,缩写看不懂?来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了解一下?Environ. Sci. Technol, 2020, 54, 6551-6561.
使用喷管+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探究新粒子生成过程:大气新粒子的生成,就是不同物种你帮我,我帮你的过程 Sci. Adv., 2021, 7, eabd9954.
建立颗粒物多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纳米尺度研究大气污染颗粒物的演化过程Atmos. Chem. Phys., 2018, 18, 14585-14608.
代表性科研项目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西南河流拦截对流域碳氮循环和输送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评估研究,2016-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学,2021-202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同位素地球化学,2015-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次有机气溶胶中过氧化物与二氧化硫多相反应及对气溶胶生消的贡献,2021-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湿度影响下大气典型二次有机气溶胶的OH自由基非均相老化速,2021-2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氮氧化物作用下α-蒎烯臭氧化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机理研究,2019-2021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温度影响下典型二羧酸对硫酸-二甲胺大气新粒子生成促进作用的研究, 2021-2024
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高湿度条件下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非均相反应和老化机制研究,2020-2023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扬帆计划,基于微等离子体的新型纳米颗粒物发生器,2020-2023
上海市“东方学者”,2020-2022
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课题,滨海区域细颗粒物和臭氧生成的关键化学过程,2019-2022
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项目,α-蒎烯臭氧化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机理研究,2018-2020
国际合作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有广阔国际视野,与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有合作关系,其中包括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Joel Thornton团队,UC Irvine的Barbara J. Finlayson-Pitts团队,ETH Zürich的Ruth Signorell 团队,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的Chris Hogan团队,UC Davis的Chris Cappa团队, University of Toronto的Arthur Chan团队,香港科技大学郁建珍教授团队等。团队也与University of Leeds合作,成功举办了大气环境科学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受到了其它高校与学生的广泛认可。
国际合作
研究生培养
大气环境科学团队
团队已培养研究生毕业生3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2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6名。
研究生培养情况
联系方式
肖化云:xiaohuayun@sjtu.edu.cn
赵 岳:yuezhao20@sjtu.edu.cn
李子悦:liziyue090808@sjtu.edu.cn
李晨曦:chenxi20@sjt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