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迎党员大会】党员风采|刘智卓:立绿水青山志,做扎根奋进人

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员大会,全面展示学院党委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全面展示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师生党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过程中日益凸显的模范引领作用,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谱新篇,学院专栏“支部巡礼”、“党员风采”即日焕新揭幕,将陆续推出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一支部一特色”,立体化呈现师生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事迹。激励学院广大党员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交大智慧和环院力量。


党员风采|刘智卓

风采

格言

● 直到风沙止步。


  做好每一件小事。

刘智卓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毕业生,2019级硕士毕业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智卓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学生时代,他创立绿格公益团,带领千人团队远赴西北治理风沙,在治沙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获评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党员标兵”;今年3月起,校园抗疫“保卫战”打响,他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与众多志愿者一道守护交大;工作后,他在思政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创新性、领袖型人才。


腾格里沙漠的

交大治沙人


“直到风沙止步。”简短有力的一句话,深深扎根在学环境的刘智卓心中。2016年,刘智卓带领9个大一的同学从上海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又经过6小时的汽车颠簸,终于到达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大漠深处,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治沙之行。那一年,他们没有住宿的地方,就睡在沙漠边缘乡亲家里的地板上;没有治沙工具,就挨家挨户去借。当地人开始都觉得这群从城里来的、白白净净的大学生是“闹着玩”的,而刘智卓在之后的每个夏天都会准时出现。不仅如此,和他一起来的志愿者不断变多,在沙漠驻扎的时间也逐渐变长,大家齐心接力实现了更为长期的治沙行动。在七年的时间里,他从十个人的小队开始,逐步创立绿格公益团队,发展志愿者超千人,志愿者招募范围从上海交大拓展到全国80多所高校。如今,“交大林”开始在大漠扎根,“环境绿”已然在沙漠涌动,成为漫漫黄沙中的生机与希望。

基于长期的调研实践,公益团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治沙方案,带来了新的创收渠道。嫁接肉苁蓉、公益电商带货、治沙科普宣讲······越来越多的新手段应用到治沙上,“直到风沙止步”的行动变得更加立体、完善。


西部支教的

“板扎”老师


一次次的西部之行,让刘智卓对西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本科毕业时,他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从东海之滨奔赴洱海之源,把青春激情奉献在教育扶贫一线。根据支教地的需求,他负责教授七个班的数学、生物等课程,服务期内共教授612个课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力求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刘智卓的支教信条。一名濒临辍学的学生在他的耐心劝说下最终选择继续读下去,这件事也让刘智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板扎老师”。“板扎”是洱源话,意思是“靠谱、能干”,这个称谓既让刘智卓感动,更让他感到身上责任重大,激励他下定决心讲好每一节课,珍惜和学生交流接触的机会。如今,回到上海的他还会不定期和支教地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近况,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考取理想的学校。


交大校园的

温暖守护者


今年3月9日起,交大校园开启闭环管理,即将毕业的刘智卓挺身而出,呼吁2019级毕业生党员冲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争取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再为母校贡献绵薄之力。作为校园疫情防控学生志愿者的负责人之一,他组织大家投入到校园核酸检测、餐饮秩序维护、校园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累计组织志愿者10000余名,志愿服务总时长超50万小时。虽然辛苦,但一想到能够为身边的老师、同学再做一点小事,刘智卓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说:“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前进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但只要我们赤诚奉献、冲锋在前,就一定能肩负起属于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


毕业后,刘智卓选择留校成为了一名思政老师。在新的岗位上,他将继续秉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信念,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师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更多精彩

推荐阅读

【环迎党员大会】党员风采 | 赵玲:立德树人守初心,春风化雨践使命

【环迎党员大会】环学理论|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环迎党员大会】环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章程

责编|葛天意

环境学院E起新媒体工作室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