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行之海洋篇
问了下空气同学暑期行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她说是赶海、吃烧烤和吃海鲜。那就先整理关于海的事儿吧。
海边的第一站是青岛,因为有一位朋友住那边,我们一直想着去聚一次,可是假期大家都往外跑,所以很不凑巧,来的时候她不在。青岛7~8月有啤酒节,加上海滩和不那么热的天气吸引,暑假这里的游客很多,酒店价格涨幅很高,此外这里湿度高(洗了三天的衣服都还是湿的),供出游参考。
第一天的主要目标是去听刘毅博士的讲座,地点在青岛海天MALL的鸢屋书店,从书店的窗户就能看到外面的大海。刘博士创作的一系列科普书籍是我家的潮间带生物入门书,《我们赶海去》很适合儿童、青少年阅读,有漫画+有趣的文字+科普,这套系列已经出到第四本了,可见很受欢迎,强推。
团岛海鲜市场
听完讲座,我们蹭了个车跟随刘博士和本地的一位老师去逛团岛农贸市场看海鲜。市场里各种海鲜琳琅满目,自己挑选购买好,然后去市场内的加工店直接选口味付款就行了,坐等开吃。
梭子蟹上的蟹蛭
和专家一起逛一定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不过对于我们这种海边小白来说,其实每一种海鲜都挺有意思的。贝壳为什么要喷水?有一些蟹的价格怎么那么贵,但老师还觉得不算贵?海胆切开里面的结构怎么回事?海鱼和淡水鱼有什么区别?……这些小白问题我一个都没好意思问出口,只跟在后面观察了一路。看了一整圈,老师们对梭子蟹身上的黑点产生了兴趣,后来还在那上面发现了软乎乎长条的“虫”——蟹蛭,只见他们熟练地掏出微距相机开拍,全程默契,和观花人的气质不同,有点近似观鸟人。我想起头一天傍晚来逛,空气也对这个小黑点有兴趣还问了一下老板,但是给的答案似乎不同,看来卖海鲜不一定完全了解海鲜呀。
青岛的鲁迅公园外面有沿海的步道可以看海,旁边的海军博物馆和水族馆都很火爆。水族馆的一些场馆是独立分布的,恰巧下雨时海豹馆的检票小哥很大方,我们就跟着人流进去看了一眼。馆内有海狮、海豹、企鹅。馆内也有科普文字对海洋生物保护做倡导,但是,看着身材庞大喜欢群居的海狮孤零零的一只,看到企鹅也是一直背对着人群站着,我觉得还是很BA。
红岛遥望胶州湾大桥
中华凤头燕鸥
台风格美的影响没想到只有一天,第二天就晴了,这也是海边天气的特点,变幻莫测。根据青岛鸟友的指引,我们去了红岛看到了中华凤头燕鸥,算是完成一个心愿。燕鸥们捉鱼的本领不错,但是看来看去雏鸟还是少,我粗略数了18只成鸟只有一个宝,少子化严重。捉鱼回来总是伴随着夸张的叫声,这是求偶呢还是准备喂宝呢?
青岛的赶海点也在红岛,距离看燕鸥的地方不太远,门票40,可以花10元租一套赶海工具+雨鞋。和我想象中细软的泥沙滩不一样,这片的小石头很多,上面附着许多的藤壶,掰开石头或者用工具刨一刨,小螃蟹呲溜就横着爬开躲到下一个石缝里。我怕热,空气自己去玩了,最后确实搞到一些螃蟹,大的也就乒乓球大,小的和小拇指指甲盖那么点,最后全部放回去了。放生的时候,我们把桶口平放,观察看哪些螃蟹会最早跑出来,结果只有2只体型较大的螃蟹做到了,其他的大螃蟹和小螃蟹都围着桶底的沙堆、贝壳那些不想动,不去尝试通往新世界的路。最后只好人为帮它们出来了。
海边有一些垃圾,没有我想的那么多,但仔细看也是花样百出,于是顺手捡了一点扔进岸上的垃圾桶。防晒很重要,虽然穿了皮肤衣,但还是晒红了,第二天红转黑。
后来去天津继续赶了一场海,不同于青岛的自由行,这次我们跟了一个北京的团。老师出身植物研究,我好奇问为什么带海洋观察,老师打了个比方“一个东西好吃,吃多了也要换换口味”。从滨海站首先来到了东疆,大堤外面就是浑浊带着许多泡沫的渤海,比起青岛的黄海,让人看了没有下水的欲望。
上午到达的时候正开始涨潮期,但潮位算是一天的低位,这样也仅仅是大堤下漏出一点点的滩涂,和青岛赶海那天比实在是太少了,我感觉进了个假团,然而并不是。大堤上也有一片满是大块鹅卵石的滩涂,水坑很少,似乎没有什么好探索的,于是我又捡了一次海边垃圾。团里仅有的两个娃坚持不懈地探索,还真找到一些小东西。
天气太热,待久了会中暑,捡拾回来一些小贝壳、小螃蟹,老师开始就螺、贝壳、螃蟹、虾、鱼的进化演化给我们现场讲课,蛮有意思的。内容量有点大,我需要再消化消化。
东疆还有人工沙滩,据说是外面买的沙子来造的,老师估计想让我们看看人工沙滩和自然滩涂的生物多样性对比,不过据说人太多没约上票,于是我们午饭后直接去往码头,准备出海。说是出海,但实际上我们的船开了很久也仅仅是靠近出海口。
magic sealife
海边飞来飞去好几种鸥,等船的当口靠水的石板上海蟑螂们快速地爬动着,有的小螃蟹想上岸,又被小朋友们发现了。观察了的生物都现场尽快放生了。
不久我们的船来了,是两位老大爷驾驶的,看他们黝黑的皮肤就是常年和大海打交道的。船在小港里溜了一圈,然后沿着水路一路奔向港口,辽阔的水面展开来,让我们一度以为已经进入大海的范围,但实际上一路都在人工堤坝的范围。听网约车司机说天津滨海做了大量的填海造地。海风吹来,终于远离了岸上的暑热。
靠近出海口的时候,下了网,船开始往回开,看着红色浮漂离我们越来越远,感觉这张网子很长呀。终于,经过了“长久”的等待,老大爷们麻利的开始合作收网了。第一次看海上捕捞,网子上先挂了一点鱼,老师让我们把要观察的赶紧放到桶子里,需要水环境的鱼放有海水的桶,螃蟹等放空桶。有一条小小的斑鰶捞上来时还活着,老师赶快给我们讲了一下它的相关知识,特别说到这种鱼离开水很快就会死亡,然后尽快把它放回海里了。
网子最后似乎是一瞬间被两位大爷拉上来了,没想到这个小船和一张网子可以捞上来这么多东西,巴掌长的小鱼、果冻样子的水母、扁扁的舌鳎、皮皮虾、长长的狼牙虾虎……数量很多地倾泻到了甲板上,船沿有小孔,可以让水流出去,也可以让小一点的海洋生物跟着流出去。大爷们麻利地开始分类,将鱼、虾、蟹分别放在不同的框里,作为收获。我们也尽快挑了想观察的种类分在小桶里。
孩子们在挑水生物放小桶,我蹲在旁边使劲把大家都不需要的水母、贝、螺、小鱼等往排水口推,早一秒回大海,早一分生机。但还是眼睁睁看着那种离水就非常容易死亡的小鱼就这样干瞪着眼睛,来不及被送回大海,已经夭折。
实在是救不完……
我们回到船舱,听老师做了讲解,每讲解完一个,孩子们都赶忙把它们扔回到大海,死掉的也回归大海参与食物链循环。
这次海边一日研学的收获还是很大,但也让我为海洋生物的处境难受。被水族馆圈起来的动物们,它们是属于辽阔大海的呀。被一网捞上来的生物们,有些被食用,有些被用来教学,但还有很多无辜的就这样不幸丧了性命。不禁对那些更大更先进的捕捞船感到瑟瑟发抖,为了捕捞目标鱼种,有多少其他的海洋生物会同时丧生啊。回来后我和空气就这个话题又深入聊了聊。
我又想到在陆地上观察昆虫时,很多组织喜欢搞灯诱,第二天会发现灯具附近死一大片。都很BA。
海洋是万物之始,最早的生命来自于海洋,现在它仍然孕育了许多我们知或不知的神奇生物。在海洋馆里可以近距离看到动物们的形态,但是我们永远不能通过海洋馆观察到它真正的习性。而要真正成为一名海洋生态专家,需要去大海里探求,但是大海真的是辽阔而深邃,用捕捞的方式仅仅也只能知道生物形态等,要搞清楚海洋的奥秘,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而人类的需求和好奇心又会给海洋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想继续了解海洋的故事,但是希望以和陆地上相似的方式去观察,尽量不干扰不打扰不伤害,也许这就是此行海滨最大的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