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玛蒂尔德陷阱:中产阶级毁灭之路

2018-02-02 霍老爷 领导决策智库

作者:霍老爷,来源:霍老爷(ID:ddz_233)


这世界在乎的不是你能消费什么,而是你能生产什么。


1


我想大家都学过莫泊桑的《项链》,生长在小职员家庭里的玛蒂尔德,嫁给一个小科员罗瓦赛尔, 她和丈夫获邀参加部长举办的晚会。


玛蒂尔德向自己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项链。舞会上,玛蒂尔德成为社交的中心。但晚会结束后玛蒂尔德发现项链丢失,为了赔偿给朋友一条一模一样的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她不得不借高利贷,葬送了十年的青春。当她还清欠款后,见到佛来思节夫人,却被告知那条项链只是一条价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



教科书上把玛蒂尔德的悲剧归结为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和拜金主义对人的腐蚀,但是好像很少有人特别讨厌玛蒂尔德。


看起来,一个女人,尤其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只是想穿穿漂亮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去参加一场舞会,又有什么错呢?甚至有人会很敬佩玛蒂尔德和他的丈夫,面对项链丢掉的事实,他们没有逃避,主动承担了债务,宁愿借高利贷,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也不降低自己的人格,用自己十年的辛苦劳动偿还了债务,这不是讽刺,这样的夫妇两人简直是有点励志。

那么莫泊桑到底在讽刺什么呢?

应该有无数人扼腕长叹过,玛蒂尔德要是问问自己的朋友不就能知道项链是不是假的了?毕竟她的朋友还算忠实可靠,十年后也没有想赖掉她的真钻石项链。

莫泊桑其实也为钻石项链做了很多暗示,比如佛来思节夫人对钻石项链并不重视,拿走和还回去的时候都不心疼,甚至连检查都没有,玛蒂尔德和丈夫罗瓦赛尔先生跑到珠宝店问,珠宝店告诉他们,这串项链只有盒子是在这里配的,这样的细节应该可以引起他们的警觉。

但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她和她的丈夫,理所当然地认为,上流社会的每一件珠宝都是真的。玛蒂尔德到底做错了什么?


她们对于上流社会有种天然的崇拜;

她们沉迷于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幻象;

她们以为上流社会是由奢侈品和华丽的舞会定义的;

她们认为通往上流社会的道路是可以从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来完成的;

殊不知,这些奢侈品和生活方式,正是上流社会为中产阶级挖下的陷阱。

即使玛蒂尔德识破了这次项链的真伪,又能如何,只要她还心存模仿所谓上流社会的心思,这样的陷阱她一生都逃不脱。

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因而无休止地感到痛苦。住室是那样简陋,壁上毫无装饰,椅凳是那么破旧,衣衫是那么丑陋,她看了都非常痛苦。这些情形,如果不是她而是她那个阶层的另一个妇人的话,可能连理会都没有理会到,但给她的痛苦却很大并且使她气愤填胸。


她看了那个替她料理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人,心中便会产生许多忧伤的感慨和想入非非的幻想。


她会想到四壁蒙着东方丝绸、青铜高脚灯照着、静悄悄的接待室;


她会想到接待室里两个穿短裤长袜的高大男仆如何被暖气管闷人的热度催起了睡意,在宽大的靠背椅里昏然睡去;


她会想到四壁蒙着古老丝绸的大客厅,上面陈设着珍贵古玩的精致家具和那些精致小巧、香气扑鼻的内客厅,那是专为午后五点钟跟最亲密的男友娓娓清谈的地方,那些朋友当然都是所有的妇人垂涎不已、渴盼 青睐、多方拉拢的知名之士。


每逢她坐到那张三天未洗桌布的圆桌旁去吃饭,对面坐着的丈夫揭开盆盖,心满意足地表示:“啊!多么好吃的炖肉!世上哪有比这更好的东西……”的时候,她便想到那些精美的筵席、发亮的银餐具和挂在四壁的壁毯,上面织着古代人物和仙境森林中的异鸟珍禽;她也想到那些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她也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妒鱼肉或松鸡的翅膀,一边带着莫测高深的微笑听着男友低诉绵绵情话的情境。


这种陷阱,我想把它称为“玛蒂尔德陷阱”,《项链》是个小说,玛蒂尔德是个小说人物,但是玛蒂尔德之前,和玛蒂尔德之后,也正有无数的玛蒂尔德为自己的项链毁尽了自己和自己家庭的一生。


2


跨越阶层的鸿沟,完成阶级跃迁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比较而言,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看起来要容易很多。

玛蒂尔德们费尽心机,没有搞明白的是,这些奢侈品、品牌、生活方式只是上流社会的符号。


品牌是个什么东西?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有句经典台词,牌子,班尼路。



一句话就让班尼路这个品牌彻底烂大街了。这就是品牌,穿在刘德华身上就是香港名牌,穿在偷东西的笨贼身上就是掉价。所谓符号,大抵不过如此。


实际上,人们追捧上流社会或者想象中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背后,是对生活在上流社会中人的羡慕。换言之,玛蒂尔德即使戴着是真的项链,也会被人窃窃私语中议论是假的,是借来的,因为她是中产阶级,而部长夫人,即使戴着假的,也没人会去不识相的鉴定它的真伪。



甚至,如果更高阶层的贵妇,比如法国王后戴着假钻石项链出席晚宴,可能真的项链反而会贬值,假钻石一下子身价百倍,更低阶层的照样追随之。


齐王好服紫,一国紫衣贵。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些奢侈品和生活方式的价格,对于上流社会而言,只是他们收入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对中产阶级而言,凑够一次party的经费却已经是一年甚至数年积蓄,何况上层的流行风向一换,这些中产就要疲于奔命追赶新的时尚。这样的生活怎么能不拖垮玛蒂尔德们?

这不是智商税是什么?曾经有一篇流行的文章叫《好看的女孩都自带烧钱属性》,这篇文章向人们灌输的就是新时代的玛蒂尔德的观点:

有人回答:如果你喜欢一个美女,你就要知道美丽是有代价的,她每个月的护肤品化妆品消费可能让你瞠目结舌,更别说衣服鞋子包包首饰。正是这些物质撑起了她的美丽,这就需要钱。


如果你喜欢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她走遍大江南北需要钱,她需要美食需要钱,她看电影需要钱,她买书需要钱,她就算跑个步还要买跑鞋运动内衣运动耳机呢。


不是女人物质,而是本来花钱的地方就很多,就算这些钱不需要没钱的他来出,那他也会看不惯,觉得她花钱太大手大脚,觉得她物质。并不是所有的女生都物质,我感觉是平庸的女孩子他们看不上吧。


是的,追求美没有什么错,但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很不幸,是由上流社会定义的。


你在追求所谓的美的瞬间,你就被上层输出的价值观俘获了,你得到的只能是锁链。这不仅仅包括女性,男性同样如此,这不是个男女问题,这是个阶级问题。


上流社会不是被Dior和爱马仕定义的,马克·扎克伯格一年到头穿灰T恤也没人嘲笑他,这世界在乎的不是你能消费什么,而是你能生产什么。


3


玛蒂尔德为她的悲剧付出了代价,而文章中描述的女孩们,甚至连玛蒂尔德都不如。玛蒂尔德至少还保有中产阶级女性的坚韧不拔,这些女孩们想要的却不过是以自己为饵,希望钓到金龟婿,她们的全部出息也不过是把自己高价售出,而实际上,这是一件比追逐“美”更难的事,正如她们成为上层营造的奢侈品符号的奴隶一样,她们同样会轻易的成为上层男性的奴隶。



看起来,似乎投资在自己身上,并没有浪费,但实际上是,你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毁了自己上升的道路。


你为你的项链出价太高了,我想,这是莫泊桑想要告诉我们的。


延伸阅读:

农村出身就不配过得高级?最低级的其实是人心

作者:曲一刀,来源:曲一刀(ID:welovequyi)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已然流传了千年,对于人的思想的禁锢却也已达千年。


在搜索框输入“出身”二字,不出意外,“出身决定命运”、“越是出身底层的人,越是追求安稳”、“有高考,你就拼得过富二代吗”等文章纷纷映入眼帘。


不知从何时开始,“出身”成为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标签。


当有人几经努力却依旧一事无成时,只要将“锅”甩给原生家庭,就能够轻易获得周围人的体谅和同情;当有人年轻有为、屡获成功时,人们首先关注的不是他个人努力了什么,而是不约而同地深挖他的出身。


前段时间,赵丽颖受邀成为Dior新的品牌大使。在一条广告视频中,赵丽颖、刘嘉玲和杨颖说了同一句英文”And you? 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 视频一出,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对赵丽颖的谩骂:



几天之后,迪奥就删去了视频中赵丽颖的片段。


本来并不太懂为什么众人都说赵丽颖“土”,印象中这个姑娘只是出席时尚活动少了些,把更多精力用来拍戏而已。后来才知道:赵丽颖出身农村。


在键盘侠的世界观里,出身农村的赵丽颖可以称为一名一线演员,但绝不能称为迪奥的大使。因为迪奥代表着优雅与高贵,而赵丽颖的出身“决定”了她这辈子都与时尚无缘。



说得更露骨些,出身农村意味着:与那些生在书香门第、精通各种才艺的女孩比起来,赵丽颖从一出生就输了。


众人无法容忍曾经与自己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如今已将自己甩在千里之外。所以他们拼命把“农村”、“土”和“没文化”等标签往赵丽颖身上贴,仿佛这样就能将她拽回她“本该”属于的群体。


现在,出身不好却获得成功的新闻似乎已经失去了读者的赞赏,“高出身配高成就,低出身配低成就”才是读者们愿意看到的结果。而大多数人大概已经忘了,那个高喊着“我的未来不是梦”、“奋斗就是生活”的年代,才刚刚过去十数年而已。


面对社会财富和资源的两极化,我们暂时无能为力;但若有一日出现“奋斗两极化”,那就值得深思了。


01


人们总是习惯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出身,社会地位高、财富积累多的父母确实可以给孩子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资源。


但是,原生家庭赋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地位和金钱。请看下面两组图片:



手捧人民币炫富的孩子。



小女孩问妈妈是否能将自己的毛绒玩具卖掉,然后将所得的钱捐给当地的动物庇护所。


 

河北一小学生录制炫富视频,期间依次给手中物品报价,高潮部分更是用硬币投向摄像设备,并叫嚣:“用钱砸死你们。”



小男孩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狗粮,送给当地的动物庇护所。


并不是说,所有的富裕家庭教育的孩子都像图片中那样极端,品行兼优的富家子弟也比比皆是;同样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并不会因为父母的地位和财富不足,而在品格和层次上比别的孩子低劣多少。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原生家庭赋予他多少金钱和地位,而是孩子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怎样的品格。


《菜根谭》中有句话,可以较好地概括一个优秀的原生家庭: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出生可以卑微,但人格不能卑微。


只以出生地和父母身份来给他人定性的人,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狭隘无知。如果这个定性的人变成自己,那将是这世上最愚蠢的事。


02


有一部很有名的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其中,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有一个例外:尼克来自穷苦家庭,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有人问,“就算我努力读书、努力拼搏,最后还是拼不过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我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杨澜说过一句话,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你的努力换来的不止财富和地位,还有内在的品质和素养。在你奋斗的路上,这些东西也许不会立刻奏效,但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家庭、甚至下一代。


面对出身,不可一味的捧高或认命,我们每个人都要看到出身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贾平凹作为出身农村的著名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


记得有一句话: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不在于身高、年纪、出身或是其他,而是别人一直努力而使自己产生的某种羞愧感。


正如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长板有多长,你能做到多成功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而非盯住诸如出身之类的短处不放。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才真的会成为一个被出身所限的loser。


03


2014年,《超级演说家》选手刘媛媛做了一个名为《寒门贵子》的演讲,其中的观点激励了很多人。她在结尾时所说的一段话格外发人深省: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成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一味等待、一味抱怨是弱者的姿态。对于那些终日抱怨”“出身决定论”的人,我想问如下几个问题:


你一年读几本书?

网络上的名校公开课你完成过几门?

你是否能抓住周围一切机会向他人学习?

你能否做到每天坚持锻炼?

你是否能够每天严格执行时间表?

……


这些随意列举的事情都不需要良好出身的支持,但是真正能够给出满意答案的人却少之又少。实际上,束缚我们的并不是出身,而是自己。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有些人的确生来就可以登高望远,而有些人必须自己从山脚一步一步攀登至顶峰。


在这个世界上,你也许可以嘲笑一个出身不好的人,但绝没有资格嘲笑一个竭尽全力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