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英周迅,一个天后,一个影后,上个节目会翻车成这样。
从《脱口秀大会5》前两期的表现看,她俩被嘲,真不冤。
周迅演戏自带灵气,代表作无数,可是上了《脱口秀大会》才发现:她是真的憨憨。反应总是慢一拍,李诞递到嘴边的梗,都能活活掉到地上。
实力选手小鹿,段子最好笑。就因为周迅忘记拍灯,小鹿差了一票,进入反选;
为了照顾“不会说话”的周迅,第二期开场李诞直接开后门,把单人脱口秀改成“我问你答”。
好不容易跟上趟儿,拍了众望所归的杨波,理由还是很清奇:
那英自来熟、嗓门大,全程看着嗨到不行,但是拍灯的点,不是过于随心所欲,就是别人拍她也拍。其实,在周迅和那英之前,张雨绮、郭京飞、徐峥……甚至蔡明、王刚都来过,个个表现不俗。
周迅全程看着都尴尬,可见她那句招牌式的“好多人啊”,可能不是特立独行,而是真不知道说什么。那英倒是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搞气氛的绝招还是唱歌儿,并没有看出思想。
她们光环加身几十年,突然需要“与民同乐”,跟草根出身的脱口秀演员之间,是有厚厚的壁垒的。完全不懂普通人的生活,以至于好多段子听不懂,就把好选手送走了。无论表面同处一个场子多么热闹,两者都很难真正共情,而论头脑和知识储备,又不在一个层面。双方想要愉快玩耍,只能是后者主动向明星靠拢。“笑果”这帮演员成名前后的变化,就是“素人逐梦娱乐圈”的范本。这个逐梦的过程,同样有着厚厚的壁垒。今年4月,何广智、杨波跟周雨彤连线直播。周雨彤的镜头感、表情管理,已经是职业本能。
▲出镜效果对比相当惨烈
录节目的时候,公司砸钱给大家做的造型,比普通人体面,但还是缺少星味。
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有庞博,超白粉底+土味中分发型,秒变精神小伙。
这样的操作,归根结底是用力过猛,普通人经不起过于花哨的隆重打扮。脱口秀演员正在明星化,他们不知道适合自己的风格是怎样的,但又默认了接受被装扮是“艺人”身份的一部分。笑果文化的估值,已经到了30亿。头部艺人呼兰,曾经被一家券商邀请上直播聊理财,据传1小时出场费300万-500万。就算是脱口秀新人,出场费最低也要20万起,拍一个短视频在10万上下,明星选手的报价在50-80万左右,百万价格已经可以谈代言了。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定位并不是“明星”。但随着脱口秀综艺的红火,他们有了粉丝、有了关注、有了流量,资源、金钱和机会随之而来,生存法则不得不升级迭代。当他们一次又一次,顶着设计过的造型,在节目里、广告代言中、时尚盛典上亮相,谁都很难说服自己:我不是明星。
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热闹、难以抵挡的繁华,突然打包送到他们面前,他们对此毫无准备,仍然会素面朝天出门,离开化妆师不知该如何打扮自己,偶尔对外界的关注感到不适。“脱口秀女王”杨笠走红之后,最怕的就是拍杂志,不管怎么配合摄影师,拍出来还是垮。奢侈品牌包包背在她身上,一看就是被迫营业、巴不得赶紧下班的画风。她总结:拍杂志的那种自信,就是得特别把自己当回事、当个人物。这种自信,即便18线女艺人身上都有。
可杨笠的期望不过是涨个几万粉、接点小活、挣点钱。“普信男”的段子火了之后,她也被吓到了,没想到名利会来得那么快。路上遇到有人和她拍照,她一边感谢,一边觉得尴尬,不懂为什么有人要签名。说话、讲段子也必须负责任了,否则会误导别人。连她的室友杨蒙恩,崭露头角后,也有了拍摄邀约,尽管姿势僵硬,还是跟杨笠一起上了封面。
他知道大家喜欢听他哭穷,吐槽地铁和共享单车,但以前的生活,已经回不去了。
靠吐槽、冒犯出圈的脱口秀,正在成为说唱之后,又一个名利双收的风口行业,而脱口秀演员也默认了自己是准明星。但,这个行业的根基,恰恰是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最好的段子,都是反映普世情绪的。比如杨笠调侃黑寡妇的超能力是老得慢,直击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何广智自爆因为外形不帅,头发剪坏了,也不赖理发师。即使穿名牌去购物,都被人当成店员。大家发笑,是因为他们那么普通、那么好笑,还有点像普普通通的自己。当他们有了明星包袱,段子中的放肆和野性,就少了很多。庞博平平无奇的疫情梗,被老板李诞点名表扬“不容易”。
很难说这些初涉名利场的普通人,是否因为见识过互联网舆论的炮火,而变得小心翼翼、矫枉过正,至少创作上的包袱,现在已经掩饰不住了。另一方面,尽管他们获得了很多资源,却并没有真正迈入明星们的世界。Rock 离婚、抑郁,一点儿没耽误上恋综,努力学习察言观色;
庞博觉得,只有两种人不惧怕镜头:要么就是长相彻底没戏的,要么就是足够好看、怎么拍都美的。娱乐圈盛产后一种人,这足以让他和小伙伴们焦虑。杨笠被抛入名利场后,同样姿态笨拙,一切不拘小节都会被放大,比如驼背、双下巴、不够淑女的坐姿。和真正的明星同框时,如果不想当丑角,就必须拼命约束自己,结果仍然相形见绌。
普通人和明星之间的次元壁,除了天生的镜头感,还有天然不同的基因。杨笠去上综艺,只会自个儿坐在沙发上,吴宣仪早就跟张柏芝聊起了美甲,打得火热。节目组为了话题,请她上节目,其实还是把她跟明星区别对待——节目有10期,杨笠只出现在最初4期。但是在那个节目中,其它女嘉宾都太端着、太“女明星”了,杨笠的部分反而是最让人舒适、最不造作、最有共情的。观众对脱口秀红人的认知,也介于素人和明星之间,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王勉和杨笠在汗蒸馆遇到热心观众,被善意调侃:才拿一次冠军,都能上一线综艺了。
愿意站在台上说脱口秀的人,骨子里多少都有成为焦点的欲望,但是这种欲望放到娱乐圈中,就显得过于内敛和轻飘了,很难被圈内人视为同类。他们虽然暴得大名,却对自己获得的一切,带着一点“圈外人”的谦卑。呼兰上《闪闪发光的你》当观察员,只有任嘉伦说话时,镜头才会捎带上他。徐志胜刚到桃花坞,就被宋丹丹VS孟子义吵架整懵了,站在门口进退为难。
放眼论资排辈的娱乐圈,脱口秀演员算不上大咖。在综艺环境中,他们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更像是镶边的绿叶、搞气氛的配角。不管是谁,被分配到自己不擅长的事,都很难出彩。
普通人的生活,似乎回不去了。要在娱乐圈更进一步,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驱使。作为一个接受过完整学历教育、被社会毒打后再进入名利场的人,已经没有那么张扬、那么放肆的自我了。娱乐圈如同一个功能强大的筛选器,筛选出适合这套生存逻辑的人,然后用滤镜把光环放大,让他光辉璀璨,短时间内蜕变为男神女神,幻化为芸芸众生的人生理想。但落选的人终归是多数,他们的相貌、气质、甚至欲望和野心……都未必跟娱乐圈适配,只是互联网时代让他们凭借才华,获得了额外的入场券,一夜之间攀上名利的巅峰。
这些凭借头脑闯荡娱乐圈的人,最初往往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拒绝被同化和改变,甚至有些冷眼旁观。但,他们入圈的资本,和自身的流量属性是一体的。人气不再了,就要被新人取代,这很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在还红着的时候,主动融入娱乐圈,给自己开拓资源、留条后路。在世俗的标准中涤荡久了,自然免不了被同化,卸下曾经的傲骨,对娱乐圈中的法则心照不宣、习惯成自然。当他们坦然接受自己是明星,出入应该由助理跟随,上节目要化夸张的眼妆,言论需要被宣传人员维护,一切公开的言行都是给粉丝的表演,他们也许就彻底走到了鸿沟的另一边。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