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歌】守望语文守望你
2017 12月8日 星期五 晴
守望语文守望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有一种感情叫姐妹
那一刻,当我手拿麦克站在台上,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昨天晚饭期间,当宏绯科长把今天上午的主持任务交给我时,我连连摇头。曾经主持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会议、论坛,但唯有这次,在寿光,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在我离开一年多后的今天,面对我熟悉的会场、熟悉的面孔,面对我的领导我的老师们,我不知道会不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请允许我以一名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寿光人的身份欢迎来自广东、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近千位老师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三圣故里、来到美丽的菜都寿光。”
听着我自己的声音在偌大的会场里回荡,眼前再次浮现出往日的一幕幕场景。
去年的夏天,最热的三伏天,428位初中语文老师齐聚潍坊科技学院,就是在这个会场,我为老师们做最后一次培训。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那人、那事、那景,依旧在。
八年,三千个日日夜夜,珍惜跟老师们一路同行的每一天。
此时,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蹦出来的信息,我不敢点开,我怕小小的我无法承受老师们浓浓的情。
“去年夏至未至,你已悄悄地离开这里,之后便在梦里出现……姐,再次见到你是今天最大的意外,最大的惊喜。”
“刚刚我们还在说,今天姐姐一定会来,然后果然看到了你……好开心!”
“惊喜万分!又可以聆听姐姐好听的声音了!”
“远远地望着就好温暖,只是怎么又瘦了?要好好吃饭,在外好好照顾自己。”
……
不管相距多远,不管分别多久,再见依然如昨天,这或许就是姐妹间的情缘吧。
有一种牵挂叫师长
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工作中,在你成长的路上遇到几位亦师亦友亦兄长的领导,我就是这个幸运的人。
潍坊教科院的宏绯科长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我的直接业务领导,八年的教研员经历,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
他是“语文主题学习”课程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11年的时间,以宏绯科长为核心的潍坊市教研员团队为“语文主题学习”理念的引领、课程的建构、瓶颈的突破、纵深的发展付出了那么多的智慧和辛劳。作为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从未见他以“核心”和“元老”自居。听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潍坊要敢于挑战自己,要向新的实验区学习。
这就是宏绯科长,低调而谦逊的宏绯科长。他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高瞻远瞩,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我想,这是潍坊语文之幸,更是“语文主题学习”之幸。
另一位这样的领导便是我在寿光教育局工作时我的直接上司瑞海主任。人如其名,他是一个海一样的人,他对每一位同事都接纳、包容,他是一位考虑事情特别周到、与人相处特别舒服的人,还是一个长时间不见就会从心里想的人。
比如,今天中场休息时,他先前学校的几个老师跑到前面来就为了跟他们心中那位好校长打个招呼,告诉他,老师们想他了。比如,还有一个我,看到他坐在那里,我的心里会很踏实。
我很开心,今天在寿光,在第十一届全国“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年会的会场,我的这两位领导、两位师长都在。
北来后,两位师长一直关注着我,关注着我的成长,关注着我的进步,人生路上,有师如此,吾之幸事!
有一种任性叫“我不想读懂”
很多年前,执教过余光中的《乡愁》,今天的课堂上,寿光现代中学的董秀芬老师再次执教这首诗。二十年前,《乡愁》让我成名,尽管那堂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展播,尽管那堂课曾经打动过无数人,那时,只是为了教而教。今天,当凄美的旋律响起,每一个音符都在撞击着我的心灵。
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在天涯、在海角,在异国、在他乡,请你——记住乡愁。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净土,盛放你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第二节课是年轻的李卿卿老师带来的《读懂父亲》。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今天,父亲知道我回来了,但是他不会打电话,我知道他怕影响我工作。因为工作,我要下午两点出发,赶四点的列车去往天津。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午餐都没来得及吃,回到家里,没说几句话便匆匆去赶车。下楼来,回头看楼上,父亲站在窗前目送着我。
父亲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或许我们倾其一生都不可能读懂。
我宁愿读不懂。
因为懂与不懂之间,是无情的岁月藏在里面。
就让我任性一次吧,就让我永远读不懂吧!
我只要父亲永远伟岸,永远挺拔!
有一声感谢迟到了八年
十几年前,我偶得《我的教育苦旅》这本书,书中各具风姿的精神雕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诗意行走的语文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一种教师的行走方式——读书。这本书影响了如我一样的无数的教育小白。
后来,我一直关注这位作者,又陆续读到了他的其他专著,《语文的诗意》《相约星期一》《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学校里没有讲的教育》……然后在2006年的7月,我有幸走进了他所在的学校——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那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啊,校园里书香氤氲,走进苏大附中,仿佛一不小心撞进了天堂,这位“天堂”的缔造者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首届十大读书人物高万祥校长。
今天的会场上,高校长带来了开场报告《经典是我们的星星和月亮》。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孜孜以求,一直诗意地行走在语文的路上,并在这个雾霾充斥的冬日里带给我们明澈的月光和斑斓的星辉。
不知道与会的老师们是否摘取了天边那颗最亮的星星,或许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登天的梯子。有了梯子,星星和月亮离我们还会远吗?
报告结束,高校长要赶车返回,我郑重地送上八年前我的第一本书《走进快乐语文课堂》,09年出版这本书时,我请高校长为我写书评,高校长欣然应允,在读了我的书稿后提笔写下——
让语文成为学生终身享用的力量,应该是语文教师的根本追求,潘继云老师有着这种追求。语文直抵人的心灵和情感世界,让学生学好语文,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精神的完善和人格的高尚这是语文教育应该实现的对人的终极关怀,潘老师的“快乐语文”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可喜可贺!
“谢谢您!”尽管这声感谢迟到了八年,但我毕竟说出来了!
“小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很有生命力,我要把这个成果介绍到苏州去……听陈文局长说,你现在北京,北京的平台更高更大,你要好好加油啊!”
“我会的!”是的,我会的,一路走来,遇到那么多的贵人,那么多的智者、长者,他们鼓励我、肯定我,我唯有更加努力,才能不负期望。
加油!我对自己说。
2017年12月8日于列车上
—END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