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武汉的方案可能是什么?

连线君 荆楚连线 2021-05-03

文/连线君

(荆楚连线微信公共账号jclx831)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蒋超良提出,支持武汉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但在北京、上海、合肥已被批准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西安、成都等城市同样提出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时,武汉何以为之?

 

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及样本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究竟是什么?其次,我们要问究竟满足什么条件的区域才有可能入围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再次,我们还必须得考虑,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如何才能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中的表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成为原始创新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源头,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平台。”这或许意味着,综合性科学中心更重视基础性研究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因此,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必须具备重大基础科学与相应技术研究的能力。根据当前中国实际,这意味着申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区域必须有国家级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时,申报区域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以支撑科学中心的建设,并能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从现有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看,上述特征全部具备,具体如下:

1、上海张江:2016年2月获批,科教与经济金融中心,高新技术及周边区域发达

实施方:上海市主导,中科院和部属重点高校是主要参与方;

总体方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平台

大科学设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上海光源二期、量子通信

关键技术\项目:量子通信、太赫兹技术产品、活细胞成像平台、干细胞转化、胶囊机器人、物联网/先进传感器示范工程;

主要依托单位: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

运作机制: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发转化平台+核心产业载体与特色主导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张江科技银行;
前期投入:上海综合性国家科学性中心位于上海张江高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与具体投资金额不详,但参考合肥投入可想应在500亿及以上;

 

上海大科学装置相关图/图片源于网络 


2、安徽合肥:2017年1月获批,省内经济政治中心,科研强市、制造业和科教大市

实施方:安徽省牵头,并与中科院共同进行建设;

总体方向:聚焦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等科学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已有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

拟建大科学装置:新建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先进光源(HALS)、先进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大气环境综合探测与实验模拟设施(AEOS)、超导质子医学加速器等;

关键技术\项目:量子信息技术、质子治疗系统及其产业化、超导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大基因中心;

主要依托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

运作机制:核心技术基地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创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大型科技行动计划+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创新与人才发展和引进方面的全面创新改革;

前期投入:建设地点合肥高新区,据传规划土地5000亩,投资达500亿元;

 

3、北京怀柔:2017年6月获批,北京重点打造科研中心,得首都天时地利之便

实施方:北京牵头,并与中科院共同进行建设;

总体方向:北京怀柔科学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扩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规模,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并助推北京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已有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关键技术\项目:清洁能源材料、材料基因组、先进光源技术、空间卫星技术、先进载运5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

工作方向:系统推进重点科学跨越发展;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展;科学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集聚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谋划推动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统筹布局前瞻未来的国家实验室;

主要依托单位:公开资料无明确透露相关主要依托单位,但根据已落户大科学装置及工作与技术方向看,主要还是清华、北大、北航、中科院等;

前期投入:建设地点北京怀柔,全部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具体投资金额不详;

 

有意申建城市及其思路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正在申建或有意申建的城市有武汉、成都、西安、深圳。根据公开报道及相关城市状况,武汉、成都、西安、深圳申报概况及可能申报状态如下:


城市

主打方向

现有基础

依托单位

申建进度

武汉

主打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光电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综合设施、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待批复

成都

可能主打军民融合,以核科学、航空航天、网安等为主攻领域,推进国防基础科研和尖端技术原始创新,

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托卡马克装置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航成飞公司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等,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公司

不明

西安

不明,根据西安市长上官吉庆与院士发言,可能从军工和高新技术方面入手

不明

西安航天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兵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工集团

不明

深圳

不明,但深圳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技术能力强大,可能会从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机器人、通信、生命科学等领域入手

不明,但深圳基础研究基础薄弱,应无国家大装置或国家级基础型重点实验室

 

华为、大疆、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

不明

彼此优势比较

武汉:拥有3个及以上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高校与科研机构相当丰富,大学生资源具有绝对优势,高精尖人才富集,基础研究的基础扎实;科研配套资源丰富,产学研协同与转化基础良好,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领域基础扎实,军工领域具有相当竞争实力;

成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数量不明,但根据成都及其周边区域的科研积累与布局应该有3个及以上;高校与科研机构总体丰富,基础研究具有相当基础,高精尖人才特别军工人才丰富;航空航天产业链完善,在电子信息、网络安全领域具有相当竞争实力;

西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数量不明,但军工单位密集;高校与科研机构总体丰富,大学生和高精类人才丰富,基础研究具有相当基础;军工领域实力强劲,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相应竞争实力;

深圳:重大基础设施数量不明,但应该是缺乏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是短板;科技转化与应用性科研能力强劲,科技创新能力与体制创新能力突出,知名企业与高精类人才富集;


 ▼

武汉申建所具备的基础

学科类别

专业领域

关键技术方向

主要依托单位

已有装置

对应实力/重要性

备注

物理

电磁学

脉冲强磁场

华科国家脉冲

强磁场科学中心

脉冲强磁场

国家重大科研

基础设施


力学

精密重力测量

华科、地大、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中科院数学物理所

精密重力

测量


光电

光纤、超快激光、光通信

国家光电实验室、航天科工、长飞、邮科院

国家光电实验室

与国家安全有关,武汉国内领先


信息技术

通信(IPV6)

下一代网络系统接入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际领先,战略产业


集成电路

长江存储科技、

武汉新芯

国家存储器基地

战略产业


天地

一体化

地壳运动

与深空探测

中国地质大学


参与了嫦娥工程


极地研究

南极测绘

武大南极测绘中心




测绘遥感

北斗

导航

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国家实验室

战略产业


机械动力

船舰动力

华科、武汉理工、海工大、中船重工等


 

武汉在本领域特别是船舰动力上在国内具有独特竞争优势


运载工具

航天四院、新洲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国家级

产业基地


化学

化工

新材料

有机与无机复合材料、高分子

武汉理工大学


新材料领域,

国内领先


冶金材料

武科大、武钢



纳米材料

武大纳米材料中心



生物

医药

病毒学


武大、中科院病毒所

病毒学国家实验室

P3实验室


遗传学

植物遗传与基团

中科院植物园


生态多样性

与演变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同前

事关国家

粮食安全

作物遗传改良

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

农业微生物

华农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临床

临床与

医药结合

同济、协和、

中南等


全国知名医院


医药

新药研发

人福、远大等




医疗器械

质量诊疗设备

同济医学院、华工科技

华工医疗

医疗前沿领域

高端制造

增材制造

3D打印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技术领域


机械智能

机器人



制造业升级方向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东风汽车、国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同前

汽车前沿领域


物联网

无人驾驶



 

武汉建设方案猜想

根据武汉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要求,参考已获批城市的建设方案,武汉申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方案内容可能如下:


北斗导航系统/图片源于网络 


实施方:湖北省政府牵头,武汉市主导,在汉部属高校、相关单位及中科院共建;

总体方向:武汉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产业关键技术方向,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并致力于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成为国家创新基础平台、实现科技创新引领;

已有大科学装置:主打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病毒实验室、遥感测绘国家重点实验室;

拟建大科学装置:空天一体化及大地与深海探测、大型光源及射线装置、遗传学与杂交水稻科研平台、生命医学与临床医药科研技术平台

关键技术\项目:北半导航系统、存储器技术、质子诊疗系统及其产业化、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增材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临床与新药研发及精准医疗、船舰动力与运载工具技术

主要依托单位:华科、武大、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理工、华中农业、中国地质、海工大、中船重大、东风、长江存储

运作机制:基础科学装置建设+创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创新体制+进一步科研人员收益分享与风险保底+创新型的科研金融支持+全面的放管服改革;

中心地点:有2种可能;第1种,完全放以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心的大光谷区域;第2种,以大光谷区域为核心,同时把武汉开发区、东西湖及新洲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纳入;

前期投入:面积不详,但资金应该在500亿左右;

 注:以上是小编根据公开资料提出的个人猜想,仅供读者参考


结语

武汉具有丰富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基础人才与高精尖人才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产学研转化基础和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在部分基础学科与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具有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必须拥有3个大科学装置的前提条件。


并且,湖北省委已明确提出支持武汉申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而且,武汉相关方面在申报前已在合肥进行考察,并在光谷进行了相应的摸底性调研。应该说,武汉申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是基础具备、准备充分,具有获批的可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武汉如何把申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与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发展战略充分结合,在积极呈现自身独特竞争优势进而凸显自身比较竞争优势同时与国家战略需要紧密对接,可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关联阅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省各地发展战略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武汉提出打好工业翻身仗,强化三区支撑、抓好四基地建设

华科女的思考与探索:我们如何不再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异乡人?



荆楚连线:jclx831

投稿合作: 1458411091@qq.com

ps: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欢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