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投稿:走过6个中心城市,请允许我说说武汉!

读者大圣 荆楚连线 2021-05-03

文/读者大圣

(荆楚连线微信公共账号jclx831)


我老家咸宁,离武汉80公里。高考填志愿那年,同学基本选了武汉,但我喜欢过不一样的生活,于是选择去沈阳上大学。但在沈阳时,在性格直爽的东北人眼中,武汉的形象很一般。即使没去过武汉,他们也知道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他们眼中的“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包括武汉人都很狡猾。


而在很多湖北人眼中,对武汉的认同度同样不高。这种不高的认同度,是因为武汉占着优质资源却撑不起湖北人的形象,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且,武汉人给人印象是市井气息很浓,虽然热情但浓浓的汉腔和汉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虽然作为是与杭州南京成都齐名的城市,但名声却和他们相差很多。


毕业后去深圳工作,然后再去北京读研,毕业后工作又从杭州换到了上海。一路走来,武汉、沈阳、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六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分别代表中国的权力中心、经济中心和科创中心,而杭州、武汉、沈阳分别是东部沿海、内陆和东北的新一线城市代表。

 

在我看来,武汉的交通和人才是优势。但在之前的20年,武汉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作为最有潜力的内河港口城市,武汉的水运发展缓慢;每年拥有30万的大学毕业生,却基本流向了沿海地区;而且,政府主要关注龙头企业和地方国企。说起地方企业,总提起武钢和东风,而其他企业基本拿不出手。总体上,还是缺乏培养新兴企业的观念与土壤,在新兴产业的布局上缺乏敏感度,以致城市发展步步落后于人。


沈阳是典型的东北城市,重工业发达。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经济运行的计划性与资源的稀缺性,沈阳发达的重工业是优势,是国力的体现和高科技的代表。但在生产要素可以全国性流动与沿海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当下,当前的东北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其实是落后了的。而且,国企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生态是留不住年轻人,进而发展滞后。

 

杭州是阿里巴巴所在地,在阿里聚集效应下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是中国民营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国民营500强里杭州有50多家。因为良好的服务水平及对企业与居民的善意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杭州还是国内美誉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且,因为杭州所在的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均衡,所以个人以为杭州的前景还是持续向好的。


深圳,三十年前是国人眼里不起眼的渔村,甚至在十年前有很多人还认为深圳是依靠农民工支撑的打工经济城市,发展没有持续性。就是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与深圳类似且民营经济发达的苏州,是没有文化底蕴、在教育和医疗上落后于新一线一大截且高度依赖外资与工业,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但这种思想其实愚昧的,从单一维度看待人和企业及城市,对其中的本质及蕴含的力量缺乏把握。


如果说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有政策原因,还有独特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二线城市在前两者没法跟北京上海比,但是在政府管理方面其实还可以大做文章。


客观的说,深圳和杭州的教育、医疗及交通的通达性,并没有武汉有优势。但事实是,武汉的远远发展落后深圳,纵使与杭州都不占优势。如果从思想观念、人文素质、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话,武汉与杭州其实是有距离的。


究其原因,不是简单的改革开放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关键还是地方政府是否对权力和市场存有敬畏,是否愿意舍得放权并诚心诚意为居民、为企业服务。并且,在实际行政中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毕竟,企业是地方税收的命根子和就业的主体,是老百姓走向富裕的载体。


深圳和杭州,对外来客,对草根创业者都极具包容精神。经济已十分发达的深圳,求贤如渴,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温暖了多少外来者。当北京、上海在进行限流时,深圳和杭州则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给予一定的住房补助,并且还可以直接落户。他们的人才争夺战,已经领先别人两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她们成本不占据优势的时代,深圳和杭州还可以诞生大疆、海康威视等行业巨头的原因之一。


在我眼里,沈阳等东北城市的地方政府思想观念老套,对规则缺乏敬畏、对企业缺乏尊重。招商引资前好话说尽,企业落户后就把企业当成待宰的羔羊。虽然暂时谋了点蝇头小利,但拜他们所赐“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却产生了。所以当前东北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不待见企业结果。

 

过去的二十年,武汉的政府其实缺少服务的精神,市民同样缺少包容的精神,所以有追求的企业和人才往往没有归属感。于是,就形成了造就了人才和企业外流现象。而且,武汉在产业实力、经济地位还有人才和政策上的优势不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时,却总以“大武汉”自居。


其实武汉并没有错,至少在一百年前她是唯一曾比肩过大上海的城市。落后时心怀节气是好事,但关键还是要去追赶而不是总以“大”自居,怀有种“老子曾经阔过”的心态。但实际上却是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并且在武汉码头文化产生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还不愿意正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当前,不说成都和杭州已不把武汉作为目标,即使是同在中部的郑州和长沙其实都已不太认可武汉的地位了。当前的国内外局势,对于武汉而言其实并不乐观。如果武汉不真抓实干、奋力追赶,还生活在再过三五年“北上武广深”幻想中,或许以后只能向成都学习了。


而且,作为拥有中部历史积淀的中部龙头城市,武汉应该展现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担当。对外来者的包容、对人才的示意,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造就优势产业繁荣大局面,进而实现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城市的辉煌。


当然,幸运的是,最近的武汉两届政府都已经意识到上述的问题并开始对标、追赶,特别是陈一新书记上任以来更明确提出了赶超跨越理念并安排实施。相对而言,从2008年开始不管是经济还是人文素质方面武汉都有很大的改观,但从全国范围看武汉还是有空间的。


从现在武汉的情况看,不说百万大学生留汉时会面临的高端职位缺乏以及待遇与沿海地区差距大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在汉工作归属感的解决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才在这个城市没有归属感,终究还是会选择离开的。所以,武汉除了大力招商引资以及培训本土企业外,还应该加强对市民素质以及城市美誉度的建设,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和外来人才的归属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老家在农村,基本上回不去了。但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回到武汉,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一个能让我有归属感的城市,不再漂泊他乡!

 

荆楚连线:jclx831

投稿合作: 1458411091@qq.com

ps: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欢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