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湖高新总工程师冯立:我所亲历的光谷生物城创建及其启示!

荆楚连线 2021-05-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光谷 Author 冯立

文/冯立

(荆楚连线微信公共账号jclx831)

2007年,武汉获批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如今,已经过去十年了。当时,我时任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先调入生物产业基地的筹备小组;生物办成立后,又担任总工程师,全程参与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申报、筹备和建设。

曾经的光谷生物城生物创新园(2009年2月)

光谷生物城生物创新园(2016年11月)

作为一名亲历者,看到生物城发展取得的成绩,心中备感欣慰。回忆之前的种种过往,心中又有不尽的感慨。


申报之路一波三折

 

说到光谷生物城建设初衷,还得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申报开始。


2001年夏天,东湖高新区邀请了20多名院士为高新区申报国家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做了一次专家的咨询。当时高新区初步确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光电子产业基地,一个是生物产业基地。


咨询会上,专家建议先把东湖高新区的关注点聚焦在更有特色和实力的光电子方面,集中力量申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暂时不做生物产业。就此埋下了一粒生物产业的种子。


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获批后,发展迅猛,东湖高新区打响了“中国光谷”的品牌。此时申报生物产业基地的工作提上日程。2004年,在省、市发改委的支持下,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始着手启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申报。


但申报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2004年、2005年连续申报了两次,却因为产业定位、产业基础等原因,没有得到批准。


2006年东湖高新区再一次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申请,我们把申报资料、规划等再次凝练、提升,除了传统的生物医药之外,结合武汉市在生物农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科研和产业优势,把生物农业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把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进行特色呈现。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但已是国家发改委第三批批复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编制规划高端引领

 

从当时高新区生物产业的发展来看,我们的产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如何能跟踪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的前沿,更好地集聚自身力量,同时又能吸引海内外生物企业到光谷发展,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指引。


彼时,中国有能力做生物产业系统规划编制的机构并不多,最后我们找到了一家跨国的咨询机构——毕博公司。


规划花了半年时间,到2008年9月份才获得专家的认可。


发展生物产业,我们希望后来居上,走出条与其他区域不同的路。我们对标国内、国际先进的地区,比如国内的上海、北京,国外的波士顿、硅谷、圣地亚哥等生物园区,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当时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选定了几个重点方向。


生物制药——瞄准国际产业发展前沿;


新药研究开发外包——从贯穿新药研究开发生产过程的全价值链来寻找发展机会;


生物能源——针对当时油价疯涨,为国家能源安全、绿色发展寻找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生物农业——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禀赋,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在转基因育种、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医疗器械和生物信息——光电子信息与生命健康跨界融合,提供实现跨越赶超的可能。


这个规划,从整个产业研究的角度来说,体现了高位引领,不拘泥于传统的中药、化学药等,而是根据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和方向,选择重点领域来突破。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几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很多方面,我们已可以和国际上相关领域并驾齐驱,实现了最初规划引领的效果。


成立班子确保建设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生物办)是东湖高新区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化的园区办公室。她的成立,得从2008年说起。


2008年8月4日,为推进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来东湖高新区开了一个现场会,提出了“六个一”。他认为要干好一个产业,一定要有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个园区、一支基金、一项政策、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他强调,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


2008年9月,为推进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将我省的科研、人才和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我省生物产业成为质量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产业,经省委、省政府研究,成立了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和武汉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两个办公室。


当时,光谷生物城的筹备小组是三个人。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但长春担任组长,武汉市药监局副局长闫忠宁担任副组长,我任成员。


2008年11月,生物办成立了,班子成员还是我们三个人,但长春主任、闫忠宁副主任,我是总工程师。后来从高新区各部门抽调了几个人,之后又陆续招了一些年轻人,目前不到30个人,服务生物城的1800多家企业。


随后,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高新区出台了《东湖高新区关于鼓励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同时出台了《东湖开发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和《东湖开发区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每年预算安排资金3亿元,在重大项目引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引导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利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生物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2009年7月,按照省委罗清泉书记的指示,湖北省委、省政府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组建成立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也诞生了。


就这样,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组织架构、配套政策等得以确立,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回顾发展两点启示

 

我学的是生物学,能够把自己所学,服务于生物产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在我看来,武汉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有着很强的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有非常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做到了——作为后起之秀,光谷生物城在全国生物产业园区中名列前三甲。


十年沧海桑田,生物城发展到现在,带给我两点启示。


一个启示是,如何凝聚当地的科研力量,齐心协力谋发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组织一个产业的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


武汉雄厚的生命科学研究力量散布在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正是通过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一物理空间的建设,以及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引领,使得这些科研力量汇集成为生物产业发展强大的动力源泉。光谷生物城的发展路径,正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有力、最生动的探索。


第二个启示是,怎样把全球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产品、企业这些最重要的发展要素,能够引导到光谷生物城?生物城创建前期,我们在国内外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从各个方面入手,让大家了解我们,认同我们。

有些细节,比如Bio-Lake,这个光谷生物城的英文名,在海外是很有影响力的。我们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呢?Bio是生物,Lake(湖)有两层意思,一个当然是东湖高新区,另一层意思,湖就是水,而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我们就叫Bio-Lake。


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这样叫,大部分生物园区都叫Bio-ValleyBio-Bay等等。因为有特点,更利于在国际上推广我们的品牌,所以大家都知道武汉中国光谷有这样的一个园区,加之其他的优势,吸引了一大批的人才过来。


看着光谷生物城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常常想起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梦想有自己的实验室。现在,生物城建了这么多的实验室,也算是成就了我自己的梦想吧。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非经许可不得对文章进行转载、摘抄、整合及镜像等侵权行为。如需转载,请在本公众号后台提出申请并获取授权。否则,必追究相应责任◢


关联阅读:

湖北加大公司上市扶持力度,A股首发企业可获400万奖励,推进上市纳入各级政府考核!

东湖高新刘子清:比肩北京上海深圳,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光谷设立10亿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全方位支持生物医药类企业发展


荆楚连线:jclx831

投稿合作: 1458411091@qq.com

ps: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欢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