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京湖北籍教授建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区域调整与武汉城市圈建设为抓手,实现突破性发展

荆楚连线 荆楚连线 2021-05-03

编者按:

本文是在京生活的湖北籍教授,基于个人的观察并从区划与产业分布等角度,对湖北后续发展思路的建言。从内容上看,虽然观点和思路不见得与大众及相关各方的判断相契合,但作者对家乡发展的拳拳爱心是无可质疑和溢于言表的。并且,作者涉及的相关话题的确是湖北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和审视的。


而且,作者文章中的观点虽是个人看法,但无疑同样为我们深入关注湖北发展,提供了可供商讨的思路。基于此,”荆楚连线“在对文章进行必要的编辑后刊出,以供各方查阅参考。同时,我们诚挚地欢迎读者与相关各方,共同讨论与湖北发展相关的内容。如有相关作品,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审核后,将择机刊出!


以下为正文:

作者简介:冯国仿,湖北仙桃人,工作定居于北京,供职于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英雄的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可谓充满波折:先是上半年经历了新冠疫情阻击战,后又经历了大洪水的考验。所幸的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攻克无数个困难后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来之不易的重大胜利,令人振奋!

为支持武汉与湖北的疫后重启与复苏,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计划,习总书记号召全国各界“搭把手”帮扶湖北。随后,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份及大型央企与知名企业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湖北的复苏,体现了大爱无疆的精神,令人感动!

5月24日,习近平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对湖北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出路径;图片源于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应该也必须是大疫后的湖北恢复正常并加速发展的年景,可谓至关重要。作为远在首都北京的湖北人,对家乡的发展始终铭记在心,特别是今年看到家乡经受考验乃至苦难时更是夙夜难寐。无奈我只是普通医者,能为家乡提供支持的地方实在有限,思量再三后决定把自己平时思考整理成文以供家乡同仁参考。若能对相关方有所启迪,并在具体政策上有所体现,无疑与有荣焉!

思考一:加大行政区划改革力度!

湖北地处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位置,居于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上,其发展状况事关全局。但从全国范围看,湖北省直管市州数量略多且总体实力都不太强,全省发展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武汉及合肥和成都等内陆中心城市的实践已经证明,依托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是内陆地区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因此,湖北应继续大力发展作为中部最大城市和省会所在地的武汉,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幅射与带动全省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要继续加强省域副中心襄阳与宜昌的发展,特别是要提升上述城市的产业聚集度与幅射力;并且,要依据湖北整体发展情况与各区域的实际进行相应的区域调整,以补齐相关发展方向的短板 。


对于武汉,湖北应借鉴安徽“三分巢湖”、成都合并简阳、济南合并莱芜、长春合并公主岭市经验,将全国最小地级市鄂州市及长江对岸的黄冈市城区黄州区合并至武汉市并进行相应的内部调整,以便更好的打造亚洲最大物流枢纽--鄂州机场并把武汉打造成为我国辐辏式航空枢纽中心,从而提升湖北在全国发展版图中承东启西与连接南北的作用,进而更好的推动周边更内陆省份的协同发展。


基于此,建议相关方借鉴全球最大机场(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的运营经验,向国家民航总局申报依托鄂州和天河机场打造中国航空运输的辐辏式中心(武汉属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天元位置,如此之后运输成本可最低),提升全社会总体的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输成本。所以,鄂州合并至武汉实有必要,并要从速落实。同时,黄州区因在鄂州的长江对岸,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若同步合并至武汉可与鄂州机场配合,完善和巩固机场的运输功能与枢纽地位。
另外,建议对黄州之外的黄冈区域进行拆分重组,以便推动湖北全省及黄冈各县域的发展。其中,黄冈北五县(麻城、红安、团风、罗田、英山)可合并组建地级的麻城或黄冈市,市级班子及各部门可迁至麻城;黄冈南四县(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合并至黄石,以强化武汉东南方向的产业梯度接力传递能力;原因无它,主要是黄冈太大且无全域中心,拆分可更快的实现区域融合。如不拆分重组,以现有黄冈的区域与产业实力,想快速发展怕是依然困难重重。

在江汉平原方向,现有省直的天潜沔及洪湖汉川可合并组建地级的“江汉市”,属地定在仙桃城区。这样设置的话,在武汉与荆州和荆门之间可形成相对强有力的接力中心与产业副中心,可更好的依托武汉的产业与资源外溢效应并助推江汉平原产业与经济连绵带的打造。目前,与黄冈和恩施等偏远区域不够强相伴随的是荆门和荆州,作为湖北全省的地理中心与腰部位置同样不强的现状。某种程度上,湖北强不强的关键不在武汉而在江汉平原,特别是荆州和荆门。因此,合并天潜沔及洪湖汉川组建江汉市,是提升荆州和荆门实力与夯实湖北腰部力量最有效的举措。


如此调整之后,武汉城市圈最终形成“1+6”的格局,即西北向的孝感市(连接襄随,打通武孝襄随十汽车产业带)、西边及西南向的江汉市(重点是西边的天门,西南向的仙桃,可接替武汉的幅射力至荆州与荆门方向)、南向的咸宁市、东南向的黄石市、东北向的黄冈市(或麻城市),从而形成有机相连的整体与全省发展的发动机并实现对全省的带动。

思考二:加大武汉城市圈卫星城建设!

区域调整是全省更好发展的基础,产业整体状态才是湖北全省发展的关键。因此,基于区域分布的产业协同与要素资源配置,是区域调整之后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其中,在前文所述的“1+6”格局的武汉城市圈范围内,武汉要充分发挥科教与区位优势成为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孝感与黄石等周边6大城市则要特色或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双方错位协同发展进而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整体实力。


因此,建议依托武汉米字形高铁网及城际铁路网大力建设武汉城效产业带与环武汉产业卫星城,将工业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各卫星城。同时,各卫星城则依托各自的历史积累与产业基础,全力形成自己的专长及拳头主打产品与产业。至于武汉,则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与医疗资源丰富及区位优势,重点开展基础研究与关键应用技术的突破及相关的生产与生活性服务业,成为武汉城市圈新产业与新技术的策源地。
具体说来,武汉西北向的孝感可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领域,依托原有军工企业推进实施军民融合。同时,武汉西向的江汉市的天门区,则以农业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为重点;而西南向的江汉市的仙桃区(或沔阳区),则以非织造布、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光电子等为重点。


另外,南向的咸宁市则以大健康、文旅、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优势;东南向的黄石市则充分依托空港、长江港、高铁、高速公路,重点发展综合物流、光电子、化工、智能装备等产业领域;东北向的黄冈市(属地在麻城)以文旅、康养、生态农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智能装备、机械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与环境资源优势。


基于产业持续发展的考虑,建议每个卫星城至少要有与之主导产业对口的,最好是全国叫得响的高校(可从武汉迁去)。这样,各卫星城对口高校可与所在城区的支柱产业紧密合作,实施校企融合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其中,高校重点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企业则提供必要的资金与场景及产业数据,通过校企紧密结合及开放式办学(市民皆可入学,宽进严出)等举措,实现校企城融合发展。


同时,要在武汉城市圈乃至全省范围内,大力激发在校师生与市民的创新创造热情,并通过机制体制的保障快速转化成产品及生产力。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高校教师创办企业、在企业兼职并改革职称评定标准,要多方位、多角度评定教师的工作与贡献,而不能单纯的囿于教学、更不能完全以论文数量评价教研人员。毕竟,在外部产业资源要素日益紧缺及内循环启动的大背景里,湖北乃至全国都需要大力依托以高校为主的科研机构,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或方向发掘和培育产业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城市圈卫星城打造的关键,是武汉与周边城市的错位发展。至少,武汉要尽可能快的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教与人才优势,在研发与科创及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上形成规模并成为武汉城市圈新产业和新技术的策源地,而不可能长期与周边区域在生产制造环节形成竞争。否则,武汉城市圈卫星城的打造,势必进展缓慢成效有限且困难重重。

思考三: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在区域调整与提升武汉城市圈产业实力的基础上,湖北同样要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以便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对话框输入“武汉”,可查阅相关文章)并扩展后续发展的腹地。基于此,建议建设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铁路网连接武汉和长沙与南昌,尽可能快速紧密的连接三地,从而强化武汉对周边省份的幅射与带动作用。


从地图上看,武汉与长沙和南昌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的中心地带,在江西九江的修水县。因此,可考虑以江西修水为中心修建分别至武汉和南昌与长沙的磁悬浮线,把三地通达的行程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样,后续的话还可把修水与通山和通城及平江的连片区域打造成三城的“绿谷心脏”,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等产业领域,最终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示范区。


不要觉得,作为连接三地的磁悬浮线基点区域修水不在湖北区域,便不推动。事实上,以修水为基点是最经济且江西方面愿意支持的方案,若再以促进长沙的磁悬浮线路落地为诱,这事则易成。最主要的是,连接三地的磁悬浮线路建成后中部实力最强的武汉(武汉城市圈要有机形成,整体实力要更强大)将成最大的赢家,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打造将更高效有机。
最后,等武汉和南昌及长江的三地的磁悬浮线路开通融合后,长江中游城市群要以实质性的总体发展规划与方案实施整体协同,积极地从各个方向加强与外部的联系。其中,向东与长三角、向南与大湾区、向北与京津冀、向西与成渝和西安的互联互通,从而承接东南向转移的产业与西北向的人力资源,最终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特别是武汉城市圈与湖北的突破性发展。

结语:奋进致远待未来

湖北是人才科教大省,产业基础同样具备,综合实力在中部是有优势的。特别是离别家乡,在京工作期间接触众多湖北籍才俊后,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因此,湖北的发展要站在全国的角/高度看待并承担更大的责任,奋进致远!这是我,在京湖北籍人士对家乡的期待,更是祝福。


得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当前的湖北正在快速复苏的车道上疾行,未来前景显然是持续向好。但必须得承认,“全国支援”的模式并非常态,更不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湖北的发展,还是要依托建立在自身基础之上采取的有效和有力的改革措施后,形成的内生性力量。因此,找出影响湖北发展的相关关键性因素,并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无疑是时代赋予执政者的使命!

从个人浅薄的观察看,湖北现有的行政区划对湖北更好的发展,存在相当程度的制约;同时,武汉城市圈的错位协同发展则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然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融合与协同,则是湖北成为中部支点的基础。故呈文如上,以供相关各方参考,尽微薄之力。


关联阅读:
武汉经开谋变之道:深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培育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新动能!
武大博士自白:曾经信誓旦旦要留武汉,为何最后我还是远去杭州?
鄂州市主要领导赴东湖高新区对接工作,双方决意从产业等方面深入推进武鄂融合!

欢迎转发、点赞及点在看,入群及合作请按提示操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