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徒教学高级导师—汪安泰
汪安泰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聚徒教学”高级导师。深圳市“优秀教师”,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广东“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7项,全国大创学术年会“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获国家级大创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13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长期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指导学生发表一作论文70多篇(SCI,25篇,一区2篇);指导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3项。指导 “挑战杯”竞赛,获全国大奖12项(一等奖3项),广东省“挑战杯”奖项17项(特等奖7项)。在第16届“挑战杯”全国决赛中同时获一、二等奖与累进铜奖,助力深圳大学首次获得“挑战杯”全国“优胜杯”。
项目简介
汪老师持续十多年开展 “涡虫多样性研究”等聚徒研究项目,以国家研究缺项为在校大学生课外研究方向,以学生自主研究小项目为导向,以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组成为课外研究小组,开展多小组多课题的大学生课外研究活动。学生因科研论文数量多、研究内容独特、获奖质量高数量多,2014年8月被团中央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最高奖项。该团队每年同学24-30人,累计发现原始动物新物种90多种,填补了中国研究空白。指导的大学生大创项目论文,分别参加第七届、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均获得“优秀论文”奖。
持续“聚徒教学”,培养未来卓越人才
01 “聚徒”方式
班级群发布“招徒”信息,自愿报名。通过面试招收大一的符合基本条件的本科生。基本条件:精力充沛,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有升学志向,不打算大学期间拍拖,课外、双休日、寒暑假能在实验室开展研究活动,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优先考虑。
02 启蒙培训
介绍团队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验,分别了解学生的大学四年规划。通过电话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对孩子的期待、对孩子寒暑假不回家的支持情况,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勤工俭学岗位。
安排高年级优秀同学培训新队员的基本科研技能、谈心鼓励。之后,由高年级同学依据自己课题延伸的需要,自己挑选新生进入自己的研究小组。
03 初级训练
传、帮、带方式:发表论文的大四同学指导大三写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大三同学指导大二同学的实验技术,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技术问题。大二同学带领大一同学一起做课题,让大一同学对“研究”有成熟的概念,对持续三年的课外研究活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指导教师:集体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随时接受同学的咨询与探讨。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通过谈心帮助释放心理压力。传统节日是学生思念家人的重要节点,对情绪波动较大者,请家长协助做学生工作,鼓励孩子安心学习。
04 邀请外援
探索无止境,新课题不断出现,超过指导教师的承受能力,邀请外援:学生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新的有科学意义的研究发现,只能将原计划留给后续同学完成,鼓励开展新课题研究。给予同学国际业内顶尖科学家的联系方式,自己邀请对方指导,并参与研究。目前国际扁虫学术委员会三位科学家:大英博物馆生命科学部负责人David T. J. Littlewood、荷兰莱顿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Ronald Sluys、比利时贝塞尔大学Tom Artois,以及大口虫目著名专家Lukas Schärer,加盟本校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研究。
2019年“荔园卓越之星”获得者李伟轩同学,与国际著名专家荷兰莱顿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的荣誉高级级研究员Ronald Sluys合作,通讯探讨课题信件超千份,合作发表SCI论文6篇,一、二作均为本团队同学(Top,一区2篇;三区2篇,四区2篇)。他获广东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他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年会,破关斩将,斩获“优秀论文奖”(全国20篇)。他与张思煜同学2020年9月直博北京大学。
05 邀请内援
近年来学生英文水平提升较快,近5年发表论文25篇(SCI,19篇)。特邀请张煜研究员、黎双飞研究员、邓利教授协助指导把关学生的英文论文质量、论文返修与答辩信撰写。团队同学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06 树立典型优秀学生,引领团队健康持续发展
关注优秀学生成长,研究间隙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义工活动,了解社会,感恩社会。介绍老一辈科学家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故事。协助老师指导后续同学的课题,提前进入教学实践阶段,锻炼自己、帮助同学,有助于自己成长。2016级李伟轩同学完成自己一篇一区一作的论文后,协助同学发表一篇,指导2017级同学发表了2篇,他在校获奖无数。2020年李伟轩同学直博北大,离校的近一年时间,他协助老师指导2018级同学又发表了2篇SCI论文(一区、二区各一篇)。
教师感想
喊你一声“老师”,要对学生未来负责。名利暂且不顾,可减少心理负担。学生一篇篇论文问世,是对教师的回报。“老师,我下个月去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后,想见你一面……”,“老师,我从德国学成归来,想见你……”,这是园丁秋收的喜讯。
当然,也有逆耳的声音,“老汪把优秀学生从大一截留了……”“老汪把写好的论文让学生挂一作……”。2009级俞安琪(大一第一学期绩点2.1)、赖小婷(大一第一学期绩点3.3)、2010级卢彦红(大学四年平均绩点3.0),三位同学在校各自发表了一作论文。2013年组队参赛,获广东挑战杯特等奖,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前二位女生回国后,来学校报喜“对方学校师生都认为我是学霸……”,赖小婷同学是德国研究班中唯一发表论文者(SCI/3.0)。卢彦宏同学直博港科大,他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年会,获全国十佳“优秀论文”,并被推荐参加2000多人的闭幕式路演。事实证明,社会与时间会检验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今年又有声音:“汪老师身边的学生能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能直博北大、清华,肯定通过关系开后门进去的……”“他的实验室研究水平很低,研究无意义,研究课题简单很容易出论文……”。一声“老师”,为师者要对学生未来负责。招生宣传招进优质生源固然重要,后续培养更为重要!犹如工厂加工优质钢材,产品不被用户认可,是很大问题。本科生的升学率是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教学成果整体水平的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全校上下的协同努力。淡泊名利,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己任,才是称职的教师。
全国挑战杯获奖12项,
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
广东挑战杯获奖17项,
广东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7项。
2005年:广东挑战杯二等奖2项;
2007年:广东挑战杯二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项
2009年:广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全国二等奖1项
2011年:广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全国一等奖1项
2013年:广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全国一等奖、全国累进创新银奖各1项;
获广东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
与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各1项。
2015年:广东二等奖1项;
2017年:广东特等奖2项;
全国二等奖、三等奖、累进创新银奖各1项;
获广东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
2019年:广东特等奖2项;
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累进创新铜奖各1项;
获广东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
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
2021年:广东特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获广东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
组织深圳大学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连续三届的参赛项目与获奖数位列广东高校第一
指导本学院获全国特等奖2项(广东高校共2项),一等奖2项,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杯、“优秀组织单位”奖牌、“最佳人气奖”奖杯。
我的团队我的徒(2020年5月)
深圳大学教务部
公众号ID:szuj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