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面体》杂志 | 开始动手创作,方能遇到意外之喜
【一】
上一回公号更新的时候我说,要开始做一份杂志。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这个杂志总算出来了。
话说为什么要做杂志?
这还得回到过去多年我的一个关键词,即 serendipity(中文翻译是意外之喜)。可以说,如今我做的一切,都是缘于意外发现。
2016年夏季,我应邀去到 AHA 聚会上做一个演讲。我讲了一个关于serendipity的话题。讲座现场反响良好,其后我整理了讲稿,发在了我的个人 newsletter 上。
几年过去了,假如说我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新的认识,那就是,在这个 everything run by algorithms 的时代,我们更是需要一些意外发现之喜,来为生活增添色彩。
就在前两天,专营二手书的多抓鱼也正式开始在北京经营线下实体店了。他们在推文里提到:
互联网针对个体推荐的算法,更像是迎合你的仆人,而坚持自己理念的独立书店,更像是需要你去拜访的老师。虽然前者更令人舒适,后者有时令人如坐针砧,但这两种角色对于我们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所有人都只依靠数据,而失去了自身对什么是好,什么是美的判断,那么数据又会把我们领向哪里呢?
多抓鱼之助,公众号:多抓鱼春天,相遇在多抓鱼书店
很多人喜欢逛书店或者图书馆,除了是追求那种把书拿在手上并且能闻到油墨香带来的快感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书店或者图书馆创造了一种环境,你可以在寻找书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回头一看,就看到了心仪的图书。这就是一种 serendipity 的体验。
【二】
去年10月,我跟何珊商量说要做一个杂志,一个既包含精心挑选的文字内容,同时也包含动手元素的杂志。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种知识,即书本知识和动手知识。如今书本知识很容易获得,而动手知识则日益成为稀缺品。所以我们希望做出这样一个尝试,通过杂志的形式把这二者结合起来。
有编辑把关的杂志,实际上就是给读者的一个意外之喜的包裹。读者在拿到杂志之前并不知道杂志里会有什么,而这样的一种期待感,更是让整个体验变得有意思起来。
我们做这个杂志不希望追逐潮流,只希望能够去关注那些看似司空见惯,但其实背后很有意思的事物跟现象。
我们前后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个测试版。过程中我们为了实现自己制作跟打印,添置了各种有用没有的设备,包括打印机、裁纸机、热熔装订机、打孔机、划线器等等,试了超过30种不同的纸张。
为了制作杂志配套的Kits(玩具),何珊也是用了激光切割、刀模切割、台锯线锯等等很多很多工具,一度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的办公室天天被各种半成品所占据。制作过程中还因为期待值的差异而发生了许多争吵,但我们最后还是把杂志做出来了。并且几乎这里面的每一个东西都是经过我们的双手来生产的,虽然有的工具可能还很粗糙。
【三】
我们的杂志名字叫《二十面体》。
作为测试版的第零期,从内容上来讲,是以埃舍尔为主题跟切入点,邀请你跟我们一起去关注万事万物背后的数学之美。从埃舍尔创作的“不可能”的版画,到非洲大陆的分形建筑,到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手势,这一切,都是一个个的窗口,有如一个个分形图案,只要我们能够走进去,走得足够的深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个极为有趣的世界,于是乎,意外之喜不知不觉地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以下几张图片展示的是这一期杂志Kits部分带来的一些创作的可能,从彭罗斯瓷砖,到埃舍尔三维折纸,到可扩展的空间结构,再到传统伊斯兰装饰图案,都是这一期杂志给你发出的邀请。
使用杂志套件,拼贴出牛津大学数学系门口的不规则彭罗斯镶嵌纹样
使用杂志附带的Alquimetricos有机元件,构建一个互动装置
制作埃舍尔镶嵌万花环,感受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
自己设计伊斯兰传统镶嵌图案
这一切不是像一部电视剧或者一包薯片那样,它就放在你的眼前,你只要伸手去拿就有了。
获得意外之喜需要你付出劳动,需要你用头脑去思考,去想象去拓展,更需要你用双手,乃至用全身去创造,去体验,只有那样,你才能获得进入意外之喜世界的钥匙。
【四】
为什么是第零期呢?因为这并不是一本一时兴起,一次结束的创造,我们把《二十面体》当成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来运营。现在的这一期算是未经市场检验过的测试版,未来产品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唯一能确定的是,现在的这一期杂志只会有一次。
假如你也希望拥有这样一份意外之喜,欢迎填写内测申请表,成为内测伙伴。你只需要付出128元,即可获得我们的杂志跟套件。我们非常期待你的反馈,这毕竟是首次尝试,错漏在所难免,还请各位参与内测的朋友帮忙指正。
另外要说明的是,我们存货有限,会根据申请数量再进行制作,所以申请的朋友可能会有1-3周的等待期。
点击阅读原文,期待通过《二十面体》和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