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惜!巨星陨落!

江淮晨报 2021-06-11

少年时学习造船,志在抵御外侮

青年时投身天文,以期科学报国

中年时攻坚克难,为了科技强国

老年时倾情校园,意在培育新人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先生
1月28日21点37分因病辞世
享年98岁

 
他的一生
璀璨而充满理想色彩
他是中国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奠基人
更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了无数科学人才

 
年轻时的他
曾留学英国皇家格林尼治海军学院
主攻航空母舰的设计
海军学院隔壁
就是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漫天繁星吸引着他
投入天文学的怀抱
 

“浓浓的兴趣之火,在心中燃烧,坐立难安……”
27岁那年
王绶琯下定决心改学天文学
拥抱了自己真正的梦想

 
1953年,王绶琯毅然归国
几十年间,他参与筹建北京天文台
提高中国授时精度
开创中国射电天文学领域
与其他学者共同倡议
建设LAMOST望远镜
带动了中国天文学界
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
 
1993年10月
紫金山天文台将第3171号小行星
誉名为“王绶琯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
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曾提出的这个问题
一直牵动着王绶琯的心
 
“那些当年被寄予厚望的少年
有多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作为前辈的我们这一代人
反躬自问
是否也有失职之处?”
 
1999年起
他倡议并联合60位著名科学家
发起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这是一项有关科学人才培养的实验
旨在从高中学生中
发现潜在的杰出科学人才
并引导他们“走进科学”


参与倡议的阵容堪称“豪华”
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有各个学科领域的泰斗
绝大多数都是两院院士……

如今,俱乐部的一些早期会员
已成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
 
“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
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
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
就走得很艰难
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
王绶琯生前曾感慨:
“如今自己成了‘大手’
也想拉起奋斗的‘小手’”

 
“我们尽力根植一片深厚的土壤
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
 

“科学的启明星”
一路走好!

来源/央视科教、人民日报、新华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