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Q】薯蓣和黄独
讲个故事吧。唉,好像是好几个故事。
我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一个院子,那个院子里种满了各色植物。隔着一道铁栅栏,我每天看那院子里深深浅浅地绿,夹杂着花起花落。
初夏时节,有一种漂亮的藤总是会越过那道铁栅栏,妖娆在人行道的空气中。
▲ 鹿蛾爱上了带珠芽的爬藤
那薄薄的叶子是完美的心形,翠绿,叶脉整齐地划出一道道弧线,看起来精雕细琢的。不过,更别致的是它的叶腋里长着圆鼓鼓的褐色珠芽,一天天鼓涨起来。我有时候会忍不住掰一个捏在手里,细看它表面布满了凸起的小颗粒,很有立体感。
我觉得它是薯蓣。薯蓣是学名,更常用的名字是山药。
我们常吃的棍子一样的山药是薯蓣埋藏在地下的块茎,薯蓣在地面上的茎则是草质的藤。
我家花盆里就有。
虽然我家也有,但是没他家的好看。大概缺养料少水,我家花盆里的薯蓣又瘦又小,藤超细,叶子很小,珠芽更小。而他家的,健壮、水灵。
所以前几天我路过那院子时摘了一小段打算回家画下它的漂亮模样。没想到那细弱的茎却不容易扯断,断茬处还渗出滑滑的粘稠液体沾到了手上,我最讨厌粘嗒嗒的感觉了,还好,它一下就干燥了,然后手指相互捻一下还感觉特别光滑。对嘛,山药就是这样的。
说起我家的山药也是一个好曲折的故事。
很久以前,系友群里一位师兄显摆丈母娘请他吃一个奇特的东西——照片里是一盘子小豆豆。师兄摆谱让大家猜,我们一群人猜到都快昏过去了,他才得瑟说那是山药豆,味道还不错。
完全不知道山药豆是什么,我去查资料。
原来山药也就是薯蓣的叶腋里,有些腋芽会变态成珠子一样,就叫山药豆。好吃,也入药,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零余子。其实也就是地上的块茎。
我很想知道那味道,本地并没有,我就打开了万能的淘宝。
等到比豌豆大不了太多的山药豆到手的时候,一公斤看起来有点多。家厨邓爸对我很是恼火,因为他不知道拿这些小疙瘩豆怎么弄才好。记得我们炒杂菜吃过一次、煮粥吃过一次……口味呢,跟棍子一样的山药差不多。
▲ 一颗小红枣和一群山药豆
等到再次想起来的时候,剩下的山药豆已经被搁置得皱巴巴的不新鲜了。我一股脑儿倒进了阳台的花盆里,想着就让它烂在盆里做个有机肥吧。
后来春天的时候,花盆里长出一种陌生的植物,心形的叶子、细细的藤,缠来缠去愈长愈烈,把阳台花槽搞得更凌乱了。我火大就拔掉一大把,它不在乎,悄悄又长出更多。
有一天我生气了,决定彻底清除。挖呀挖呀挖到了盆底才终于拔出来,末端竟然是一粒花生米似的一个疙瘩,鼓鼓的、胖胖的。狐疑地看了很久,忽然灵光一闪——会不会是山药?
查对资料差不离,但是到底是不是呢?把疙瘩洗刷干净一掰断就知道是山药没错了,白生生的断面拉出了很多极细的丝。仔细一想,那些珠芽就是块茎呀,当然可以萌生出一个个完整的植株了,无性繁殖嘛。
我很高兴地把拔出来的那一段又给种回到了土里,我想:种久一点,等蓬勃发展了或者就可以采山药豆吃一顿呢?或者到秋天的时候可以收到棍子一样的山药?
结果呢?夏天的时候叶腋里果然圆滚滚地冒出很多珠芽,但是都小得可怜,碰重一点还会滚落,没等到豌豆那么大就纷纷没影了。
所以,当我路过路口那家院子时,看到那爬藤的心型叶子和显眼的珠芽,熟悉得不得了。还羡慕得不得了——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棒!全忘了对自家薯蓣每日里不浇水、不施肥,只管在阳光曝晒的阳台上对它进行各种抗逆性训练的过程。
画完画几天后,一早打开手机,发现系友群里一大堆新消息,原来有一位师兄拍了一张照片在问是什么?
我一看,照片里这不是薯蓣嘛,分明是我刚画完的那模样。
结果拉下去一看,权威的丁老师发言了,说是黄独。
而当年忽悠我吃山药豆的那位师兄呢,也来过了,捂着脸说差点儿想说是薯蓣。
然后丁老师就耐心解释说黄独的叶子是心形的,薯蓣呢,叶子带点心形但腰部会有收缩。
我一下子愣住了。
一通搜索后,终于明白薯蓣和黄独都是薯蓣科薯蓣属的,的确很多相像,所以我会认错。比较容易分辨的是两者的茎的手性不同,黄独左旋而薯蓣右旋。
我翻出之前画下来的那张别人家院子里的爬藤枝条,细细一分辨,果真左旋,黄独无疑了。丁老师当然是对的。
可是我家的爬藤呢?我冲上阳台,先看藤,右旋;再看叶子,果真不是标准心形,像是一个拉长版的心形,并且腰部有收缩……原来真是薯蓣。
我默默摘下自家薯蓣一个小枝条,一笔一笔画着的时候又发现,就连珠芽也不同——黄独的珠芽大而扁圆,颜色是深暗的紫褐,表面有很多突起的小颗粒,看着有点肉麻;薯蓣呢,珠芽的肤色浅,表面也比较平滑,突起的颗粒很小且很少,看起来比较鲜亮可爱。
想起丁老师在群里说他前几年在广西山上捡到一个比拳头大的珠芽,以为是个什么特别的东西,种下去后长出来一看,还是黄独。
大又怎么了?舔一下苦死。
黄独入药,可是有毒。
我突然很叹息。
要知道那天采回别人家黄独的时候,我还特地把它放到自家薯蓣边上拍了个合影呢。那时候是一万个嫌弃自家孩子,样样比不上别人家孩子:又瘦又小、珠芽像芝麻……
可是,是并排拍照啊,我愣是没发现它俩不一样!
自以为观察很仔细了,实际上我的视线却是被顽固的想法阻挡着。
所以,不用心突破自己,就算在眼皮子底下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外一篇
到冬天,小区里总是会有大卡车运来一整车的长棍子山药在卖,大家都喜欢,都围着买。
我看着很是不解,追着老板问山药到底怎么挖出来的?这么长、这么直、还这么脆!怎么不会断?老板烦我,只说就这么一直挖下去呀,对嘛,很难挖啊,这么辛苦,你们还嫌贵。
后来看到一张图才明白,原来要在山药地里先掘地三尺,深挖出一道壕沟,然后人站在沟里才能刨出完整的山药来。
不过,又松软又肥沃的土壤里,薯蓣才能长出修长的地下茎来,条件艰苦会严重影响身材,变得曲曲弯弯、疙里疙瘩的。
这么一想,我决定也弄一个疏松一点的土壤,说不定收获的季节里,就可以亲眼看到一个自己养的修长山药。
想想壕沟这样的操作有点艰难,就盘算着弄个牛奶盒子来种,这样,到时候把牛奶盒撕开就可以看到大结局了。
想到了就做,刚好是傍晚,我吭哧吭哧地把好端端的山药连根挖出。盆土是有点板结了,但是块茎还是蛮漂亮的一坨。
拍照的时候我突然有点丧气: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这么粗暴地对待它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会不会折腾死?
然后又赶紧找了个理由安慰自己:正好做个实验嘛,看看山药的抗逆性到底如何。
我满头大汗,终于把山药换进了装满松软土的牛奶盒里。一边浇水一边默念:千万要好好的。
第二天傍晚胆战心惊去看,竟然真的好好的,蔫都不蔫。
千锤百炼的苦孩子到底厉害!
听说黄独和薯蓣都开小白花,雌雄异花,花后还会长出一串三棱的种子。不同处在于黄独的近似椭球型,薯蓣的则接近球型。我从来没见过。现在开始好好养它,它或许还能开出花来?
现在我在想,那些我曾经采回家的黄独的珠芽,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按我习惯的方式对待它?比如种下去看它长大,比如把它切开来看一看、再舔一舔……那样,我或许早就发现它俩的差异了。
哎,人生就是这么多阴差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