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历史原在细节中

2017-05-09 历史琐屑


文/阿赛尔  来源:凯迪网络

子曰“四十而不惑”。如果你过了四十岁,还不知道怎样看历史,真得很遗憾;尽管你可能饱读诗书——或曰饱读“史书”。当你只不过看那些充满史观、评价、感叹、结论类的宏观叙事历史书时,你看得再多,也可能不过是只看到了历史的“皮肤”。

四十岁之前,我们渴望学习,不断阅读各类史书,特别喜欢的是那种教科书类型的。那里面观点鲜明,时间精准,历史分段明确,看上去考据也确实,尤其是里面还有不少数据,密密麻麻的,仿佛真的还原了历史一样;但你读完之后,往往接受的是那些笼统的、早就夹带了作者强行灌输给你的史观的观点,不知不觉被其浸染而不知,还以为是获得了新知。

因为历史书和历史,并不是一回事。在我们这地方,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东西:喜欢给历史下结论,喜欢把历史当作现实性的工具,加以利用,而不是充分地还原历史真相。比如,孔子修《春秋》,就使用了“春秋笔法”来偷偷夹带私货,将他的历史观点强加给你,从而影响了你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他还喜欢为“尊者讳”,将他心中的“英雄”,隐去劣迹,夸大成就,形成所谓的“正能量”。

到了现代,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甚至连孔子那点羞答答的偷偷春秋一下都不考虑了,而是直接删改史实,强行结论,形成所谓的“某某主义历史观”,更把历史弄成了不是历史的政治。这是十分可笑而卑劣的行为,当然会对读者形成较大的毒害。龚自珍早就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没有了历史真相的历史,当然就是被“去”的历史,也就当然没有了自己的“祖国”了。

不是么?不是很多愚蠢的文人在写作庆祝国庆献媚文章的时候,写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之类可笑的说法么?其实,傻子都应该知道,我们的祖国早就超过3800岁了!

但究竟该如何看到历史真相呢?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深入到历史细节中,去看那微小的事实,然后感同身受,或许才能感知到历史真相的一瞥——这还不过是一瞥。因此,如果你过了四十岁,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还不懂得深入历史细节来看历史,那就是真的不懂历史。

比如,当我们看到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不断进攻中国的时候,往往看到历史书写到“民众愤恨统治者的无能,面对入侵,苦于无力反抗;但一些英雄,还是自发起来抵抗”。这样的描绘,往往让我们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当时的民众,肯定是很有政治觉悟的,他们都非常仇恨入侵的敌人。但当我们真的了解到历史细节的时候,往往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这张照片,显示了北京百姓正在帮助八国联军翻越北京的城墙。入侵军队并没有对身边百姓施暴,而百姓却主动伸出手来帮助侵略者。


历史照片:八国联军在当地中国百姓的帮助下翻越北京城墙,进攻北京城。

再来看给我们深刻影响的油画《义和团廊坊大捷》,是如何表现历史的:

著名红色油画《义和团廊坊大捷》画面。

这两幅画面,哪个真实,无需多言。就这一个细节,便暴露了很多历史真相:原来,清朝时候的民众,早就“国将不国”了,他们对统治者的愤恨,早就远远超过了对入侵者的愤恨;而入侵者,也并非都像教科书所言的那样残暴无道。循着这个细节深入下去,继续看一些当年真实的历史笔记和国外笔记,渐渐你会发现,原来真相是义和团制造恐怖事件,导致他国愤而入侵;而且,义和团所杀的,绝大多数是自己的同胞中国人!

这个历史观的颠覆过程是不是很震撼?

同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以前我总觉得西方中世纪的人活得艰难,毕竟历史资料表明,当年他们的生存环境,真得很恶劣,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都算万幸了。后来阅读一些中世纪人的笔记,看到很多中世纪人活得很快乐,并没有什么痛苦感,又看到一些高明的史学家写到“不能用当代人的想法代替历史上的人的想法”时,才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为什么中世纪会这么落后无知——原来那时候的人们,整个灵魂都交给了教会,连思考都懒得思考了,自身并没有什么痛苦感的。于是循着这个思路再去看后来的文艺复兴大爆发,才知道是自我意识觉醒造成的人性萌发,才有了伟大的历史变化的。

在比如历史分段,也是很容易误导读者的,两个阶段的更替,仿佛两种天地,一下子就从一种状态变成了另一种状态,好像天翻地覆一样。但其实深入历史细节你会发现,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分段,一切的变化都是逐渐的,浸润的,缓慢影响着你的。比如,我小时候就以为解放前变成解放后连天都变晴朗了,人们一夜之间就从愚昧无知变成了豪情万丈,个个变得聪明俊秀;然而我后来读到张爱玲的一些作品,看到她在五十年代写就的她参加土改活动的文章时,才突然误到,原来在五九年反右前,中国的社会跟解放前区别并不是很大的,人们显然没有感觉到将要到来的巨大危机的。

不管怎么说,通过看历史细节,看最细微的真实之处,从当年个人的角度感受当年的情愫、氛围,或许才是了解历史真相的捷径,而不是反过来读那些充满结论的史观大作。

为此,在本文结束时,本人献上两幅小图,明白者自然能从中看到当年国军的抗战是多么英勇,绝不是那些大部头所误导的那样。尽管这些士兵穿着贫寒,装备很差,但我们仍然通过他们的表情和姿态,能感受到他们的心中是如何思想的: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都存在这些细节中了,是任何人也无法抹杀的东西。


历史琐屑(lsuoxie)

长按二维码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