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点 | 狄海鸣:PBL评价量表在STEM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狄海鸣
在浙江省第二届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上,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狄海鸣老师与大家分享了项目式学习(PBL)量表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以下为狄老师演讲的观点摘要:
为项目式学习(PBL)设计评价量表的挑战
传统的基础教育各学科间相互独立,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评价也以纸笔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点击查看大图
而STEM教育重在整体课程内容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各个学科相互融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各项目的学习。其评价着重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式学习(PBL),需要组员间沟通与协作,作品以展演的形式做为整体学习过程的展现与汇报。
2017年参加的斯坦福大学的慕课,“深度学习基于学业目标设计的表现”中发现,每一个真实性的项目会对应一个不同的评价,也就是说每一个项目需要一套评价方案的支持,如何设计项目的评价方案是一项挑战。
那么,如何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项目的评价方案?
下图列举了十种各科老师正在使用的、熟悉的评价方式,用他们来创造适合我们的评价方案,所以,如何选择这些评价方式设计项目的评价方案是我们的一个挑战。
点击查看大图
我用了一个冰山框架展示对评价理论的一些分析,下图是知识展示、能力展现、素养体现三者不同程度的递进,回忆和运用知识分别用选择性答案和构建答案的方式来构造。
例如,配对题、是非题、选择题三种题型对应的是回忆知识,填空题对应的是运用知识。对我们来说,项目学习可能会运用到表现性评价。
点击查看大图
现在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当下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那么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教学也是我们项目学习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而检测显性和隐性的核心素养需要做好项目式学习(PBL)和量规的设置,两者互相呼应。量规设置对应的是项目式学习(PBL)中的某一块,或者项目式学习(PBL)里边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在量规的设计里边有所呈现。不然这个项目的设计和量规的设计之间就会存在偏差。
点击查看大图
在18年,我们荣幸承接了美国印州的暑期STEM平移项目,美方提供的9份教学资料中有5份涉及不同形式的学习评价。比如工程桥梁项目,美方教师采用试卷的形式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建设的分级标准,美方教师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框架。美方教师在进行STEM教育时会整合各种评价方式,而这整合能力正是我们开展STEM教育欠缺的。
项目式学习(PBL)评价量表的设计
根据对项目式学习(PBL)量表的适用场景和方式进行分析可见其评价方式有三类——过程、作品、展演,三个类别又对应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类型。这种评价方式的组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空间,让我们能够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来设计项目式学习(PBL)量表。
点击查看大图
如下表所示,4到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分析,并向全体陈述,要求观点明确,例证清晰,使用各类工具呈现,希望小组成员多参加陈述。在维度设计里边,把技能逻辑和内容分别做了五个维度的这样的一个梳理。在五个维度数据中,特地把个人和组织占比对半分。其中一个条目叫做小组成员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分别对应的优秀、合格和有待改进,这说明当有同学在陈述和展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聆听。
点击查看大图
项目式学习(PBL)评价量表的设计科分为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从逻辑维度非常合理,并且有良好的界定维度,它的级别差异也能被清晰地罗列出来,而且也会有对应的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在构建评价量表时,建议采用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提炼样本,而且对“优秀”、“合格”、“有待改进”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分组标注,把整个量表的具体对象先在实践中找到对应的形式,最后,提炼维度。
点击查看大图
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呼应的,演绎法是先有维度,而归纳法是后有维度。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才能让评价量表做到清晰、不重复、不遗漏、容易操作。所以老师需要注意,每一个量表的设计一定是实际研究的成果,需要反复反思与迭代。
点击查看大图
项目式学习(PBL)评价量表的应用案例
案例《STEM苔藓墙》
第一个项目案例是《STEM苔藓墙》,来自湖州市志和中学的拓展性课程整体应用。任课教师陈豪老师设计的评价量表始于美方教师的评价表,终于适合授课学生的评价表,该表由五个尺度和七个维度组成。
起先陈老师误以为美国教师使用的一张量表适合该项目的评价方案,但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并非如此。因而对表中细节进行具体化,提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维度,公平、民主评价体系等条目进行细化,师生间的主导地位变换,学生更能掌握学习反馈细节,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能力。最终,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真实反应,评价量表有了质的飞跃(见下图)。
点击查看大图
量表不断优化使得目标更体系化,指导更及时,学生也更主动,作品也更有个性,教师也更从容。
案例《易碎品防护的制作》
第二个项目案例是《易碎品防护的制作》,来自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附属小学的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应用。
首先,任课教师收到一张评价量表,既有关注目标和维度,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但标准指向不明影响评价效度,缺少尺度描述影响评价的一致性,学生无法衡量自己的真实水平。
点击查看大图
通过不断迭代和实践之后,教师觉得评价量表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是可行的,将评价量表前置,放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能够统整项目设计,提高质量意识,指导学生改善学习行为,更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最终,评价量表变得更细化,利用不同维度和不同尺度对项目的内容进行细分,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时一致性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开始变得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和改进。教师通过量表能够及时对学生行为进行等级评价;增加了“任务描述”,结构更完整,描述更灵活更直观,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点击查看大图
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学生的设计图也从没有量表时的简单,演变成完整、详细的设计图。
点击查看大图
案例《浮力秤设计》和《潜望镜设计》
最后分享的项目案例是《浮力秤设计》和《潜望镜设计》,来自温州市平阳县鳌江四中的基础性课程课堂教学应用。
评价量表能的设计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让STEM教育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STEM课堂需要教师放手,为实现放而不乱的的课堂需要教师预先设计评价量表,明确教学要点,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过程定位。
评价量表需添加标题,明确评价对象;提供评价标准,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空间;评价标准分级条目化,使评价过程更易操作。
同时,教师需减少对学生活动的干预,保证STEM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让活动“活而有序”,以及通过“完整的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作品的多样性。
点击查看大图
同理,《潜望镜设计》项目评价量表的设计,任课教师延用浮力秤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
点击查看大图
学生在量表的引导下更专注于课堂,在没有任何教师的指引下更富有创造力。
点击查看大图
好的评价量表如同一份作品质量标准,保证标准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连续性和完整性,让学生的创造活动尽量不受教师的干预和影响。
STEM教育希望能够引领学生自己设计跑道,而对于学生来讲,能够设计跑道的能力或许是学生适应未来的其核心的竞争力。我们希望学生参与量表的设计,在过程中引领自我成长,也希望每位老师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专业量表。
- END -
来源|STEM未来计划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