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
汽车营造社重磅推出聚焦汽车行业前沿公司的全新栏目——「司研室」,围绕汽车电动、智能、网联、共享等赛道的焦点公司,从财务、经营、战略、产品、市场、管理等角度,用可视化方式解剖公司动态,为读者提供有价值、可供参考的信息。
【推荐阅读】
出品 | 汽车营造社
编辑 | 远萍
3月31日至4月2日,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举办。
本次会议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高层代表出席并发言,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形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多个话题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在4月1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高层论坛上,诸多重磅嘉宾分享了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一线思考,并回应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点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认为,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前完成了产业规划2025年预设目标,进入一个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
但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够均匀、不够充分;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基础资源价格偏高等瓶颈。
万钢建议,产业链各方要紧密协同,来满足新能源汽车全场景、全气候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协同发展;加快燃料电池商用车跨区域推广应用;促进车-能-路-云宽解融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和示范应用;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构建电动、智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看来,新能源智能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革命将带来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将孕育3个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其一,锂离子电池引领电动汽车革命:汽车全产业链颠覆性转型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新阶段,预计2040年左右保有量达到3亿~4亿辆,发展成为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其二、碳中和战略引爆新能源革命: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电池光伏的黄金组合和氢能风电的白银组合预计在15~20年发展成为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其三、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将被重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低碳建筑、智慧城市的大发展,这二三十年也是一个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这场革命前景可期,但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面对新能源汽车当下的“转型阵痛”,欧阳明高还提供了多个破局路径。
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呼吁,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5年。
王传福认为,新能源车滚滚浪潮奔涌向前,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新旧事物迭代迎来历史性的临界点。一季度的汽车市场已经反映出这一调整,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的还要快。
“行业现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汽车市场巨大,忧的是市场竞争也是异常激烈。这个时候行业不是大鱼吃小鱼,可能是快鱼吃慢鱼。在大变革期,企业要有创新的技术、精准的战略和灵活的决策,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生存下去。”王传福说。
在王传福看来,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困难期。“建议国家把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到2025年,希望快速出台,稳定预期,发挥新能源汽车市场‘压舱石’和‘动力源’的作用。”王传福说。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面对全球市场,极氪也早已做好准备。极氪品牌也早在去年成立了欧洲的销售团队,目前产品在验证阶段,今年四季度将正式进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极氪将在汽车历史最悠久、豪华品牌密度最高、发展最成熟的市场,迎来与传统豪华的巨头正面对决。
安聪慧认为,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迅猛的速度走出去,成为体现中国国力的全球标签。原因在于,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已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市场目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蓝海。
其次,中国新能源品牌大规模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增长的活力。
“此外,全球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也都在加速,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期或许稍纵即逝。因此,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快地跑遍全世界不是愿景,而是刚需。”安聪慧说。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在论坛上表示:智能电动汽车将引领中国现代产业体系重塑。智能电动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将成为构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驱动。
王俊认为,智能电动车是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满足人的出行、能源、信息交互三个方面的刚性需求,这就使得我们对智能电动车带有非常广阔的想象力。如果智能电动车是新的生产力的表现,那发展智能电动车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研发模式、合作方式、资源体系甚至商业模式。汽车研发将变成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产品的交付也并不意味着研发过程的结束,开发过程将伴随用户使用全周期,用户和汽车互动的数据如果反馈到整车后台,后台也可以实施自适应的学习。
王俊指出,汽车的销售将从一锤子买卖变成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获取,汽车的大部分功能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从原有链状的产业模式,一台车的产业链上下累计成本由用户分担变成为全过程提供服务价值,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王俊还表示,在可见的时间窗口内智能电动车可能是中国品牌改变竞争、重塑格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小规模的时代,下一步就会迈向规模效益型阶段。在具备市场、技术、产业和品牌的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过程,本轮技术变革及其市场突破将可能是新的品牌在未来10年内唯一换道超车的机遇。
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公开回应了诸多疑问。他直言,华为不造车,是帮助车企一起造好车,这个理念并一直未变。
当下,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售卖标准化汽车零部件产品的零部件模式;二是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简称“HI模式”);三是深度参与产品、整车设计,以及提供销售网络渠道的智选模式。
论坛上,余承东再一次强调了智选模式的意义。余承东认为,未来,会有很多车厂会跟华为一起做汽车销售,所以希望有一个生态品牌、有一个共同元素加以体现。如果这些品牌的车都开始销售并采用不同的品牌,华为去做营销、服务、零售的话,会很复杂,投入成本很高,
“本来我们希望以问界作为跨界合作的品牌,所以我们把它前面加了‘HUAWEI’。这只是我们想让‘HUAWEI 问界’成为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困惑。”余承东直言。
余承东还透露,未来,华为将坚持构筑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与能力,同时帮助车企取得更好的商业成功。“我们希望能够跟产业一起共同发展,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成功,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商业闭环,能够生存和发展。”
李斌表示,去年蔚来交付122486台,相比同行数量上较少,但终端价格维持在高价位水准上(43.7万)。保持了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向上的势头。
今年的降价潮让大家难受,很多车企不知道如何应对。但蔚来一定会坚持长期主义,并开展三个维度上持续的投入。
第一是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包含全栈技术,芯片底层的操作系统,电芯等。去年蔚来赔的钱主要在研发上,全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超过全年收入20%了,份额占比很大。所以这部分亏损相当于投资。
第二是持续建设充换电的基础建设,目前有14000多根公共充电桩是向所有品牌放开的,除此之外500千瓦的充电桩和第三代换电站的布局,保障充换一体的配合。
第三是坚持全球市场的进入,服务更多用户。目前已经进入挪威,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家。
李想表示,在造车之前,自己在做网站,对汽车行业多少有些了解,但真正造车之后,才发现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的挑战。
他认为,理想汽车有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面向员工的组织能力。“就像画两个圈,一个圈画得很大,如果另外一个圈很小,就会产生巨大的浪费,而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两个圈画得差不多大,从而保证整体的效率和价值能够非常好”。
理想汽车去年底正式启动面向千亿规模年收入的矩阵型组织升级,启动矩阵型组织一是解决了没有全局,各个团队各自为战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技术和平台、产品研发协同的问题。第三,解决了产品和供应链、交付商业协同的问题。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论坛上表示:电动车是一个电子产品,它的迭代和降价速度一定会比传统燃油车快得多,所以两年应该是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朱江明指出,智能电动汽车目前的成本,60%-70%是电子零部件,包括电池、电驱、电控以及智能座舱,所以电动汽车未来要遵循摩尔定律,降价的空间是非常大、非常快的。
朱江明认为,十年以后的电动车卖五万元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并且不是微型车,而是类似于现在零跑C11这样的SUV。朱江明表示,现在的车越来越高级,以前带空气悬架的车是百万元以上的豪车才有,现在已经降到30万-40万元的车已经具备空气悬架功能,而不远的将来,可能几年以内就可以看到15万元的车也用空气悬架。
朱江明还表示,对零跑来讲,五年实现了三次产品迭代。2019年推出的S01和T03是基于第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是一个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2021年推出C11、C01用的是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今年9月份将发布的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是采用中央式的电子架构。
END
汽车营造社重磅推出聚焦汽车行业前沿公司的全新栏目——「司研室」,围绕汽车电动、智能、网联、共享等赛道的焦点公司,从财务、经营、战略、产品、市场、管理等角度,用可视化方式解剖公司动态,为读者提供有价值、可供参考的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