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得活着。

Sein 芳华一世 2021-02-08

从“郭四小姐”到“郭老师”

她经历了

丈夫出轨、破产、落魄到清扫厕所

却依然保持干净纯粹的心.....



杀不杀我,我都会不与你结婚。

郭婉莹出生1909年

其父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创办人

从小锦衣玉食,人们都喊一声“郭四小姐”。

1920年进入中西女塾读书

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就读学校

成绩优越,追求者更是无数


中西女塾毕业后

她想要出国留学

却遭到家里的严厉拒绝

郭婉莹的父亲认为女孩子早嫁人才是正经的事

并安排她与一个富家子弟订婚


郭婉莹坚决要求退婚

未婚夫找来,用枪威逼结婚

她没有半分胆怯,说:

“你不杀我,

我不愿意和你结婚,

你要是杀了我,

我也不会和你结婚,

因为我再也不能和你结婚了。”


大概什么时代的渣男都是相似的

枪逼不成,又以自杀威胁,企图道德绑架

她依然冷静,说:

"现在你好好地回家去,

只是不和我这样一个人结婚,

要是你杀了你自己,

你就永远不能结婚,

连整个生活都没有了。"


她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第一个婚约

独自奔赴北平,考入了燕京大学

即使婚姻失败,我还是我。

1934年

郭婉莹遵循自己的内心嫁给了吴毓骧

清华大学毕业生,风趣、有才华

两人男才女貌,堪称一对璧人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

样貌才华均出众的吴毓骧爱妻子,懂情趣

却是个生性风流的男人

婚后花天酒地,和一位寡妇纠缠不清


第一孩子在医院难产两天

丈夫没有出现

因为肺炎在家静养

丈夫却在俱乐部玩牌到深夜

面对丈夫的不负责任

郭婉莹没有像个泼妇一样去折腾

平静地将丈夫领回来

从此在丧偶式婚姻中独自抚养子女


婚姻的挫败并没有让她一蹶不振

无论何时,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她和朋友合开了“锦霓”服装店

这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女子时装设计沙龙

虽然曾接受西式教育

但郭婉莹终身只穿中式衣服、保持中国发髻

在那个年代

她就有超前的民族审美

“现在的上海时装只是光怪陆离而已,

不要把自己的国产品看轻了。”

“中国的服装,其实也很好看。”


女子自己工作挣钱,总比寄生要光荣。

日本人燃起的战火逼近了上海

锦霓被迫关门

不久,丈夫的工厂也被炸了

郭婉莹的生活遭逢巨变


失业后丈夫一心想要迅速致富

于是不断地失败.....

1939年,因为没有交房租的钱

她不得不带着全家住进了娘家

1941年,她再次出去找工作补贴家用

那个时候上海的上层圈子里都在议论

骄傲的郭四小姐千挑万选

还是嫁错了人

落得自己出去抛头露面

然而外界的议论从来没有扰乱过她

“一个女子能靠自己的工作挣钱,

总比寄生要光荣。

自己什么都能做。才是值得夸耀的。”


抗战胜利后

没有战争,没有溃兵,没有黑社会敲诈

丈夫的生意渐渐有所起色

郭婉莹也成为公司的英文秘书

但命运却开始更加狰狞

1957年,先是丈夫被“划右”,关进了监狱

自己也被送到“资本家学习班”去学习

用锤子把大石头砸成小石

经常是满手的血泡、血肉模糊

后来又去农场喂猪

每天5点起床赶路

晚上10点之后才能上路回家

冬天被派去码头仓库剥大白菜菜皮

两只手每天完全冻僵

久而久之,十个手指开始变形僵硬

曾经弹钢琴的手

却再也无法弹奏出一曲流畅完整的曲子

生活的苦难从来没有让她屈服过

她只是轻轻说了一句:

"谢谢天,我并没有觉得很痛,

我只是手指不再灵活了。"


你经历了,就会什么都不怕了。

1961年

吴毓骧在监狱去世

她没有在人前流一滴眼泪

丧夫之痛,农场劳动的劳累

命运依然没有放过这个美丽的女人


1963年

郭婉莹被送到乡下去挖鱼塘,住在鸭棚

在挖了几个鱼塘后

她又迎来了抄家和彻底的清卖

还被告知需要替代丈夫向国家还债

因为英语很好

她被调到外贸职工业余大学去教英文

受到学生欢迎,却引来了同行的嫉妒

怨毒滋生流言

在那个年代,接踵而来的

是专门谴责罪行的大会

被批评,辱骂,斥责,甚至被殴打


1966年

郭婉莹和孩子挤在一间

只有6平米,屋顶有漏洞的房间里

冬天起床时,经常脸上结着冰霜

接着是被派去卖西瓜、桃子和鸡蛋

到与外界隔绝到祟明岛上刷马桶

回忆那段往事时

她没有怨恨,没有痛苦:

“在你没有经历的时候,

会把事情想得很可怕。

可是你经历了就会什么都不怕了。

真的不怕了,

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人是可以非常坚强的。

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因为我是中国人,这里是我的家。

1971年

她终于得以从崇明农场回来

文革结束后

美国一档节目来到中国,想要采访她

希望借她的口说出自己经受的磨难

然而这场采访最后不欢而散,她说

"我不喜欢把自己吃过的苦展览给外国人看,

他们其实也是看不懂的,

他们是想把我表现得越可怜越好,

这样才让他们自己觉得自己生活得十全十美。"


1976年

67岁的郭婉莹和多年的好友汪孟立结婚

婚后,他们常常一起出去旅行

他很古板也不浪漫

却总是不动声色的帮助困境中的她

共同经历了很多的两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命运送给她的灿烂,总是短暂

6年后因为癌症,丈夫永远离开了她


那以后,她一直独立生活,直到去世

定居在国外的孩子想让她去国外,她拒绝了:

“因为我是中国人,这里是我的家。“

孩子想回国照顾她,她同样拒绝了:

“我的孩子和我之间,

没有一定要什么什么的。

他们并不应该要照顾我,

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要是他们想来照顾我,

这是因为他们的爱,

而不是他们的责任。”

她从来那么坚强那么独立

不愿意去麻烦任何一个人

哪怕是自己的亲人


在生活归于平静后

她选择开始自己人生新的征程

68岁那年,她进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为所里的专业人员上英文课

“我在工作着”

她还在家里收了一些学生

一直延续到生命最后一个夏天

这份教学都没有停止过


在上海慢慢恢复了和国外的贸易联系后

她又被请到咨询公司,作为商务信函顾问

从她的手里,开始出现了标准的商务信件

人们不再喊她“郭四小姐”

所有人都叫她“郭老师”

这是一个尊敬的称呼


她还与澳大利亚的商务领事

一起办了信息交流双周英文小报《English Letters》

顺利发展起澳大利亚在上海的商务

她用自己的方式

去回馈这个曾经给她带来无数伤害的社会

她的笑容却永远干净温和

在贫民窟

用熏得乌黑的铝锅,做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没有微波炉,她就用铁丝烤吐司

没有茶具,用搪瓷缸子享受一顿美好的下午茶

只能吃8分钱阳春面时,她却觉得面很美好、很香

即使打扫厕所,也要把自己收拾整洁干净.....


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

“我永不相信

我们就应该拒绝痛苦、罪恶和不适,

我只不过是想,

先愉快地迎接不知道的将来,要好得多。”


生于乱世

经历了锦衣玉食的童年

经历了对爱情的失望

经历了动荡年代

经历了两任丈夫相继辞世

经历了半世浮沉

经历了漫长人生

她心中却始终保留着一份宁静

有人的高贵浮于表面

而她则把高贵融入进骨子里

她的笑容永远干净温和

没有任何戾气与哀怨

“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


直到去世,她都是一个精致的女子

穿着平跟的黑色鹿皮短靴子

笔直着背、慢而风雅地走在树影子里




芳华一世

为您每日推荐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往期精选

《无问西东》:让人窒息的中国婚姻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总是不快乐

二胎正在毁了我们的生活

见过爱的孩子  才会不一样

年轻人:我们不是讨厌过年

正气:做个有骨气的小女子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你的婚姻,在孩子脸上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中国式田园女权低调是一门绝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