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创:绿色创新——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要从工业设备、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管控、监测监控水平、排放限值、运输方式等方面,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将重点行业企业分为A、B、C三个等级,本着“多排多减、少排少减、不排不减”的原则,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来源:冶金工 业规 划 研究院
2020年4月26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应邀参加由德恒律师事务所举办的线上研讨会,倾力作了题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的精彩报告。
李新创书记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重点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创新发展
现状与趋势分析
李新创书记: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应从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钢铁工业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二是,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三是,钢铁工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当今,钢铁是我国制造业门类中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已经实现了“5G”(好产品、好价格、好规模、好服务、好品牌)水平。钢铁工业作为最硬核制造业、最硬核实体经济,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实现制造强国责无旁贷。
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可从环保和低碳两个维度来分析。
环保方面:近年我国钢铁工业环保水平持续提升、政策逐步加严,并建立了差异化环保监管体系,但目前环保成本与绩效水平仍存较大差距,对全流程全方位实行超低排放认识不足。下一阶段,钢铁企业精益环保提升、卓越环保绩效管理体系创建将成为环保提升主要趋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钢铁企业科学制定精益环保提升规划,以卓越环保绩效管理助推绿色发展。
低碳方面:我国钢铁工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在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指标获得了明显改善。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存在固有的不利客观因素,基础能力支撑体系尚未建立建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低碳化与智能化、信息化融合也有待提升。展望未来,我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将呈现七大趋势:一是,我国将制定更具约束力的低碳发展战略;二是,落实低碳发展是钢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三是,系统性构建钢铁低碳发展支撑体系;四是,构建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五是,搭建智能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六是,制定发展目标、减排路径、减排成本;七是,制定企业低碳发展中长期路线。截至目前,冶金规划院已协助首钢、沙钢、永钢、山钢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开展低碳转型相关的咨询研究工作,冶金规划院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也已在多家钢铁企业获得成功应用。
我国钢铁工业拥有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国产钢材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材需求,而且高端钢材出口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明显增强。但是,多数钢铁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一些用钢领域的关键钢材品种还存在“卡脖子”问题。为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钢铁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此外,我国钢铁工业还应优化创新链条,打造创新生态圈;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体系,通过科技支撑项目,加快突破钢铁材料“卡脖子”问题。
绿色工厂系列二十问
—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绿色工厂专业委员会,是工信部指导下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的二级机构,致力于凝聚有绿色情怀的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推动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工厂标准化建设。充分挖掘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清晰中小企业的绿色发展路径,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传播、金融、大数据、绿色品牌建设等精细化服务。
责编 | 汪茵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