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建筑的,要gap吗?
去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Arch II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本科
gap 一年
MAD实习中
OFFER/AD:
MarchII 康奈尔大学
MSAAD 哥伦比亚大学
MarchII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archII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hi,大家好,我是大康,2016年6月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毕业。毕设第一,经历了在RAC当助教,在家做作品集DIY申请之后,从今年2月开始在MAD实习,秋季将会在伯克利展开两年的研究生生活。
伯克利夏校生活
“妈,我今年不申了。”
决定gap只是一句话的事。大四暑假在伯克利上了为期两个月的summer studio,生活满满当当十分充实。而当回到学校发现做作品集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太仓促而选择gap了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做出gap的决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现在看来当时做决定更多的只看到了做作品集的时间不够,而没有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而显得过于仓促草率。我们专业有60%的人要出国,而当室友们,甚至是好朋友们都已经拿到offer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被落在了队伍的后面。那种别人一直在努力前进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的感觉让我有一些后悔。
而这也意味着ddl前做作品集的三个月都是自己在孤军奋战。
在家里每天一个人准备的过程,会担心自己实力不够而否定自己的时候也没办法看到别人的进度而定位自己。偶尔会找不到安全感,就算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感受,也会因为境遇不同而很难被真正理解。自己一个人准备的这段日子,我总会想,gap year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就是在家做作品集,一人前行的申请路上,我有了更多可以跟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吵架也好,争论也罢,就算是简单的一顿饭,都是我在大学期间没有体会过的。
我整个五年对自己在专业上的要求非常高,最终也在毕业设计上取得全系最高分。每一个学建筑的人都梦想成为优秀的建筑师,而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取得非常高的成就。但是在这半年跟家人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家庭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和家里人多多联系,要找到所爱的人,要有自己的家庭——这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段平淡生活中一些柴米油盐的琐事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日常:对未来产生了很多憧憬和向往,我渴望以后的生活里有这些事情。
我做作品集的时候只是选取了自己最满意的五个作品,在ps里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但没有定主题串线,也没有特意新做方案。虽然大家都说我的作品集做得不错,最终也获得了康奈尔、哥大、伯克利和圣路易斯华盛顿的offer。我也在申请结束之后的2月11号凌晨试着投作品集应聘以看一下自己作品集质量,结果是让我惊喜的,MAD上午回复让我直接过去,另外两个事务所面试的过程中说我的作品不错,其中一个建筑事务所在得知我决定去MAD以后第二天还打电话说老板很希望我去,让我再考虑一下。即使如此我依然还是有点后悔自己没有找一个老师全程指导作品集,让我在整个过程中还是走了不少弯路。
(打个硬广)不过,在RAC当助教的经历真的给了我很大帮助。会教PS、犀牛等软件的实际应用问题,也会和同学们一起推敲方案,一起讨论这个图可以怎么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检验出自己大学期间有没有认真学习,基础够不够扎实。但更多的,是从另一个角色去感受设计形成的过程,感受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因为差异的存在而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想法思路、思维逻辑,也会深受不同灵感的启发,为我下半年自己做作品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实很多学校出国的学生并不多,会变成单枪匹马闯江湖的处境——鲜有陪同,很少交流,缺少一个良好氛围的环境,信息也不通畅,在RAC的这段时间就可以让孤军奋战的同学们聚到一起,营造一个信息通畅、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而又可以和小伙伴们交流、一起努力的氛围。当然了,在这里我也结实了一大帮厉害的老师,当时做完作品集他们帮我,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
当时选择建筑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强有力的理科背景和天生热衷于表达情绪的感性在建筑这个领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五年的建筑学学习对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建筑学虽然不是一个完全的设计学,但是它是一个以设计学为中心思想的学科,经常会让我思考一些生活模式。整个五年虽然经常要熬夜很辛苦,但是再辛苦也从没觉得不开心。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两个作品:
1.《ONE MORE FACADE》
这是一个对居住空间干扰性的设计。现在中国很多城市,我们从空中可以看到一栋又一栋类似的居民楼。人们遗弃了不同地区的生活的文化多样性。这成为了经济和人口发展城市的特征。但是我们人类是社交性动物。我们需要更多的弹性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有了家庭,社区,和城市。
因此这个项目我假设的是在水平重复的单一居民楼里基于对社交空间的扩增而进行的垂直性干扰,通过社交空间的自发性来提升城市生活元素。这个项目的实际场地是基于重庆这个城市的地域特征而进行的一个整合系统。这个新附增的空间是一个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到达聚集的建筑。通过不同层次的流线,在这样一个半室外且半建筑里,多层次的活动空间被创造出来。
2.《BACK TO DAILY》
这是一个关于对黄石一个水泥厂遗址进行保护和改造的项目,是我和好伙伴剑飞的毕业设计。这个项目位于中国黄石市,和全世界许多典型的工业型城市一样,在二十世纪,华新水泥厂区的建设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同时整个城区所处位置在城市中心结构里,对周边区域及黄石市有着结构地潜在影响。二十一世纪初因为厂区水泥制作工艺设备的限制,旧的厂区被遗置并迁移,剩下的只是厂区的构架和遗留废弃的设备,现已和周边城市空间完全脱离,形成真空区。
然后这样的工业遗产是工业化历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弃的厂房和设备形成了丰富的工业遗址资源。对于黄石市华新水泥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种有效形式,不仅可以保护文化多样性及遗产的完整性,而且能促进就业,经济发展等,对构建前工业城市社会有重要意义。
整个项目的考虑着重对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客观看待一个前工业城市面对城市转型时,我们应当怎样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取而代之的新经济模式应该具备瞻远未来的意义,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厂区位于城市结构的中心,我们要怎样置入新的公共活动场所与服务,来激活这片真空区,满足厂区周边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们希望这片工业遗址历史厂区在能够保证经济发展和注入新活力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提出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城市时间重叠的体验性公共场所。
整个设计很多地方受到了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学里关于历史建筑时间维度上的影响,建筑物把“过去”带入“现在”,从而使人们“现在”仍然能够体验到“过去”,与城市化过程同步。它们自身的形式能够容纳因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功能。
这类有推进作用的经久建筑物,就像一个已不存活且失去功能但形式却保存完好的构架一样,持续地记载着时间。人们通过事件的集合记忆,场所的独特性以及表现在形式中场所标记之间的互相关系来了解历史。
最后给学弟学妹们几点建议:
1.尽早实习。即使觉得自己可能不够格,也要准备一本作品集,去事务所试试。就算是做模型或者闲杂事务,都能学到很多。会明白真正的建筑师们是怎么样思考一个建筑设计的,和学校studio完全不同,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尽早学软件。其次很多老师不太希望你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去学太多三维建模和一些软件,觉得会误入歧途,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不管你用什么软件,做什么事情,建筑学设计的思想是最重要的,不得不承认掌握好软件后在想法的表达上要更顺畅,所以建议学弟学妹能早一点去学习更多好的软件。
3.劳逸结合。有时候一张图在画了两天后还熬夜,因为不满意,凌晨两点还在修改甚至直接通宵。这时候不如索性睡一觉,第二天起来继续画,从用时和效果上都有可能会更好。
最后的最后,我认为gap没有对错,生活中的很多决定都是。重要的是下决定之后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我们的生活:去创建一个个小目标打怪升级,追求自己喜欢而愿意为之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努力地生活,自然不会被生活所亏待。
祝愿为生活而努力的大家,为申请学校而做作品集的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满意的答案。
RAC2018fall-2019fall招生进行中!
最近咨询的小伙伴有惊喜哟~
更多信息请观看:
其他文章:
Lecture公开课 | 六位ASLA景观获奖大神和你一起学术座谈会
Lecture公开课 | 你们期待的建筑大神系列公开课来啦(藤校老师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