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南”而上 同心抗“疫”——民革党员何丽的“疫”线志愿服务日记
酷暑八月、炎热夏季,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繁忙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开启了“静型时”,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无拘无束的生活被“限制流动”取代。就在我思考着如何为疫情防控贡献绵薄之力的时候,微信群里发来了顺庆区人民医院招募检验专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链接……
01
做“志愿者”,献“赤诚心”
“你确定你要去当志愿者吗?家里两个小孩,九九还在吃奶,我觉得有点风险……”在给家属表达了我想去当志愿者的意愿后,他这样说道。
“这些我都考虑了的,大学学了四年医,虽然毕业后没在医院上班,但目前疫情前线急需要人,我现在有时间又符合条件,作为一名民革党员,还是想去和他们并肩作战。”
“你想去就去吧,但一定要做好防护,我在家带好两个孩子,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在得到家属的全力支持后,我第一时间与医院负责人联系沟通,第二天一早便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了核酸检测实验室。从“线上关注”到“线下服务”,从“全员核酸”到“有序梯次解除静态管理”,短暂的几天志愿服务,忙碌、充实、艰苦,但比起在实验室的他们的辛劳,霄壤之别……
02
穿“防护服”,握“加样枪”
03
当“逆行人”,作“孤勇者”
她是同一支部的同志,是志愿服务的好友。“我没有医学相关背景,但我都可以学”,经开区税务局干部、民革第五支部党员杜淳,看到我朋友圈发了志愿服务的信息,第一时间问我医院是否还需要人手。在联系了医院负责人回复说人员紧缺后,她立马顶着烈日赶来了医院。“医务人员真的好辛苦哦”,这是她结束当天样本转运志愿服务给我说的第一句话,而此时的她刚脱去防护服——凌乱的头发、湿透的衣裳、全是印记的脸颊。“没有车你怎么过来的?”,“走路过来的”,“那也太热了吧”,“热我不怕,我怕的是疫情迟迟不结束”——这是我与杜淳在午餐时的一段对话。
他们是昔日的同学,是今日异地支援的队友。石棉县人民医院杨秋,平昌县人民医院彭文书,通江县疾控中心张婷婷,通江县中医院王堂云都是我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同学,不为赴同学之约,他们来了,带着移动检测车和别的城市(雅安、巴中)守望相助的温暖。“我们毕业就没见过了,可惜有疫情,要不然见一面该多好啊”,“是啊,你们来到我的家乡,本该好好招待一下你们的,奈何现在这个情况,不仅没让你们吃成南充的美食,还把你们‘困’在了这里,作为南充人民,真的向你们支援的人员表示感谢。”——这是同学间有些无奈却又感动的交流。 他们是曾经的同事,是此刻迎难而上的战友。踏着星光,追着月亮,迎着朝阳,凌晨2点出发,4点高坪集合,再经各个社区分配到不同点位,这一股由340个护士、医生汇聚成的青年力量,在仪陇县卫健局副局长彭瑜的带领下连日奔赴南充,用德乡行动助力疫情防控核酸采样。40度的高温,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来不及喝一口水,来不及歇一口气,顶着下午两点的骄阳,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返航。“彭局,感谢您每天带着一群仪陇的天使守护南充”,“疫情是场考验,守望相助才能交出满意答卷”——我与曾经的分管领导在微信上这样聊到。再等一等吧,我们一起去看六合丝绸厂秋天泛黄的落叶,那里有故人托风送来的信,他问我:那些艰难的日子,熬过来了吗?”我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时间回到8月27日23:26,微信群里发来了让南充人民欢呼雀跃的公告:“自8月28日零时起,有序梯次解除市辖三区全域静态管理”。这场“战疫”,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别着急,让我们继续共同守护,让街道重返热闹,市场回归喧嚣,嘉陵江畔霓虹一如往常,还有我们最爱的南充米粉24小时不打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