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态 | 绍兴滨海新区:标注产业高地新高度

大湾之滨,向海而生。今年11月,绍兴滨海新区迎来了三周年的生日。


这三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在挑战与机遇交织中,滨海新区成功培育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2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GDP增速连续三年稳步增长。


坐拥绍兴综保区、袍江经开区、绍兴高新区3个国家级平台,一个属于滨海新区的崭新时代已经到来。滨海新区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锚定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展示更多“滨海风景”。



01

锻造利刃  

集成电路“链”动中国芯


徐吉程是集成电路行业的闯路人,2019年创办绍兴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进军芯片设计领域。徐吉程表示,芯片作为公认的烧钱行业,其巨额的成本在正式量产前就已充分显现。一款高端芯片流片在试生产环节一般就需要经过1000多道工艺,至少持续3个月,动辄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多次失败的流片,足以造成一家中小企业的覆灭。


高昂的成本,持久的投入,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2020年8月,滨海新区发起设立了百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从根上渗透,打破资金瓶颈。截至目前,通过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等已投资7个子基金8个项目,共计15个标的,投资金额总计约59.87亿元,项目协议投资额195.3亿元。


“有了产业基金这双有形的手,集成电路产业声色渐起。”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晶圆制造环节也影响着一款芯片最终的功耗与成本。在这个环节降本增效,生产工艺和技术服务方面领先的晶圆制造厂不可或缺。”


滨海新区主动找上了中芯国际。依照设计图,晶圆从经过涂膜、光刻显影、蚀刻等工序形成格状晶粒到最终出货,中芯国际是国内晶圆制造厂的“天花板”。目前,中芯绍兴一期项目已实现10万片/月产能设计目标,一二三期系列项目建成后,水平和规模将迈向世界第一梯队。


真正强大的芯片,不仅需要玲珑的“内心”,还要有硬核的外表。长电科技通过先进封装为其穿上坚硬的“铠甲”,在封测领域全球市场份额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光环”加持下,芯片变得稳定而可靠。


下游应用市场蓬勃发展,中游芯片设计、制造、封测领域跻身世界前沿,集成电路中下游的迅猛发展,倒逼上游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之路。滨海新区拿到了“三张王牌”:浙江省宽禁带半导体特色工艺产业创新中心、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绍兴分中心、绍芯集成电路实验室,着力攻克化合物半导体相关外延材料、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升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创新能力。

在滨海新区,供货的时间缩短了,配套的产品更多了,产业的“胃口”变大了。徐吉程算了一笔账,以前新产品至少花费两周时间到上海测试,如今得益于新区引入的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两天就能完成测试,仅此一项就关系着价值30多万元的产品能否早日进入市场。


“点沙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绍兴人用一颗芯片,牵引出接轨国际的雄厚产业,并以龙头为引领带动产业链企业集聚。短短3年间,滨海新区已集聚产业链企业近100家,正在加速构建垂直整合的IDM模式,为国家在2025年内实现70%的芯片自给赋能,成为撕开芯片封锁的一把“利刃”。



02

托起“朝阳”  

生物医药开出并蒂花


时至今日,滨海新区招商服务一局副局长柴盛华还会想起生物医药产业刚刚起步时的场景——一片海涂田地,蔬菜点缀其间。“当时,很难想象这块近似空白的土地,要支撑起一个庞大的生物医药体系。”柴盛华感叹。

然而,仅仅过了3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滨海新区集聚的生物医药企业已增至196家,这样的引力从何而来?滨海新区盯上了承载力强大的产业链。


以“链”谋篇布局,滨海新区打出了一体两面的创新牌。以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为土壤,“种下”细胞治疗谷、创新医药谷、智能康复谷、健康营养谷“四谷”,全力引进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平台项目,催生出一个生态产业链系统,迎来了一批生物医药“金凤凰”,这其中包括上市企业浙江医药、振德医疗、歌礼制药、德琪医药等。


“四谷”模式推出后,不断给滨海新区带来收获。目前,滨海新区累计拥有6个国家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成功实现了3个一类新型药的研制。更为夺目的是,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开始伴随着“四谷”崛起而萌芽抽条。


翻开创新牌的另一面,“四谷”正在舒展身姿,根系越扎越深。以智能康复谷细分领域为例,融昕医疗、瑞康医药等检测端领先企业,国科离子和质子装备、蝶和康复机器人、海圣医疗等特色企业携手牵出一条高端医疗上中下游日臻完善的产业链。


从横向来看,“四谷”之间以生物制剂-创新药-医疗器械-康养服务为链接可以相互“串门”,形成比邻而居的“伙伴”关系;从纵向来看,每个谷内部聚焦同一领域紧密“抱团”,形成互通有无的“亲戚”关系。


合纵连横式的产业链体系,正如同生共长的并蒂花,让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内核层层收紧,产业外延越扩越大。“生物医药产业包罗万象,要把这条链打造好,还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才能把‘万亩千亿’平台支撑起来。”柴盛华介绍。为此,滨海新区开展了以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谷主的“寻找产业谷主”行动。


5月,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两院院士、汉氏联合集团董事长韩忠朝正式被聘任为细胞治疗谷谷主,他将协同滨海新区做好细胞治疗谷规划引领,发挥汉氏药业的项目辐射效应,为平台设施建设和产业生态链升级播下“火种”。



03

触底突围  

外贸登高风光无限好


“近几年公司的出口怎么样?”“疫情之下企业如何抢占市场?”……面对提问,绍兴安吉尔净饮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齐标提笔画了一张“澡盆曲线图”,描述了产品的质量控制思路。“产品拥有过硬的品质,才能赢得国际市场认可。”刘齐标说,“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净饮水智慧产业园,为了保障饮水机品质的稳定性,铺设了5条饮水机老化线,1条就是几百万元的投入。”


从日本客户每周公布的饮水机返修率趋势图来看,安吉尔已经低至0.2%,比韩国同行低了0.1%。正是这0.1%的差距,成就了安吉尔后来居上,赢得了在日本市场份额反超韩国同行的销售成绩。


都说疫情催冷了企业开拓新客户的心,安吉尔另辟蹊径,主动拓宽产品线,开始切入细分市场,成功研发台式饮水机。仅新产品线部分,安吉尔每年销售额增长达20%~30%,产品远销至日本、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安吉尔以先进工艺立足国外市场不同,三花智控在国外建立了墨西哥、波兰、印度3个生产基地,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设立了6个销售中心。就是墨西哥这家工厂,可让三花智控子公司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出了不少汗”。


2月,三花新能源突然接到立即将一条生产线搬到墨西哥工厂的指令。疫情期间,高速、海关、空运大多封道停线,更遑论运输这样一条生产线。“走投无路之际,我们一咬牙、一狠心选择了人工运输。”提起这段经历,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李浩然一阵唏嘘。


一台台大型设备,拆成一个个零部件,分装到14个行李箱中,两名员工辗转杭州、上海、日本等地,仅用6天时间跨越半个地球将一条生产线搬运到墨西哥,最终如期完成了产品交付。


这一“壮举”折射出三花新能源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关键地位。目前,三花智控微通道换热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5%,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商的供应商。“在微通道换热器领域,我们有十足的底气占据主导权,掌握定价权。”李浩然说。


将视野放开来,让技术高起来,让品牌立起来,外贸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闯出一片天。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一把手”抓招商,强化乡贤招商、驻外招商,创新“隔离招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锚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主动出击,为全力打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增强稳外贸韧性与合力积蓄动能。



推荐阅读

动态 | 海宁开发区打造科创新高地

动态 | 共话氢能产业未来,2022中国(嘉兴)氢能产业大会开幕

动态 | 浦江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来源 | 绍兴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王琬鹃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分享、点赞、在看!为浙江开发区三连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