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1942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62年保送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67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历任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中国音协金钟奖和文化部文华奖声乐比赛评委等。从教五十多年来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声乐训练方法,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广大声乐教师和声乐学习者指明了学习道路。邹文琴教授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培育了无数人才,其中不得不提的这三位:吴碧霞,龚琳娜,雷佳。三人中,吴碧霞是大师姐。在谈及跟着邹文琴老师学习时,吴碧霞说:
“我15岁来京求学,邹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我每次参加比赛前都要给她先唱一遍。1996年我参加文化部的比赛时,为了指导我,她带着氧气瓶跟我到比赛现场,叮嘱我,‘不要考虑别的,只需要把歌唱好’。”爱徒如子,兴许是这段话最佳的总结。邹文琴教授不仅在学业上倾囊相授,在生活上同样对学生关怀倍加。这些都让她的弟子们真正的成人成才,真正成为中国声乐行业的脊梁。如今吴碧霞成长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跟老师一样教书育人,传承歌唱精神的人民歌唱家,离不开邹文琴老师的言传身教。龚琳娜比吴碧霞小两届,在三人中为“二师姐”。龚琳娜跟着邹文琴教授学了七年声乐,龚琳娜自我总结时这么说道。“琳娜,人活一口气,不管是做人还是唱歌都离不开这口气!” “16岁我考上音乐学院附中。也是在这里,我幸运地遇到我人生的导师或者说偶像——邹文琴。我还记得上老师的第一节课,是在1992年9月14日。站的姿势老师有要求,做哼鸣练习,她还特别强调“气”,说一个人没有气,就死了,唱歌的根本是用气,做人也要有骨气。
中学毕业后,我被保送上了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还是跟邹文琴老师学习。我幸运地从16岁开始跟她学,一学就是七年。学到了她干净的声音,也学到了干净的心。当时只恨自己没有一双翅膀去保护她,她却总对我说要我保护好自己。我一直都记得老师的话,所以我和老锣的路这么顺,是因为我们可以把自己保护好,不受干扰,不怕权威。
1999年6月20日大学毕业的音乐会上,我与老师合唱了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师至今还记得这个日子。那也是我成为一名歌者,独立走上艺术之路的第一天。离开老师快二十年了,每当遇到困惑依旧会打电话给老师,听取她的意见。无论学生成功失败,老师总在那里默默的支持与关怀。”
邹文琴教授忠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从生活细节上严格要求学生。身教胜于言传,从邹教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高洁,一位人民教师的和蔼可亲和老一辈教育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人中,雷佳入门最晚,是三人之中的小师妹。雷佳在做客访谈节目时,回忆了自己跟随邹文琴教授学习声乐的点滴。
刚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雷佳,平时说话还带着浓厚的湖南腔,为了纠正雷佳的口音,邹老师特意对雷佳进行语言训练。邹老师还特别鼓励雷佳通过比赛来锻炼自己,为了辅导好学生,邹老师更是呕心沥血。
“我有一次参加大奖赛,那时邹老师患动脉血管炎,但为了指导我演唱,她把一只脚搭在另外的椅子上,侧身弹着钢琴为我上课,就这样一周三堂课,最后变成每天都要上课。邹老师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负责敬业,是邹文琴教授成为一代名师的一大原因。从雷佳讲述的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严于律己才能更好的培育他人。因材施教也是邹文琴教授的教学信条。邹文琴特别善于挖掘学生特长,有媒体评价她培养的学生“桃是桃,李是李”,雷佳的民族唱法、吴碧霞的美声唱法、龚琳娜的实验民歌都个性鲜明。“放飞心声”邹文琴教授艺术生涯五十周年学生音乐会
最后,谈及三人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龚琳娜曾回忆说:
“不久前,吴碧霞、雷佳和我与老师相聚,交流声乐、交流生活,师生情谊无价,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每个人生下来似乎都有要完成的任务,我的老师邹文琴一辈子就专注教书,她的人格魅力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吴碧霞、雷佳和我都在不断努力着;影响我们一生的邹文琴老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鼓励我们,要坚持中国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