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曲技术理论经典文献推荐——贾达群|《作曲与分析》

点击关注→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来源:上海音乐出版社乐海书情



《作曲与分析——音乐结构:形态、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

作者:贾达群

出版信息: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出版





大咖云集  联袂推荐

高为杰


(作曲家、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部音乐分析的学术专著,这本书具有将音乐分析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的客观性,同时又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音乐真切感悟的真知灼见和深刻思考,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魅力。希望这部优秀著述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我深信其对音乐学术界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赵季平


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这部著作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将音乐创作核心与音乐分析核心融为一体,使传统范型与现代技法融会贯通,是一部具有独立见解、高水准的音乐理论专著。


李吉提


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达群教授写的《作曲与分析》针对性强,令人信服。其对音乐结构的多元透视和音乐结构研究超越了前人;而其音乐结构对位理论和音乐静态文本与动态音响之二元性研究,独树一帜,更具开创性。


钱亦平


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结构分析和理论研究三部曲的第三个成果,作者将有关结构分析和结构对位的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可喜可贺!


谭  盾


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从作曲和指挥的视角研究作品的结构技法,用理论家的逻辑厘清结构的多重关系,用哲学家的思辨阐释音乐艺术的结构。贾达群《作曲与分析》是我国作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许舒亚


作曲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音乐与舞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作曲与理论并举,科研与教学并重,贾达群教授新著《作曲与分析》秉承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学科的优良传统,在音乐分析领域卓有创见,其学术建树引起了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与认同,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音乐理论的重要成果。


彭志敏


理论家,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贾达群教授这一研究成果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音乐结构的静态文本与动态音响及其多样化结合的二元结构理论,并从多元视角层层透视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强调音乐分析与之对应的双重特性,探索音乐结构动静合一的有效途径……


姚恒璐


理论家、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曲与分析》在美学、心理层面,将“形态”与“构态”现象置于历史长河中,将对于音乐形态的反思扩展到音乐体裁和对位化结构形态的研究中,以抽象集中的研究视野,概括了结构在音乐表现中的切实意义。

权威学者  全新力作

贾达群,中国第五代音乐家群体在创作、理论和教育诸领域中富于创造和开拓精神,且成果丰厚,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代表之一。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分析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等学术期刊编委。


创作并出版数十部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十几篇(部)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的论文与著述。作品《弦乐四重奏》1991年获日本“第十二届IRINO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大奖,《龙凤图腾》1986年获“首届中国唱片奖”大型交响乐作品第三名,《蜀韵》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回旋曲》《两乐章交响曲》《巴蜀随想》等在国家级作曲比赛中获奖;出版个人唱片两张。论文《结构对位》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结构分析学导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银奖(2011);专著《结构诗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

结构分析  多元透视

《作曲与分析——音乐结构:形态、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0BD039)。本书以结构学理论为经,以分析方法为纬,立足于作曲实践,将音乐结构的认知范围扩大到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哲学以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和多重层面;用多元方式和视角层层透视音乐结构形态的诸种问题,以形成并构建对音乐结构和形式之逻辑构态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以逆向思维方式进入音乐作品,力图还原作曲家创作时的状态及过程,并通过对该状态和过程在作品中显露出来的形式化内容的分析和解读,找到深入作品内核更为便捷与合理的路径,由表及里地论证音乐作品的深层结构——天然结构态;再通过多视角、立体化地揭示音乐结构的对位关系,进一步探求音乐结构的静态文本与动态音响之间的二元性特点及关系并试图寻找两者同一的合理路径,最终对作品的内涵做出有说服力的学术及人文阐释,从而为音乐创作、表演、研究和审美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本书实现了最初的目标:一方面,从音乐结构的多元透视界定了结构存在的基本条件,到追溯音乐结构的深层原则以提出并完善了天然结构态体系;从结构对位阐释音乐作品存在的高级方式,到结构二元性探究以打通创作、演绎、接受这音乐活动之一体环链,其研究理路清楚地呈现出一条带有元理论特征的逻辑线索。另一方面,行文顺序与体例以及大量的分析谱例(其中超过80%的谱例为大多数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材所未涉及的,近50%的谱例为20世纪以后的音乐创作)不仅为元理论的成立提供了实证范例,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循序渐进和充足的内容。可以说,由于本研究注重了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功效,因此本书既可作为科研成果,亦可作为独立完整并体系化的教学材料。

识别二维码 即可购买

(纸书)


识别二维码 即可购买

(电子书)


扫码

邀您学习


学习 | 交流 | 分享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