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任达敏| 《基本乐理》(第二版)

任达敏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学习交流。

基本信息

书    名:《基本乐理》(第二版)

作    者:任达敏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作者简介

任达敏

任达敏(1956-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和声与音乐英文翻译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创作音乐作品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多部。主要代表作包括:曲集《民歌主题钢琴曲18首》、译著《简明十二音作曲法》、《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和专著《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等。


《基本乐理》(第二版)

《基本原理》第一版问世于2006年,转眼已经过去十余年。因为广大音乐理论教师和学习者的关注与支持,本书被多次重印,被广泛使用。近日第二版已正式出版。


第二版以第一版为基础,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和补充的版本,读者看到的是一部内容更为完善的教科书。



《基本原理》“作者序”节选 


在第一版的序言中,我已经将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做出了简单的归纳。但是,我想再做一些补充说明。首先,本书的内容不是以往国内已经出版的教科书内容的重复。不容置疑,以往的教科书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也从中受益。但也不能否认,这些教科书的内容不够完善,体系上也存在着重大缺陷,无法适应现代音乐实践。


乐理体系是我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对从1949年建国开始直到本书第一版问世之前已经出版的基本乐理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进行梳理,我得出一个结论:最重要的教科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汪启璋先生根据1954年俄文版和1956年修订版译出),这本书影响了后来几乎所有中国前辈教师们所撰写的相关教材,从这些教材中很容易找到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的影子。客观地讲,多年来,我国的基本乐理一直被禁锢在前苏联1954年出版的这个并不完善的乐理教科书的体系中。为了引起音乐工作者的重视,我先后发表了三篇论文对以往的乐理教材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解析。


在本书第一版问世后第二年(2007年),我发表了题为“几个需要重新审视和应该增补的乐理概念”的论文。在该文中,我指出“这些乐理教科书中的许多术语没有给出定义,还有一些理论概念与音乐实践不一致。由于教科书对有些术语没有给出定义,或者虽有定义,但不够准确,因而导致了教师有很多问题讲不清楚,学生就更搞不懂,只能靠死记硬背。”我着重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由切分音的定义引发的问题”,“由缺少定义的连音符而引发的问题”以及“关于对等拍子和可互换拍子”。在以往的教科书中,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都没有得到合乎逻辑的阐述。


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10年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一篇题为“传统和声学的教学与教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论文。该文论述的重点之一,就是“导音和下主音概念的混乱”。以往的大部分教科书都把自然小音阶的第七级音(应该叫做下主音)错误地称为导音,更荒唐的是,还有的教科书竟然将其称之为“自然导音”。把下主音定义为导音,是一个发生在中国音乐理论界的灾难性错误。从表面上看,这个错误属于单一乐理概念定义混乱,但实际上问题并不止于此,这个错误概念又被国内某些教师引用到他们所编写的和声教材中,他们错误地将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的VII级和弦(例如,A自然小调的G B D与A和声小调的#G B D)都称为导和弦。这最终导致这些教材无法分清西方传统调性和声风格或体系与其他和声风格或体系之间的界限。其实,我们随便打开一部国外近期出版的传统和声或者调性和声教科书,都能看到其中所论述的导和弦与下主音和弦不仅是名称不同,它们的和声功能作用及其和弦连接方式也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鉴于国内以往的基本乐理的体系与概念已经极大地落后于现代音乐实践,2017年我又发表了题为“论传统调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节奏及其相关概念”的论文。在该文中,我指出了“最值得注意的是切分的定义。如果不更新节拍与切分的认识,会极大地妨碍对20世纪音乐节奏的认识。”该文提出了全新的节拍与切分概念,而且以新概念为依托,对不同时期的严肃音乐和20世纪的现代流行音乐和爵士乐的节奏特点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与总结。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三篇论文的论述均以本书已经确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为基础。事实上,为了能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国外出版的理论教科书、工具书和相关论文,吸收了其中的合理内涵和最新研究成果,再加上我自己的研究心得,最终在我的著作中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理论与概念体系。


总之,我以上所述想要说明的是,乐理知识是所有音乐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必须掌握的,而最应该掌握的,应该是那些对当代音乐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乐理知识。时代在发展,认知也应该不断更新。我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不仅能够从这个新版书中学到和这个时代同步的、权威的、精准的和通俗易懂的系统知识,而且还能开拓音乐认知的视野。


最后,我十分感谢一直以来关注了本书第一版的广大读者,因为你们的支持,我才有机会和有动力将本书的内容加以完善并且能够使第二版得以面世。


《基本乐理》(第一版)


01

内容简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基本乐理》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教材共分二十三章,内容包括:乐音体系;五线谱记录音高的方式;分拍与连音符;音符时值组合法等。为了便于课堂教学和读者自修,编者除了为每一个乐理概念给出简洁的定义并且以通俗的语言加以阐述之外,还配有大量的典型谱例和直观的图解,以便于读者学习。各章都有相关内容的练习题,并在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02

目录

第一章 乐音体系
第一节 乐音、噪音
第二节 音名
第三节 半音、全音
第四节 等音
第五节 重升音、重降音、还原记号
第六节 音高的分组--音高系统
练习一

第二章 五线谱记录音高的方式
第一节 五线谱怎样记录音高
第二节 加线
第三节 移动八度记号
练习二

第三章 音符、休止符、时值
第一节 五线谱音符的时值
第二节 五线谱的休止符
练习三

第四章 拍、重音、拍子、拍号
第一节 拍和重音
第二节 拍子、拍号
第三节 拍子的分类
第四节 不完全小节
第五节 切分音
练习四

第五章 分拍与连音符
第一节 分拍
第二节 连音符
第三节 单纯分拍与复合分拍共享的连音符划分数字
练习五

第六章 音符时值组合法
第一节 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第二节 单纯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第三节 混合复拍子的组合法
第四节 自由拍子的音值组合方式
第五节 包含切分节奏的音值组合法
第六节 旋律中的节拍运动
练习六

第七章 音乐的速度、拍子的对等与互换
第一节 速度用语
第二节 节拍器速度
第三节 对等拍子
第四节 可互换拍子
第五节 指挥图式
练习七

第八章 常用的记号和术语
第一节 演奏法的记号
第二节 力度记号
第三节 反复记号
第四节 表情术语
练习八

第九章 音程
第一节 音程
第二节 音程的度
第三节 音程的性质
第四节 自然音程
第五节 基本音程性质的识别方法
第六节 变化音程
第七节 音程协和度
第八节 等音程
第九节 音程性质的变换与计算方法
第十节 单音程和复音程
第十一节 音程的转位
练习九

第十章 调、调式与音阶
第一节 相关术语
第二节 自然大调
第三节 调号
第四节 五度循环
第五节 自然小调
第六节 小调的变体
第七节 调式音级的名称
第八节 从同主音关系看大调和小调的区别
第九节 大调的变体
练习十

第十一章 大小调的音程
第一节 自然音程的多重意义
第二节 和声大小调的音程
第三节 音程的稳定性
练习十一

第十二章 如何辨别大小调
第一节 如何判断音乐作品的大小调性
第二节 音阶片段的调性分析方法
练习十二

第十三章 教会调式与其他音阶
第一节 教会调式
第二节 其他音阶
练习十三

第十四章 中国民族调式
第一节 五声音阶
第二节 七声音阶
练习十四

第十五章 三和弦
第一节 和弦与和声
第二节 三和弦
第三节 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第四节 和弦标记法
第五节 大调和小调的三和弦
练习十五

第十六章 七和弦
第一节 七和弦
第二节 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第三节 大调和小调的七和弦
第四节 等和弦
第五节 其他和弦
练习十六

第十七章 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
第一节 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第二节 属七和弦及其解决
第三节 导七和弦及其解决
第四节 如何确定和弦的调式音级意义
练习十七

第十八章 转调
第一节 转调的概念与方式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第三节 调关系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练习十八

第十九章 移调
第一节 音符改变记谱位置的移调
第二节 改变调号的移调
第三节 改变谱号的移调
第四节 移调的实际应用
练习十九

第二十章 和弦外音
第一节 和弦外音的概念
第二节 助音
第三节 经过音
第四节 延留音
第五节 先现音
第六节 倚音
第七节 持续音
练习二十

第二十一章 装饰音
第一节 短倚音
第二节 长倚音
第三节 波音
第四节 回音
第五节 颤音
第习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简谱常识
第一节 简谱如何记录音高
第二节 简谱音符的时值
第三节 简谱的休止符
第四节 简谱的调号和拍号
练习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五线谱和简谱的互译
第一节 五线谱的首调视唱
第二节 如何把五线谱翻译成简谱
第三节 如何把简谱翻译成五线谱
练习二十三
附录一 书面题答案
附录二 术语索引


更多精彩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