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林,诗歌的芬芳和王妈烤兔的肉香都一样销魂
成都的街
在玉林小区建起来之前,它的周围还是一片碧绿的菜地,冬天成片成片的麻雀在这里尖叫。
但是这一场景最终在激昂的房地产高潮中,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崭新的街道和楼宇随后则开始大肆蔓延,直到菜地的尽头。
1994年,玉林西路和玉林东路这两道街区初具雏形后,成都的单身女郎、宠物以及艺术家最早在这里过起了享乐生活。
20几年来,玉林入过诗,入过画,入过歌。有的东西消失了,新的东西在生长。
玉林很奇特。它的气息是高级的,是文艺的,但它的肉体却是市井的,入世的。在玉林,诗歌的芬芳和王妈烤兔的肉香都一样销魂。
事实上,通篇这些潦草的文字,都配不上玉林。
1、建筑师刘家琨曾经为玉林做过研究,开过展览。这个展览叫做“玉林颂”。刘家琨说,玉林小区从建设时段和规划方法上看,介于传统街坊和当代孤岛之间。
这个社区对成都而言相当于苏荷区之于纽约。
2. “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民谣歌手赵雷唱过玉林。
3. 玉林是生长出来的,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摄影:寻麓君)
4. 街巷之间密布早餐店、蔬果摊、杂货铺、熟食店、鞋匠与裁缝的铺子——每件事都步行可达;
在街的横断面上,衔接着数个以小型公共绿地为中心的居住院落,每一次经过它们,都忍不住往里窥探,看到纳凉的老人、孩子,和猫。
5. “白夜前面,是一个扇面路口,路的右边,是一条窄街。”
——这是翟永明在“以白夜为坐标”一文的开场白。
白夜坐落在成都的玉林西路。15年后老白夜谢幕。有粉丝珍藏着属于那时的记忆。笔记本上写着:他们在老白夜唱歌,跳舞,朗诵诗歌,等待告别。
6. 《新周刊》第一次做成都专题,将成都命名为“第四城”的时候,其中描述成都是一个美女之都:
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这样的印象,据说就是记者坐在白夜酒吧看着外面的街面而获得的。
这件事已经过去16年了。
7. 时至今日,小酒馆在规模上仍然是个小酒吧。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人几乎都曾在这里驻足。
(张晓刚作品:小酒馆之夜)
8. 在小酒馆听一次摇滚现场,充满了仪式感。相当于朝圣。
9. 玉林的白天。
10. 玉林的夜。
(摄影:康康)
11. 曾经,玉林西路的小店里总是塞满了漂亮的衣服和漂亮的女人。
12. 一个网友用脚步丈量过玉林以后说:
“感觉一些人他们的时间过得很慢,比我们慢了五年到十年。碟片店、杂货铺、修鞋店、露天理发……这一切,都与现在的互联网、O2O距离多么远。这些风景也被O2O了,那也真没意思。”
13. 有一年,成都暴雨,玉林被淹。马路上是蹚水走过的狼狈人群,一窗之隔,老码头的堂子里是镇定吃火锅的食客。
14. 来一份王婆荞面里的冻粑,蘸红糖或白糖随意;或者钻进玉洁巷里面,找一家沙县小吃店;甚至踏进一家在芳华街的家族爱恨怪豆花店,点一份加了肉末、热腾腾的豆花儿吃撑;去小巷找一家官记乐山钵钵鸡,然后点一份4元一碗的鸡汤饭趁热吃……
这细碎的幸福,都是玉林提供的馈赠。
15. 玉林菜市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存在。它有三绝。清真肺片,良心水饺抄手,甜皮鸭。或者,王妈烤兔、姊妹卤菜的糖醋排骨、甜皮鸭。又或者:清真肺片、甜皮鸭、糖醋排骨。我至少听过三种版本。
16. 玉林生活广场。在兰桂坊之前,它以促狭一楼之势,与九眼桥整整一条街抗衡。空瓶子、音乐房子,换成我们熟悉的名字,就是张靓颖、王铮亮、江映蓉、徐海星。
17. 玉林二巷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入口,特别是对比街那边的现代与灯火辉煌。但若是找到入口,走进去,这条看起来破旧的深巷里,会有各种意外的惊喜。新鲜好吃而价格适中的水果,各种烧烤、串串、面的老店……
玉林喜欢藏着掖着,喜欢给你惊喜。
18. 你知道的,玉林才不止有二巷。
19. 有人说,玉林早就垮了。艺术家和诗人搬走了,白夜关了,小酒馆在新的地方红火着。老码头和三只耳早就不是美食家推崇的流行地了。还有还有,以前那样多那样时髦的服装店,都一一地关了门。
(摄影:肥鱼)
20. 但是玉林不管。玉林仍然按照玉林的方式存在着。
部分文本借鉴
《刘家琨谈玉林》
《玉林,成都生活的另一种场景》
《小酒馆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署名外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致谢。
你以为你认识成都吗?
未必。
你以为你了解成都吗?
也未必。
街道是城市的血脉和骨骼,
每一寸血脉、每一截骨骼都不尽相同。
这次大榜化身一把手术刀,
带你深入成都的街区,
去解剖它,看清它,体会它。
这些属于街道的记忆、画面、气味、温度,
希望能丰满你对这座城市的爱。
- 上期回顾 -
本文由成都Big榜
(微信号:chengdubigbang)
原创出品。
如需转载请联系谈资君
(微信号:refusefool1)
任何未经授权转载或抄袭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