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路一号院改造事件

给大榜打钱 成都Big榜 2021-11-12



之前的了不起系列

我们把重心放在一个个年轻有趣的人和团队上

这次

我们把“了不起”标签放在了一件事情前面

在这个故事里

既有年轻的海归团队

也有90后社工

还有婆婆爷爷为主的大院居民……

他们共同努力完成的这件事看起来虽小

但这样的尝试就是成都越来越可爱的原因之一



  



了不起的 | 大学路一号院改造



大学路一号院里挂起了小灯,路过的老人家们喃喃自语:“挂灯准备过节嗦。”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节要过,这只是一介工作室和社工们合力帮助社区、改造老居民大院的最后一步。“你们不是说晚上光线暗么,是在给你们装灯。”社工小敏回答。





在几个月前,你很难把这群年轻人的日常和这个老居民院联系起来。


一介是一个集咖啡、展厅和设计工作坊为一体的“新”空间,它的主人张唐和jinger是两位有着高学历的年轻海归,一个学建筑设计,一个学市场营销。她们用咖啡作为引入,在这里办起一个又一个的小展,做最平易近人的艺术(Art for everyone)。


她们的日常是这样的:


位于锦绣街的「一介gallery」

一介小展第一期作品 梁冀騰丨Graphic的「展览会」

一介小展第二期ICHI装置作品Falling Lights

青年艺术家Ruya摄影作品「工厂声明」


大学路一号院则是一处坐落在大学路的高龄小区,巨大的老年活动中心宣告了这里的主要组成人群,天气好的时候,门口的几条长凳上也一片蓬勃——长满了晒太阳的老人。


老人背后的公共区域则和成都所有上了年纪的居民院一样,像是夏天的潮湿土地:总会有一些无法追溯来源的家具和物件如雨后的蘑菇般兀独独地“生长”出来。就算搬走它,没过多久,在同一个位置还是会“长”出其他的玩意来。


这里的日常是这样的:



一介和大学路一号院的日常联系近乎于无,强行一点似乎只有“社区”二字:一介是开在老社区里的艺术空间,而大学路一号院是老社区里的老居民院。


但也正是这“社区”二字,让这看似不搭嘎的两个空间发生了关系。





“迫使”两个空间发生关系的是跳伞塔街道南虹村社区和四川光华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小敏。


当小敏在社区委托下找到一介时,张唐和jinger没有思考太久就一口答应下了这几乎没有报酬的改造邀约。


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大家的心路历程先按住不表,我们先来看看平均年龄90后的团队如何改造老居民院。



改造前,如你所见:过时的斗柜、掉漆的四腿木餐桌……只要出现其中一样,紧接着就会有机麻室淘汰的脱皮靠椅、祖祖都嫌它老的大书桌以及古早味半自动洗衣机蜂拥而至,见缝插针地把并不宽裕的公共空间塞得满满当当。



小区的居民要是想要院落尽头去拿个快递,需要从左边贴着墙绕着走。



要是遇到雨天就更艰难,一半水泥一半瓷砖的地面湿滑无比,一个不小心就会脸朝下贴地飞行(好吧,是我夸张了)。



蓝色的雨棚更是给整个空间蒙上了巨大的滤镜,采光欠佳让人感觉胸闷压抑,阳光再好的天气,只要坐进雨棚的阴影里,大家的脸色显得十分的……嗯,不正常。



老居民院嘛,墙壁斑驳就不用说了……



院子里飞来走去、到处裸露的电线更是有安全隐患。



从环境、预算以及与居民的沟通结果出发,一介设计团队给出了这样的设计方案:


Before


After


一介和社工深度地参与到了改造中来,从沟通到设计,再到亲自上阵画网格涂墙绘,


他们甚至自己梳理和总结了改造过程中的每一个念头和步骤,并把它们放进了一本名叫《大学路一号——南虹村社区更新计划》的小册子里,这里记录着改造的每一个细节:



雨棚,墙与地:


社区的人情味建立在整洁、美观、有序的基础上。我们将绝大部分的预算用于将原本蓝色的雨棚换成了光线环境更为舒适的半透明雨棚;



将破旧的墙面补修,将凹凸不平的地面重新铺整。



电线,管道:


管道装置将暴露在室外的电线等进行了梳理,将其根据使用需求重新整理,让空间更加整洁美观的同时排除了安全隐患。




地面网格:


我们在地面上绘制了 60 厘米间隔的网格。公共空间里存在大量杂乱不统⼀的家居物品,网格可以在视觉起到整体统一,据有条理性的效果。可以引导使用者以网格为参照,将物件摆放整齐。



地图墙绘:


在现场驻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发现小区的外卖小哥和访客特别频繁,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x 栋在哪里”。于是我们想要不画一个可爱生动的小区地图。因为地图,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所居住的小区,也更具有作为一个群体的归属感与团结感。



(摘自《大学路一号——南虹村社区更新计划》)



最后,他们在改造后的空间里挂起温暖的小灯。


挂灯那天,一介的jinger在朋友圈说:“今天挂上了小灯,居民们开心的。”虽然无法看见她打下这排字时脸上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也开心的。





改造完成的第二周,大榜就跟着一介的小伙伴去参观了拥有全新面貌的大学路一号院。


那是个阴天,但一走到大院门口小伙伴们还是惊了一跳:“豁哟,今天咋个坐那么多人。”明亮的雨棚下满满当当地坐了两排老人,我们从中间穿过,就像在走一场人气很旺的秀。



改造时挪开的物件又搬回来了一些——当然,是经过了一定程度上的“断舍离”之后整齐地摆进了地面线框里。只是,和刚改造完时还是有一些变化,“少了一些东西,也多了一些东西”,一介的凯西说。



少的,是一些无法再次利用的杂物和私人物品;多的,则是居民自发放进空间的植物……



正如一介和社工们所说的那样:居民们真正参与到了“社区营造”中来。


碍于预算的限制,改造工作主要落在了非常实际的地方:为了不滑倒而改造地面,为了更明亮而更换雨棚颜色/挂上小灯,为了更安全将电线收进管道中,为了让大家有自主保持整洁的习惯在地上画满方格……



老实说,当你身在其中但没有人刻意告诉你这里发生了什么时,你会觉得这些改变是很细小的。



但我仍然认为他们做的这件事情很了不起。


首先,他们真正地把看起来距离老居民院的生活很远的“设计”的概念带回了社区,落地到居民生活中来。


一介向居民们展示了原来墙绘不仅只有他们习惯了的花花草草福娃标语,也可以是可爱调皮还具有实用意义的,



展示了电线的整理不是只能横平竖直靠墙走,而是能有更为实用且美观的解决方式,设计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真正能帮助到生活的。



其次,他们让我(也希望能让你)放下了偏见——当场我非常狭隘地问了设计师张唐一个问题:会不会担心上了年纪的居民们不接受这样的审美,毕竟我们对小区改造包括墙绘的固有印象都是花哨且喜庆的。


她显得十分平静: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接受这样的审美,只是不知道除了这样(花哨喜庆的)还可以怎样做,我们没有给他们选择。有了新的选择,他们发现了这样是好的,也就接受了。在这次改造过程中,我们就遇到很多审美很不错的叔叔阿姨,也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改造后的满意度印证了她的话。下班回来的阿姨看到了新的墙绘细细打量:“这不是我们那栋楼的嘛,楼上还趴了只怪兽,好安逸哦”。


我也强行坐在老人家中间尬聊了两分钟,得到的都是诸如“阔以落”、“咋不满意嘛,满意得很”的好评,有个老人还边说边比划:“现在抬头就可以看到太阳,红彤彤的这么大个!”


当然也有不是那么满意的叔叔,但他也不是在批评,而是认认真真地告诉了设计师还可以怎么样进一步改善……


满意和建议都是重要的。


当所有人都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改造中来,都开始思考怎么让设计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时,一介和社工们的目的——希望设计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让社区在每一个主人的使用和关怀下,自然有序地生长——就达成了一大半了。


让设计在社区中发芽,这似乎只是件小事,但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小事。


B:理想中的居民大院是什么样的?

Y:热闹,友好,生活气息浓;有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业态、有可以散步的花园、玩耍聚集的广场、运动游乐的设施。


B: 为什么愿意加入到这样的项目中来?

Y: 一介的初衷就是想要把艺术和设计融入社区。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小孩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感觉很棒,改变可能很微小,但大家是在为共同的“家”努力着。


B: 担不担心居民们不喜欢你们的设计?

Y担心他们不评价我们的设计。设计应该是开放的,每一个居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继续装点或者使用它。


B: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Y: 预算。居民到底想要什么。


B:有没有幸福的一瞬间?

Y:小孩子争先恐后跑来和我们一起画网格;小彩灯装好后,居民们坐在下面笑着说“好像过节哟”;地图墙绘画完后,当再有人问路,他们指着地图指路的时候;设计遇到瓶颈,大家齐心协力开着脑洞笑着闹着一起讨论出方案的时候……等(详见小册子)。



B:请讲一件改造中有趣的小事。

Y:电线管路改造的时候,电工杨师傅的爸爸打电话让他回家,因为工作很复杂、预算的原因也讲了很多价。他坚持要留下来完成这项工作,最终打完电话转身对我们说:“我爸爸允许我继续做了”。


B:最后最满意的是哪部分?最不满意的是哪部分?

Y:最满意的是遇到社工小敏;设计;以及居民从不太关心到最后积极出谋划策并且参与其中。最不满意的部分是预算,想做更多事情。


B:想不想听居民表扬你们?

Y:想!也想听批评。可以温柔地说,鼓励地说,不要吼起吼起说。总之想听真话。




B:简单介绍下你们(社工)和社区的关系?日常工作是啥?

M:我隶属于四川光华社会服务中心,与社区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我们在社区落脚承接政府的各种公益项目,开展公益活动、为居民提供专业性服务。

日常工作主要是和社区居民聊天了解需求、策划活动、编辑微信公众号,还有各种文字材料的编辑,写写写……


B:为什么找一介?

M:从社区书记和社会组织大佬转发的内容中了解到一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找到了他们。

其中一位设计师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日本也看到过、尝试过类似的社区参与。于是,一拍即合。


B:咋个给居民们介绍“一介”的?

M:“专业的、年轻的、有想法的设计师团队,空间打造的设计是由她们去设计哒,比如墙绘——社区地图,归纳整理的地面网格…你们都喜欢吗?”


B:怎么去跟婆婆大爷们聊天呢?尬不尬?

M:都是以尬开始的吧,会先聊天让他们认识我们,了解我们做的事。后来空间打造时天天在院子里晃也就混了脸熟,还会与他们沟通改造方案、后续活动……熟了就不尬了。


B:整个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M:公共空间堆放的杂物。不同的物件来自不同的居民,协调清理杂物很让我头疼,好在经过多次的沟通后,居民自主地就把杂物清理了。


B:有没有幸福的一瞬间?

M:8月有两三个夜晚,设计师们都和我加班到很晚,甚至到凌晨。我们互相鼓励和陪伴,一同协作做好空间打造技术活的工作。

居民们也很暖:张奶奶和我们熟识之后每天都会来空间看一眼,不时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法;冉奶奶看到我们征集绿植,就把家里的九里香树苗贡献出来;还有看到不知道哪位居民偷偷放进在空间里的绿植……

居民微妙的改变和小小举动都让我感受到幸福与值得。



图片来自 @一介  & @社工樊敏



 往期回顾 

元太设计 | 嘿,介绍一堆三头六臂的年轻人给你认识

有点时髦 | 嗯,他们,有点时髦

ZIPART | 成都有群人,就爱拍一动不动的东西

徐悟空 | 啊,这个悟空,喜欢喜欢喜欢

PH7那些去过音乐节的年轻人,都被他们摄取过灵魂

大风漫画 | 来,认识一下这个画娃娃儿的

Icy Tan | 哇,想和这个酷女孩一起去南美



今日编辑 | 第一次真正认识“社区营造”的康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