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委员谈国是
全国政协委员谢伏瞻:如何深入理解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推动共同富裕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水平的需求,积聚更广泛的力量。首先要顺应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保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持续做大“蛋糕”。其次要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加强薄弱环节,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突出工作重点,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完善制度体系,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就是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体现。最后要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一体推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我们也要充分汲取一些国家超出发展水平搞过度福利化,导致公平效率不能兼顾,影响经济发展和公平分配的深刻教训。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具备的条件下,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好高骛远,不吊高胃口,不开空头支票。 (阅读原文)
全国政协委员高培勇:促进共同富裕要力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第一,促进共同富裕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只有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持续不断“做大蛋糕”基础上“分好蛋糕”,厚植共同富裕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二,促进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富裕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收入分配结构。第三,促进共同富裕要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无论是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调节力度,还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抑或是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都要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前提下展开和推进。第四,促进共同富裕要多维度、全方位共同努力。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效益,又要着力从制度安排上促进公平正义。第五,促进共同富裕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不仅要尽力而为,而且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不吊高胃口。 (阅读原文)
全国人大代表蔡昉:重视中国人口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规律性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能够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由此,高质量发展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并相应地对人口和劳动力提出新要求。从经济增长动能来看,要求从要素投入驱动型转向生产率驱动型。从经济增长的需求侧拉动因素来看,要求从过去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转向更加依靠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按照中央要求,我们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任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立覆盖全体居民和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福利体系,既从供给侧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也从需求侧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这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阅读原文)
全国人大代表李培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把握的六个要点
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尤其需要把握好六个要点:一是要通过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拉动国内消费,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持续动力。二是要把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补上城乡差距这个短板,让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摆脱低收入的状况。三是在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同时,也要改进财富分配的结构,加强探索研究财产税的调节方式,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四是在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同时,更加要注重机会公平,畅通社会流动的渠道,健全社会流动的机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五是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完善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六是要大力加强人民的发展能力建设,普遍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增强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发展能力。 (阅读原文)
全国人大代表王巍:百年考古启新程
考古学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最终要服务人民,我们一定会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好考古学发掘、研究、阐释、宣传等全方位的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考古成果。实践证明,中国考古人在学术科研和服务人民的完美融合中,不断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认可。百年考古正青春,百年考古启新程,在中国考古学迈向新百年的宏阔征程上,我们必将在党的旗帜下书写崭新的百年画卷。 (阅读原文)
全国人大代表魏后凯: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富民强国的基石。无论从土地面积、经济体量还是人口规模来看,县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域单元。在我国,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没那么大,主要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和县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阅读原文)
全国人大代表何星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国各民族成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使中华民族成为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阅读原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顺洪:真抓实干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2021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2021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绩,我国是世界各大经济体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8.1%的增长,令人鼓舞。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社会真抓实干、共同努力,2022年我国各项事业能够顺利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取得新的胜利。
全国政协委员赵梅:以史为鉴 一起向未来
以史为鉴,一起向未来。应对当前中美关系所面临的挑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一方面美方要摈弃冷战思维,中美两国相向而行,寻找共同点;另一方面要厚植民意基础,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人类共同价值。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所言,回首历史,中美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造福了两国人民,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展望未来,双方应当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装出发,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道。
全国政协委员钟瑛: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
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的背景下,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实属不易!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还需要再平衡。包括强化内需拉动作用、强化消费和服务业引领作用、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和社会创新驱动力,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 | 唐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