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床案例|他们是帕金森患者,干细胞改变了他们的“颤动的命运”

James 干细胞之父 2022-11-0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为标志性病理学特征。



帕金森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同时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全球约有400万人正在遭受帕金森病的侵袭,其中大多数患者集中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在中国现有250万帕金森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的人患有帕金森,而70岁以上的则为 3-5%。



目前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药物和手术两种。当患者处于症状较强阶段时,可以采用 L-多巴缓解症状。在特定神经元中,L-多巴会被转化为多巴胺,进而缓解患者由于多巴胺分泌不足而导致的运动异常。但 L-多巴使用剂量难以把握,常会引起异动症、关节僵硬等副作用,同时具有成瘾性,大多数患者必须终生服用。


帕金森病是一个无法彻底根治的疾病,辅以药物治疗外,还有以脑深部电刺激为代表的手术治疗等,但传统的治疗手段均无法逆转神经变性,无法增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数目。因此寻求一种从病因上提高神经系统细胞数目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于干细胞的研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法。


1979年人类首次用细胞替代疗法治疗PD, Buttery和Barker(图1)谈及在不久的将来细胞替代疗法将与手术和药物共同治疗PD。


图1

目前世界已有多个国家正在开展干细胞治疗PD的临床试验,很多试验都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使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治疗PD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案例1:某院脑病科收治帕金森病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8.23±9.13)岁;医生为患者行静脉滴注间充质干细胞200ml(内含细胞数量为1×10⁸个),3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5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比治疗前的 UPDRS评分、Hoehn-Yahr评分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此案例来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5例;尚亚细亚,杜菊梅;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MongoliaMedJ2016年第48卷第9期。


推荐阅读:帕金森治疗案例丨61岁帕经干细胞治疗后,手不再“抖”了


案例2:某院收治38例帕金森病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56~89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所有患者均有一侧肢体震颤或活动笨拙。为静止性震颤,伴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部分患者有情绪低落、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所有患者于治疗的第2个周期,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


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均有程度不同的缓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UPDRS评分比较,38例患者移植后UPDRS评分显著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此案例来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分析;季兴 李波 李婛 谭庆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月第17卷第2期。


案例3:患者男性,47岁,主因进行性右侧肢体静止性震颤5年、姿势不稳2年于2010年4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轻微静止性震颤。3年前右手静止性震颤明显,握笔写字及持筷夹物较困难,系纽扣等手指精细活动欠灵活。2年前出现右下肢静止性震颤,走路右足拖地。病情逐渐加重,动作缓慢,重心不稳,经常摔跤,起步困难及慌张步态。


神经系统查体显示:患者意识清楚,构音不良,面部表情呆板,查体合作,近记忆力减退,舌肌震颤,右侧肢体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无肌肉萎缩,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诊断: 帕金森病。


患者入院后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每次将1×10⁷/L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1次/周,4次为1个疗程。患者行第三次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自觉右侧肢体静止性震颤明显减轻,右足走路拖地好转,走路较稳,行4次干细胞移植疗程结束。治疗期间无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病情好转出院。


患者出院6个月后复查,病情明显好转,右侧肢体震颤明显减轻,精神紧张时方出现,能较好完成精细动作,走路右腿拖地好转,走路较稳,可在田间进行重体力劳动。神经系统体检: 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面部表情较丰富,舌肌轻微震颤。右侧肢体无明显静止性震颤,精神紧张时震颤出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此案例来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一例;徐玉 王雪笠 李波 闫佳兰 朱艳霞 李金英 高利涛 魏士贤 冯连元;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 年第21卷第6期


案例4:某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PD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5.3 ±8.8岁;病程1.5~8.5年,平均5.25±2.7年。


所有患者自第2周起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颈动脉穿刺移植。移植周期: 1次/周,共3次为一个疗程。辅助治疗常规给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抗自由基等治疗。
HUMSCs移植前和移植8个月后患者UPDRS评分变化如下表。


表1
HUMSCs 移植前和移植后8个月患者Webster 评分比较。


患者移植 8 个月,经 Webster 评分显示有效改善患者行走姿势、震颤程度,自主运动及坐、起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手部运动过缓及强直的程度得到缓解,可部分程度的改善言语能力。见表2。


表2此案例来源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孙 丽,贲 亮,李 巍,宛 莹;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年10月第23卷第10期。1:1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静脉滴注、鞘内注射、颈动脉穿刺的移植方式,干细胞均能对PD患者的病情起到缓解甚至治愈的作用。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多种途径来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实现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希望。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