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干细胞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自闭症的研究进展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
现有的数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发挥作用,大多只能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因此,急需新的医疗手段来治疗缓解。
多巴胺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该学说有不少支持的证据。如长期使用可卡因或苯丙胺,会使一个无任何精神病遗传背景的人产生幻觉和妄想。
简单来说就是精神病患者的神经递质与多巴胺出现了分泌紊乱的状态。分泌多了出现精神分裂、狂躁症等。分泌少了出现抑郁症、自闭症等。而各种分泌物质的紊乱造成各种不同的精神疾病。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活性因子,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细胞凋亡、细胞替代等机制实现对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作用。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高致残率的严重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如神经干细胞的发育障碍、免疫功能减退、增殖水平降低引起神经网络失衡等。
其发病包括阳性症状(妄想、幻觉、兴奋等)、阴性症状(情感迟钝、情感退缩、情感交流障碍等)和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发展成需要终生服药的慢性病。
【注】HAMD量表评分:(1)痊愈:HAMD<8分,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2)显效:HAMD评分8~10分,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情绪基本稳定;(3)有效: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0~18分,部分症状好转,情绪稍有改善;(4)无效:HAMD评分与治疗前无差异,症状及情绪均无改善。
另外,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显著降低,说明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观察组的5-HT、N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增高,尤以BDNF增高最为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细胞疗法防治抑郁症疗效更好,具有对因治疗的优势。【注】BDNF可调节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及突触的形成,可当作神经可塑性的标志。
该案例说明干细胞疗法具有对因治疗的优势,从疾病根源进行调理修复脑损伤部位,推测可降低疾病复发率,预防抑郁症自杀倾向。结果发现,干细胞治疗后所有受试者的自闭症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例如,2名受试者能够熟练完成吃饭、穿衣、洗漱和如厕四个方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精细动作;1名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理解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免疫对大脑,特别是海马的神经发生有抑制作用。而间充质干细胞则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发挥抗炎效应对抗这种抑制作用。相信未来间充质干细胞将在提高治愈率上为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