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大机制证实: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James 干细胞之父 2023-01-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疾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PAD)和肾病病理基础,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普遍。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由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研究 ,首次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患病人数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估算2020年全球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近20亿人,而估算我国有近2.7亿!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为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主要影响动脉内膜,是由于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导致动脉变窄变硬、弹性降低、阻碍血流,继而造成器官缺血损伤它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以血管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失衡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与衰老相关的慢性退行性疾病。
目前研究发现,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进展和破裂等各个阶段。

AS的发展是一个缓慢持续进行的过程,初期动脉粥样硬化常无任何临床症状,通常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血管壁上沉积着的“小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使血流被中断,会诱发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1、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2、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卒中(中风)、短暂性脑缺血;

3、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

4、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5、发生在下肢,则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除去年龄和家族病史外,具有胆固醇水平异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吸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的可以用他汀类药物干预,症状严重时也可以经外科手术(俗称“搭桥”)或介入(俗称“放支架”)方式来干预。


由于临床使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存在肝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如何攻克它成为临床医学的研究重点。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一直在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而干细胞的出现为这一难题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干细胞为调理动脉硬化提供新途径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医学专家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以通过分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发挥其独特的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用于包括AS、心肌梗死、下肢缺血损伤等的改善和修复。细胞疗法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




发表在《Regen Med》杂志上的综述对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潜在机制进行了详尽介绍。


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临床试验中研究最广泛的干细胞,已被证明具有旁分泌作用,能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修复受损组织和支持造血的功能,能有效修复和调节血管损伤、血管炎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MSC对AS的作用


另一项发布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项报告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该研究试验以《间充质干细胞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报告主要成果:


1、降低T细胞的免疫反应;

2、有效改善血脂异常;

3、把导致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大小减少了33%。



(a)主动脉根部三瓣膜区域病变大小(红色);

(b)巨噬细胞含量占总病变面积的百分比(紫色);

(c)T细胞数目(箭头指示);

(d)胶原含量占总病变百分比(蓝色)。


干细胞具有向损伤部位趋化迁移及免疫调节的特性,能够加速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改变单核巨噬细胞的重构性、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及参与免疫抗炎等,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提供新的思路。




 干细胞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4大机制 



科学家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干细胞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修复受损组织和支持造血的功能,对血管损伤、血管炎症具有有益的修复调节作用。


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中也阐述了干细胞用于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第一作者总结了干细胞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4大机制:


1、减轻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触发因素是内皮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可增强内皮细胞分化,提高内皮细胞活力,恢复内皮功能,加速受损动脉内膜的修复过程,减少或消除斑块的堆积,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2、降低血清脂质水平


高脂血症是一个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三项动物试验表明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试验血清脂质水平,从而减少斑块中的脂质沉积,专家通过对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8周后数据表明,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了33%。



3、清除炎症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危险因素包括衰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肥胖。在过去的十年中多项相关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


4、提高斑块稳定性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小斑块的体积,但是斑块大小并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评价指标,还必须考虑斑块稳定性对破裂风险的影响。斑块破裂和随后的腔内血栓形成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



 综上所述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内皮功能障碍、降低血清脂质水平、抗炎并稳定现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使得其成为有效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的理想选择。


近10年临床试验证实:干细胞移植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炎症的介质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随着对干细胞临床治疗的进一步研究,相信未来将造福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参考文献:

[1]Frodermann, V., van Duijn, J., van Pel, M. e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duce Murine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Sci Rep5, 15559 (2015). https://doi.org/10.1038/srep15559

[2]黄培锋,姜希娟,孙英新,甘家丽,黄洋,曾妙,于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01):93-95.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