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医药行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多大差距?预计还要多少年才能追上?

乘风印象 乘风印象 2024-06-04

中国医药行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天然存在积累上的差距

中国医药行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形成,首先是因为积累的问题。国内药物研发起步晚,国内现在知名药企基本是八十年代才开始崭露头角。1979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才正式成立,这之前的医药管理极不成熟。

再看看人家辉瑞,1849年成立,至今173年。默沙东1851年就开始在柏林制作与销售药品,至今171年。强生创立于1886年,至今136年。诺华公司的前身最早成立于1758年,至今264年。武田创立于1781年,至今241年。

对比一下中国的知名药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至今52年。扬子江药业集团创立于1971年,至今51年。修正药业集团成立于1995年,至今27年。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至今28年。

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注重积累的行业,这种时间上的差距,其实也是发展机遇上的差距。以辉瑞为例,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对药品的需求不亚于军火,辉瑞抓住了机会,向北军提供酒石酸、碘、吗啡和氯仿等产品。1868年,辉瑞的营收比战前翻了一倍,生产线也大幅扩张。

二战期间,英国伤亡惨重,英国政府向美国求助,希望共同探索量产青霉素的方法。考虑到辉瑞此前量产柠檬酸的经验,美英政府在1941年接洽了辉瑞,默沙东、和铂以及施贵宝也参与到了青霉素的生产研究中。1944年,青霉素大规模量产顺利实现,辉瑞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二战期间,辉瑞向盟军提供了大量青霉素,诺曼底战役期间,盟军携带的青霉素有90%来自辉瑞。

这之后辉瑞又于1949年发现了土霉素,1950年,辉瑞的总销量达到6000万美元,土霉素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FDA的许可,并在两年里贡献了42%的营收。1957年,辉瑞在英国的实验室正式启动,这个实验室在后来的岁月里为辉瑞贡献了不少重要药物,包括伟哥和降压药络活喜。

以上这些都还只是辉瑞发展历史的一部分,在经历了美国内战、一战、二战的洗礼之后,辉瑞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制药企业。70年代到90年代,辉瑞的营收从10亿美元增长到70亿美元,研发预算却从1971年的800万美元增长到1981年的1.79亿美元,再增加到1991年的7.57亿美元。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医药企业才刚刚起步。

1998年中国才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步入正轨。这段时间能敏锐意识到做仿制药就很了不起了,因为仿制药也是需要技术和资金的。这之前研究数据、申报资料都很简单,就几十页纸,很多工艺还要靠手写。这个时候欧美日早就上市很多新药了,就是现在很多还在仿的药人家四十年前就上市了,起步落后一百多年,没有那么容易追赶的。


在研发投入上,中国医药行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在一个量级

除了发展时间、发展机遇方面积累带来的差距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前面讲辉瑞的时候,提到过的投入的问题。以强生为例,其在2020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达121.59亿美元,是当年中国药企中研发投入最高者百济神州的10倍。2021年辉瑞的研发费用高达138.29亿美元(960亿元人民币),2022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86.93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A股及港股上市医药企业中,研发投入过亿的有247家,合计超过1300亿元。其中,25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以95.38亿元领跑;超八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30家同比增长超过100%;31家超百亿营收企业中,12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0%;29家企业研发人员数超过1000人,7家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重超过50%。

也就意味着国内上市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总和也就只有一个美国辉瑞差不多水平。一方面我们在追赶,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知名药企并没有停下来等我们。以这种投入上的差距来看,在原研药方面,我们可能还会越追越远。据国际权威机构麦肯锡的数据,美国对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贡献超50%,而中国还不足8%。


制度才是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制胜的关键

积累和投入已经客观上已经存在的差距,它们代表的是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完全意味着未来中国医药企业无法超越欧美等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相关的制度,美国在制度上对医药企业是非常保护的。

比如说美国的医药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在申请专利后的20年内,任何公司都不可以仿制等等。所以在美国,哪怕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药企还是有很大机会收回成本的。美国的制度是非常鼓励研发创新药的企业赚大钱的。不过中国目前也在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步伐,一方面要让研发创新企业赚钱,另一方面也要让优秀的仿制药企业赚钱。

因此,我国政府在2018年后做了两件事。其一是,改革药品审批制度,让创新药能够快速得到审批,进入市场。其二是批量采购质量不错的仿制药,让仿制药的价格降下去的同时,也能让仿制药企业快速去库存,现金马上回流。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等等,都是在这个机遇下上市的。

不仅美国,我们邻近的日本在医药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医药强国,拥有武田、安斯泰来、奥林巴斯,岛津制作所等医药强企。正是强大的医疗基础设施的支撑,所以日本国民人均寿命多次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医疗机构,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国立,公立和私立。如此,便形成了由私立到公立,最后再到国立由低到高的分级诊疗。

日本的私立医院很多都是传承了几代人的小诊所,虽然规模不大,但却都有某种专长,且价格亲民。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疗产业虽然发达,但市场私有化严重。服务虽好,但一般人享受不起。所以每一个医药强国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结合国内客观的经济、科技环境,将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优势特点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道路。


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保持乐观心态

国内医药行业要发展,除了积累、投入、制度以外,还面临着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医保资金严重不足,不过好在医保费用总体支出还是增长的,而且医药集采让医药公司更专注于医药研发,而不只是销售推广。但同样也是因为集采医保谈判,不管是新药还是仿制药都很难赚钱。而国内医药产品出海,也面临诸如政治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所以综合来看,中国的医药行业要追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如果他们能停下来等我们,可能三十年就够了。问题的关键是人家不可能停下来等我们,所以我觉得在经济、科技保持稳定发展,制度支持医药行业的前提下,我们至少也得五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追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