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晶:上屋顶的执念
当一个建筑占领了自然的一块地时,它对应的屋面基本等同于被占领的土地。人作为动物,无论爬到山上还是屋顶上,都会有一种生理兴奋。
代建公司借口造价不够,要取消屋顶绿化。我说不行,屋面必须是绿色的。于是他们就刷了绿色的油漆。
我们并没有突破教育建筑的规范,我们只是突破了人们对教育建筑的习惯。
缺什么我们就应该补什么。所以我当时觉得既然缺自由,那能不能在规训的前提下,给予一些可以选择的自由。
本讲座是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所主办的“理想校园”主题下“海洋路中学”和“云龙路中学”两所学校的设计竞赛相关的系列学术分享之一。由周榕老师任主席的学术委员会来负责策划与统筹。
本次竞赛的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6日,在赛制上专为年轻建筑师设置了“少侠组”的PK机制,欢迎广大建筑设计师踊跃参与。
详见链接:《理想校园华山论剑》
本篇为张佳晶老师分享《上屋顶的执念》。知识雷锋将从今日开始陆续推出5位老师的专题讲座,请持续关注!
周榕老师导语
锋会专场主持人:周榕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国内,我认为乃至全球,校园设计最好的五位建筑师。过去十年,他们在校园设计这个领域,应该说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典范。我可以不夸张地说,你再找出和他们同等水平的建筑师是可能的,但是你要找出五位是不可能的。
今天之所以,知识雷锋能够把五位聚集在一起,不是请他们来炫技,而是要开启我们新的天府新区理想校园的行动。
我们希望他们五位既往工作的成果和思考,能够为我们的理想校园行动 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既是认知的平台,也是思维的平台,也是一个创造的平台。我们的工作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他们用之前十来年创作实践搭起的舞台上面,开始新的表演。
同时这五位建筑师,也是我们这次理想校园竞赛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可能是我们未来的评委。
公正性是我们国内设计竞赛非常稀缺的东西。所以我们这次天府新区的理想校园行动,我们要大量供给稀缺资源,提供公正性。我想,这五位建筑师的工作,代表了过去十年中国校园建筑的最高水平。在未来十年里面,未来的岁月中,更年轻的建筑师是不是有机会去挑战他们、超越他们,我们这次理想校园竞赛就是最好的机会。
我也希望我们中国有新生的设计能量,能把这五位建筑师提升到的平台有机会再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也希望各位有志于参赛的青年建筑师,积极踊跃参加这次竞赛活动。
我们不仅有已经公布的两所学校,我们未来还会有更多学校和其他项目。成都天府新区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竞技场,我们在未来也会举办一系列设计竞赛,包括城市中方方面面的竞赛,大到城市的街区乃至城市的设计。所以这里面有特别多机会等待大家,希望大家能长期关注我们的活动,从理想校园开始的一系列活动。
感谢五位建筑师的精彩分享,谢谢大家。
张佳晶老师分享
我们这个题目叫《上屋顶的执念》。
上屋顶的执念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在周榕老师邀请讲教育建筑的时候,我也在想、包括在视频里面说,教育建筑设计的重要的点和灵魂是是很难回答的。但是它也因此激发了我去想象一下我那些建成的和未建成的学校的一些共同点。
那么我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规律——我特别喜欢上建筑的屋顶,那么无论是在上海的低密度,还是在深圳的高密度的设计中,都有一个对上屋顶的执念。这个执念我也分析了一下,可能是一种作为动物的本能。
当一个建筑占领了自然的一块地的时候,它对应的屋面其实基本等同于被占领的土地。所以当人作为一个动物,无论爬到山上还是爬到一个屋顶上,都会有一种生理兴奋。相信可能各位老师和一些同学们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每次到一个屋面的时候都会很开心。有一些影视作品,也会把一些特别的故事场景设置在这些屋顶发生,包括《武林外传》,包括《无间道》这样。那么这种兴奋可能也对我设计的潜意识构成了一些支配。
01
上海嘉定区德富路中学
那么第一个项目,是我好多年前,大概2010年到2016年设计建成的嘉定德富路中学。
如果以上屋顶为线索的话,当时我们营造了一个就是莫比乌斯圈一样的、那种灵动的、特别复杂的、特别随意的屋顶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是怎么形成的?因为在2010年时的学校设计,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比现在的教育建筑要保守很多。那个时候的学校设计无论从布局,还是从建筑形象,还是从教室的形状、教室的布局、中走廊和连廊的做法,都是非常具有那个年代的特点。
那么那个时候我也比较年轻气盛,对这种行列式的这种有着强烈的厌恶,放眼望去那些被行列式刷新的城市,感觉像被某种力量“降维打击”,一般的这种形态是有强烈的反弹的。
所以当时我在接到这个学校项目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打破这种单程思维,或者单程运算的一种交互方式,希望学校营造一个师生们可以是无序、自由、多层交流的一种空间方式,那么围合式是它的一种方式。但是当时想做这个方式的时候,也面临着规范遵守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主要的教室在那个时候,包括现在我们主要的24班的教室,它必须大致是南向。因为在上海市是冬至连续日照要三小时,这是一个非常严苛的规范。
我们就把红、黄、绿这三个颜色,就是必须朝南的功能空间放置在南向,那么教室就放在朝南。那么有一些比如说我们的报告厅、美术教室、劳技教室、实验室,它们没有规范要求有日照,虽然说我们在习惯上还是想朝南,但是既然是规范没有规定它日照三小时,我们就把它放在了东西向。也就是说,我们把建筑划分为三横和三纵——三横是日照需要满足的,三纵是日照不需要满足的,这样构成了一个田字型布局。
直播间里的各位职业建筑师和学子们,都要知道,这个布局当然就是说我们这样简单的改变,其实它隐含着某些部分的日照的依然不满足。于是为了让日照能满足,我们对建筑的高低进行了重新的运算,也就是说德富路中学也挺符合今天跟袁烽老师讲的话题,其实它是一个理性运算之后的结果。
那么有些地方降低、有些地方抬高、有些地方架空、有些地方取消……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新的形体,那么这个形体的预设参数就是我不做行列式。普通的这种廊式的教学楼都是中走廊、或者北走廊、或者南走廊,它们都属于单廊式。为了追求这种自由交互的呢,我们创造了一个双线网格,附加在这样通过日照跌落出的田字型中,这样的话它带来了整个学校的这种自由交互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多。
同时这个学校占地多大,我就提供了多大的屋面活动空间。因为它的高度变的只有1到3层,而且所有都是通过这种跌落的形体串联的交通,组织好所有的屋面的一些活动。那么这些活动可以直接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现在小学生初中生都有的苦恼。原来下了课之后,打铃去这个操场呢,我估计得跑2分钟,然后再回来呢也很不尽兴。那么如果就近都有一些屋面的,或者有一些活动的加宽的空间、加大的走廊这样的空间,那么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愉快的。同时那种上屋面的那种执念带来的生理愉悦,也会让这个初中生得到一些释放。
但是它带来的难度就很多,在2010年的那个时候,我们做这个方案的时候饱受质疑,一直被诟病,说我们的交通有问题,说我们的消防有问题,说我们日照有问题。我们只好逐项去对应这些东西,那么当时我们也说,我们并没有突破教育建筑的规范,我们只是突破了人们对教育建筑的习惯。这张图是当时为了给审图公司解释,我是如何解决消防式楼梯和漫游式楼梯的一种关系。
这张照片是去年年底在德富中学投入使用三年之后的一张航拍的照片。看得出来,我们对一个学校建筑后评估,也经常很感兴趣的。就是对自己设计的房子,不只是在建好之后拍一点那种美丽的照片。我跟校长交流,问问他比如说改了什么,比如说封了某个阳台的窗、封了某个廊道的玻璃,加了某个连廊。我的设计中的一些错漏,比如说当时,我当时觉得这个跌落式的后面这个3层的教室(画面右下角),它可以通过楼梯下去,你能在没有被雨浇到的情况下走到别的空间。但是,实际人的行为是喜欢从屋面上直接走过去。所以这个学校的校长呢,就加了一个轻钢结构的膜结构,那么这些都是对我当时那些算法的一些修正,而且这种良性的改进就像一个设计程序的补丁一样,非常愉快。
这张是在2018年上海暴雪那一天,我们的摄影师刚好住在嘉定,他就不失时机地拍了一个最像开始方案模型的照片。可以看出来我们整个的这个方案,希望把所有的1到3层的屋面,全部开放成给学生就近活动的,或者是未来拓展的这样一个空间。
而且那个学校的校长在某些评估点上,建了很多他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有的地方加了个篮球架,有的地方搭了个雨棚,下面做一些活动室,有的地方还做了个网子,加建了一个那种就是航拍的训练的空间……所以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种互动呢,也是对上屋顶这种执念的一种肯定。
这张是在旁边的房地产的楼上来拍的照片。我们当时设定的是橙色部分是硬质活动场地,绿色部分是3楼的绿化活动场地。
这个绿化活动场地,你可以提供很多,比如说种一些农作物、种一些花草啊、提供一些劳技的场地啊、提供孩子们有一些更多样空间……但是因为这个学校特点是典型的中国公立学校,造价有限,都是某政府公司代建移交给教育局,并不是先认识校长的那一种做法,所以导致代建公司为了完成任务,就借口造价不够,需要把这个屋顶的绿化取消。那我说,绿化取消不行,屋面必须是绿色的。于是他们就刷了绿色的油漆。
这个学校特点是,它几乎所有的楼层都是畅通无阻的,那么让初中这种年龄的孩子可以跑来跑去,然后可以很近地去活动,非常自由。同时,他们也会享受到空气,会非常非常开心。尤其是在这种疫情时代,这种大量的室外空间,其实是这个学校一个很大的优点。
那么,其实这种设计在当时也是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比如说走廊管线和空调机和这种冷凝水管和雨水管的暗藏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设计其实看上去结果也挺简单,但其实设计密度很大。在现场,你看不到一根外露的雨水管和冷凝水管,你看不到一个空调的外机,那么它们全部基于这些详细的节点设计,包括这种我们梁板倒置式的反结构,包括我们通过柱子的错位来预留空调管进入房间而不被看见,所以这个当时还做得很辛苦的,但最后结果就会呈现相对干净的结果。
那么这张照片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摄影师拍出这两个孩子从风雨操场的这个夹层跑向教室。那么这种照片其实就是当时我们设计师最想看到的一种状态。
那么刚刚讲的,这是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建成的关于上屋顶的执念的德富路中学。
02
深圳福田区新校园计划——福田中学
第二个项目,跟这个有关的是,我们几年前参加的一个福田中学的学校竞赛。这个竞赛,当时也是很多著名的建筑师都参加了,我们也有幸被选入了六家中的一家。
我跟袁老师为什么容易有一些共同语言呢?因为我思考问题,都是有一种人脑参数化的思维,就是说当外置条件和外部输入端的那些数据产生变化之后,输出端的那些结果和手段应该有很多打破传统的做法。比如说德富路中学是标准的,容积率不超过1的一个传统的教育建筑,而福田中学是一个拥有400米的跑道、容积率连地上地下已经达到二点几——也就是四万八的基地要容纳一个400米跑道和12万平米的建筑计容和不计容的面积,那么意味着它已经是一个超高容积率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做法可能就失效了。于是当时我们采用了一种打分制,就是我们把这种场地可能性的多种比较就集中在三种可能性上。
比如最右侧呢,把这个操场架空个比如说8、9米。一般来说操场抬升8、9米,下面会释放出很多这样的空间,那么就再把一些校舍放在一侧。比如说我们整个提升了就5到9米这样的一个空间,那么我们对这里面优点缺点进行一些打分。如果是两侧放建筑而把操场放在中间,那么它的优缺点我们下面也打分。
当然,打分的标准是跟它这个操场的质量,这个教室的采光是不是最好,包括对分期建设,对城市的影响,对下面原有地铁规划线的预留,包括对可能将来教学空间的一种拓展……都进行各种比对。
我们最后选择了左边这个方式,提升操场22米的方案。为什么呢?我当时在想在这个学校里面,提升操场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条件的时候。我就会分析,当一个操场在地面的时候,它的下面是地下室,因为它一定是建在一个建筑的上面。
当它提升5米的时候,那么下面是个1层多的建筑,那么1层的建筑就会面临很多中间通风采光很差的。当你提升到9米的时候,这个情况被改良,但是下面依然还是建筑,就是可能有局部的通风采光得到了解决,但是作为无损的操场是很难做到的。当你继续提升,这个操场提升到20米左右的时候,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提升到5米,下面是暗的,提升到9米,下面是有些亮与暗的,但当你提升到很高的时候,下面就变成了一种巨构式的建筑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大的房间,那这个房间就有侧面的通风采光,下面反倒变得明亮起来,反倒变得通风非常良好起来。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采用了一种逻辑推导方法,就是说把最需要日照满足的60个班(绿色就是60个班)全部朝西,朝西是满足规范的。同时朝西是深圳一个巨大的公园绿化,景观非常非常好。然后日照呢,你几乎就可以把这个因素刨开在外,不用再去计算叠加日照,也不用再去考虑什么间距的问题,那么一切全部解决了。
然后这边用了四个主要的单体。就相当于这个房子的大前厅阳台,中间就是我们的起居室卧室,这是后院,只是他有一个顶而已。把这个顶当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发现,反倒是不压抑了。
那么,从这个纵断面可以看得出来,它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果是,这么高的容积率的这个学校,除了宿舍以外,里面没有一栋高层。那么这种极端的做法,会导致其他所有规范执行的方便,因为它没有高层。对建筑来说,这就意味着很多问题非常简单。同时,操场和教室之间的噪音影响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然后它就会营造这样的一个半室外空间——我们左侧的是一个4层的教学楼,上面是20米高的一个操场,然后在教学楼和操场之间,我们通过拉开一个距离,产生一个完全自由的采光和通风的“高窗”。中间是我们的戏剧中心,其它各侧都是我们的STEAM中心、研发中心和其他的一些东西。
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从地下2层到地下1层,到地面的、上万平米的、有顶的超级风雨操场。那么这个超级风雨操场,在深圳这种多雨、炎热的这种城市里面,它对学校的这种好处是巨大的。
也就是说,我们释放这样的空间,同时也解决了一个难题,同时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筑造型。我觉得这就是输入端算法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
那么,它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当你在这个朝西的宿舍时,会看到一个壮观的这种福田区的城市景观、非常宽广的绿化和一片可能足够留在记忆中一生的巨型操场。而且这个操场是无损的,非常非常干净的,跟教学空间完全脱离开的。同时它提供了之前说过的,人上到屋顶时的那种兴奋感,这对青年人可能会是一种非常难以忘怀的情景。
当时我们参加了这个竞赛,最后可能也只入了前三名,但是我们也觉得参与可能比结果更重要一点。我们也提供了我们独特的思路,而且为教育建筑设计,提供了一种别人没有想到的可能性,这个我认为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贡献。
03
深圳福田区新校园计划——石厦小学
那么第三个屋顶相关的就是我们这个图片,类似这种纪念碑谷游戏的一个学校。
是在新校园计划之前,我们做的一个竞赛。但是这个竞赛呢,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持续,但是我们还是因为兴趣把这个方案做完了。
这个竞赛呢,密度容积率已到极限,高密度学校设计中按照常规办法满足间距和日照几乎没有可能。我在飞机上就想这件事情。教育建筑的日照规范在深圳还执行,这本身就是个很可笑的事情。但是既然是规范,我们就必须要遵守。
那么一个日照规范、一个25米的间距规范,我们必须执行。那么我们把这个负面清单先列好之后呢,就在想:日照在间距不够的情况下,如果变成一个巨构,一个楼哪里的日照会最好呢?毫无疑问就是屋顶的日照最好。
我当时就设想,如果我错半层,24个班或者48个班这样的一个教室的话,是不是就把所有的日照问题都不用间距来解决了?因为错半层之后,它日照就完全就算通过了。而噪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错层和窗的不对位,或者单一开窗来解决噪音问题。那好处是什么呢?它就释放了所有的屋顶,也就是每一个后排的教室都可以到前排的屋顶活动。
那么同时这也意味着——占地5000的建筑就还给了接近5000的屋顶活动空间,同时也解决了,高密度学校的众多学生所需要的大量室外空间。那么,这种就近活动、不干扰别人,甚至有自己班级的领地,甚至可以拓展一些符合深圳天气的室外活动区和讨论区,甚至可以给学校增加一些比如说比较简单的、弱的结构的一些搭建……那么是不是就最大限度地缓解了高密度的压力?
所以当时我就是很自然的这么做了。在这个后来就成了这样一个类似纪念碑谷一样的屋顶示意图。这个示意图,其实我们自己很开心,就是想通过这种复杂的高差,这种细碎的空间,营造一个纪念碑谷般的童话世界。那么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可能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这些小学生们在屋顶这种大量活动的时候呢,其实老师都看得见的,虽然是一个露天环境下,但并不危险。
那思维方式就是把负面因素先处理好,那么其他的就都很简单。
那个操场,我觉得还是AI思维的一种结果,我通过初始条件的不同,通过对规范中一些边界的解读,通过方法的选择,通过对正面负面的取舍关系,最后得出一个可能我们想不到的结果。但它又暗含着一些合理性。
包括从这个操场角度看到的这样的学校,是应该说是我个人当时都比较兴奋的情况。
那么关于中间的采光井,尤其在深圳,这个是非常容易而且理由很充分的。可以让下面的采光通风都变得非常好。可能在北方,我未必敢这样设计。在深圳,当然在何健翔老师的佳作里面,我也看到了很多类似的这样一个空间。那么,当时我们也为此打印了一个3D模型。
总结
这个题目叫《上屋顶的执念》,那么这个执念,我在我三个案例中,也基本上找到了一个共性——无论是高密度还是低密度,当我们的建筑占有自然土地的时候,其实等面积的屋面是可以被利用的。同时这个被利用还会释放和疏解一些学校在日常活动空间的缺失,也可以增加我们教学的多样性,也是我们希望对自由的一种呵护吧。
大概就是这样。
对谈
周榕:
谢谢张佳晶老师!虽然中间被袁烽老师技术封锁了几次,但是我们还基本能感受到你这个作品里面扑面而来的一种气息。因为虽然你话里全是AI、全是参数,但是我觉得你心里都是诗意,对于设计有很强的一种想象力。我觉得你完全是利用了规范,或者说是用这被强行挤出来的一点很稀薄的创造空间,但却创造出很浓郁的诗意。这个是我最直接的感受。
当然,其实在你讲的这些上屋顶的这个执念里头,虽然后面两个是不是都没有实现了,有点可惜啊,我还是希望你有机会能够在我们成都的天府新区、理想校园里实现一下你的理想。那么前面这个德富路中学,我不知道是不是你那个窗外女孩走过窗前的那个学校。
张佳晶:
对,是那个,你在网上还提过。
周榕:
当时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因为我觉得你那个关注点还是颇为不一样——你关注的不是从上往下看到的学校应该在一个什么系统,你关注可能是对学校里头的那些孩子,比如青春期的小男生那么怦然心动的那一个瞬间。这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你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考虑,跟常规的建筑师考虑的问题不一样。
那么具体到德富路中学,我觉得很有意思一点在哪儿呢?就是我们在这么一个规整排布的学校里面,按理说,常规的路径是比较单调的,下课后要在最短的时间要,从操场上要跑回到教室里面。但是我注意到,你其实提供了另外的路径就是绕路爬到屋顶,进到院落,最后再过去。它会有一种更多样的、更非常规的选择,那你是不是觉得更有选择性的校园生活就是更好的校园生活?
张佳晶:
我是这么想的,我对校园建筑的理解跟对很多其他建筑理解都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时代——或者这个现状——它缺什么,我们就应该补什么。比如我们的身体,你是缺运动,还是缺营养,还是缺维生素。
现行的这个建筑、我们的学校建筑,它缺的是自由。就对学生来说,我们这个前面十几年的,除了那些优秀的学校设计以外,大部分都是规训为主。那么缺什么我们应该补什么,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既然缺自由,能不能在规训的前提下,给予一些可以选择的自由,所以当时就设定了这么一种方式。包括双廊设计在那个时候也很少见——就是一个走廊南北都有走廊,就让你可以随便跑。虽然浪费了一点公摊面积,但是我觉得给学生拓展了很多这样的空间,包括屋顶全部都是缓坡能走通的这种方式也是让他的选择变得非常多。这些也是前面我说的,对自由的一种追求。
你问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说虽然我一直提 AI但其实也融入了很多自己个人的东西。我是这样的理解的:人也是一个AI,当我们自己在解读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也经历了算法和数据库。当我把我的这个算法数据库以AI的形式前置的时候,可以运用AI的方法,但是我前面的方法是AI的思维方式。所以我觉得可能也是可以结合的。大概就这样。
周榕:
我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啊,因为我们常规的这种校园设计,就跟我们很讨厌的父母是一样的——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打着这是最好最高效率的名义告诉你,这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从你的设计里面,我们能看到未来校园的一个更多的可能性。至少保留有了一种希望感在那里面,所以当时福田中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最后没有被选中,非常遗憾。希望有机会能够实现啊!
那好,由于时间关系,张老师,那我们就到这儿。感谢张老师。
张佳晶:
谢谢,谢谢。
竞赛报名中,等你冲榜!
详情请见:《理想校园 华山论剑》
推荐关注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