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特辑 | 社区花园VS城市生境
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
我们身边有密密麻麻的高楼、汽车、人
但却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动植物
不禁要问:它们去哪里了?
它们生活的家园被城市化建设挤占了
无家可归的它们不再出现在我们身边
但其实每一个物种都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飞鸣的鸟儿、翩跹的蝴蝶、勤劳的蜜蜂、慵懒的青蛙......
这些生命共同构成的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美丽的家园
基于一种让更多城市生活人群找回自然共鸣的假设,我们尝试在城市中结合着人的需求和动物生存空间设计营造了虹旭生境花园。项目在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委的支持下,四叶草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合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四叶草堂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的第二个生境花园项目,它的落地实施,意味着我们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合作共享的方式探索出在社区空间中积极营造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同时结合我们在社区营造的探索实践,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形成可持续参与的花园管理机制。
改造回顾
在改造之前,这里是一个偏僻角落,作为一个临时停车场和垃圾杂物堆放地,隐藏不少安全隐患几乎无人驻足欣赏。基于虹旭小区及周边资源环境的调查,我们发现这里其实靠近上海动物园和外环绿带,生态基底良好,它可以成为很好的一个链接这两个生态斑块的廊道或者中转站,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营造一个自然安静和轻度活动的场所,所以考虑打造成结合着生境功能的社区花园。
改造前场景——堆满各种杂物垃圾乱停车的地方
改造后——可供孩童玩乐、居民种植、休憩交流、照顾动物的社区花园
营造理念
在这个项目上,考虑社区属性,为了充分激活场地的完全功能,创造一种“社区花园+”的生活,我们围绕着场地主要贯彻社区营造和居民参与的理念,同时这里是“兼具栖息地功能”的花园,即花园具有生境功能,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护所等生存环境;利用这种形式,让大家可以在家门口参与园艺种植、休闲交流、健身疗愈、自然观察等类型丰富的体验活动。
改造完成后,这里变成居民们热爱的乐园
居民参与共建
在这个社区花园改造完成之后,为了让社区居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使用、维护这个花园,我们开始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虹旭居委等策划组织一系列的居民参与活动,为社区志愿者积极赋能,先后开展志愿者培训、公民科学家讲座、一米菜园种植、生态堆肥、自然观察技巧讲解等活动,让居民可以多维度地了解这个社区花园的丰富功能。
在之前的系列活动中,居民们逐渐认识到这个花园的价值,在不断参与中增强了跟社区花园的黏度。这次疫情,更是让大家不断反思跟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积极践行可持续生活,照顾地球,因此在世界地球日这天,我们通过设计“生态池营造”的活动,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在花园中生态池的重要作用,通过种植丰富的水生植物让水体具有自净功能,减弱大家因为认知模糊而产生的质疑,比如容易长蚊子、发黑变臭、对小孩产生危险等问题。
改造后的生物多样性
在虹旭生境花园中,有干净的水源、丰富的食源、安全的庇护所,而且这里种植了大量的乡土植物,如桑树、构树、乌桕、竹叶花椒、接骨木、蓬蔂等,尽可能保证植物的选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较和不具有入侵性。营造完成后,鸟儿及动物们很快在此安家,在这里已经观察监测到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麻雀、北红尾鸲、暗绿绣眼、黄腰柳莺、红胁蓝尾鸲、鹊鸲、白眉鸫、灰喜鹊、凤头鹰等10多种鸟类,还有赤腹松鼠、黄鼬等哺乳动物,跟复旦大学王放老师合作监测的红外相机清楚拍摄到黄鼬在此穴居、外出觅食等生活行为,居民们每次到花园中都能发现很多鸟类在此喝水、取食、休息,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在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正示范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白头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城市鸟类,我们每天都会被它欢快起伏的叫声叫醒,观察它们的生活行为也非常有趣。由于它们数量多,食性广,适应能力极好,因此在很多被破坏的森林、需要生态恢复的荒地,它们作为很多植物重要的种子传播者,每一只白头鹎的种子传播距离在1公里左右。另外经过我们的观察记录发现,在虹旭小区生境花园的桑树上,每2分钟就有一只白头鹎抓到虫子,1分钟不到完成进食,效率很高,能够很大程度上抑制昆虫的数量。因此白头鹎这样的鸟类在城市生态中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鸟类,我们不可忽视它们的生态价值。
媒体报道
这个具有生境功能的社区花园从改造完成开始就得到了很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在今年世界地球日这天,新华社上海分社首席记者张建松和岑志连老师专门来到现场采访并报道:“社区花园”在上海日渐成为都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与城市里常见的由园林工人维护的公园绿地不同,“社区花园”是利用城市的零碎空间、由社区居民和公益组织设计、营造、保养和管理的自治型“迷你花园”,为社区居民提供参与建设和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短短廿四小时,阅读量超过百万,详细报道可复制网页链接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海:“社区花园”成为都市里的亮丽风景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052068?channel=weixinp&from=timeline
其他媒体报道
我们的实践历程
此外,当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自然本身的价值,众多的路网、居民区、高楼、渠化的河道等早已切割原有的生境,不断挤占野生动植物们的生存空间,在我们众多的社区花园项目中,脱离传统景观的固化标准,不单纯为人的需求设计,考虑人的同时,结合整个空间,综合生态调查设计了食源、水源、庇护所、迁徙廊道等,跟周边绿地形成互动,让城市空间还留存的如黄鼬、松鼠、白头鹎、珠颈斑鸠、白腰文鸟、麻雀、黄腰柳莺、暗绿绣眼、蝴蝶蜜蜂类昆虫、两栖爬行等动物得以不断循环生息。
更重要的是,采用有一定设计感的花园这种公众最能接受的形式,不完全肆意的野能够消减公众对于杂乱空间的安全考量,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又能不断增加公众对于自然的保护意识。未来在城市中不断串联,由点成线到面,不断缝合城市的生态网络,构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
特别鸣谢
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委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地球日新华社上海社区花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