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UST YOUNG!设计青年,未来可期丨CLA青年在行动[完结篇]

青年在行动 07


为了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CLA陆续推出了青年设计师“青年在行动”系列文章,邀请80余位青年景观设计师、建筑师、水利工程师,从自身的经验及认知出发,一起来聊聊青年设计师当下的状态与未来的展望。


本期,CLA分别邀请来自建筑、规划、景观、水利等领域的14位青年设计师 一起来聊聊对个人与行业的思考和展望。



蔡 然

首创股份

技术总监

崔雯婧

中电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主任设计师

杜宇欢

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

景观设计师

胡臻瑀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水环境设计师

黄彬凌

草图营造

创始合伙人

李小芬

长江设计院

建筑设计院规划景观部主任

李昀熹

广西路桥集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师

李 巍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

林强

MYP迈柏

项目总监 总经理(重庆公司)

林倩雯

深圳万科

景观设计管理


马继敏

偶木景观

合伙人 设计总监

宋欣燚

文科园林

设计总监

孙玉婷

EADG 泛亚国际

项目总监

张 莉

毕路德BLVD

主任设计师


注: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QUESTIONS

Q1:你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Q2:你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在哪些方面会发生变革?


Q3:使自己成长最多的⼀次作品创作经历?为什么?


Q4:回顾过去的五年,你的进退与得失有什么?


Q5:你觉得青年⼀代设计师有哪些创新的设计思维或方法?



蔡 然

首创股份

技术总监


Q1:当代从事市政水环境治理的青年设计师是有理想、有情怀和梦想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设计需要大量驻场的勘察、尽调、现场施工配合等工作,不同以往传统水厂的设计,在完成前期尽调基础上,就可以坐在办公室画图。


这些为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青年设计师们,是抛家舍业、长期出差,是用自己的脚步在丈量祖国的绿水青山,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完成在一条条从黑臭变成清澈的河道上。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重复方案设计,会使我们困惑、迷茫甚至愤怒,和家人的分离会让我们感到寂寞和伤痛,所以也会有人中途离场。对于坚持下来的人,也有很多原因,但是我想对环保事业的理想一定是一个重要选项。


Q2:市政水务行业在未来会越来越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前九龙治水的弊端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清晰认识,因此现在解决黑臭水体治理、城市内涝问题,行业内也已经越来越有共识,从多专业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系统规划,分批解决。


因此,一个不懂管网问题的排水工艺设计人员做不好黑臭水体,一个不懂海绵城市的水利设计人员做不好城市内涝,一个不懂生态学的景观设计师做不好河道景观等等。


未来,要做好水环境的业务需要对多个学科有融会贯通的理解,能从设计、建设、运营全周期的串联项目,将会是一个重要能力。


Q5:交叉学科的思维就会带来创新,互联网时代成长的青年一代设计师,已经开始适应从多学科的角度考虑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不再是头疼治头,脚痛治脚。


系统性、全周期的角度,是水环境类业务设计的重要思维。另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丰富的模型工具、计算工具和画图工具,让富有学习精神的青年设计师更加细致、准确的开展设计工作。


项目推荐:玉带溪黑臭水体治理



崔 雯 婧

中电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主任设计师


Q1:这是最好的年代。艺术理论、材料工艺、建造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多项政策相继颁布;商界已熟谙景观体验对消费的影响,掷重金打造商业、居住和旅游环境。


这些都推动景观设计行业快速迭代,地产景观、市政公园长盛不衰;文旅规划、生态修复、景观装置等很多景观门类在近些年发展迅猛,这为青年设计师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广大空间。


这是最坏的年代,互联网已经消除了知识的藩篱,每个人都可以畅游信息的海洋。每个当代青年设计师站在洪流之中,如果不能不断学习,持续进步,就会被他人超越。去进取,无他。


Q2:(1) 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使用者与景观的互动体验日益增多。通过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接收器或是其他途径,景观装置可以收集使用者的信息,以此实现交感互动,极大地增强使用者参与度和景观趣味性;


(2) 大数据背景下,景观与生态、地质、林业等各专业领域进一步结合,永续发展、生态发展被推向了数据化、细分化的新纪元;


(3)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趋成熟,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景观设施、景观小品将更加雕塑化、艺术化。


Q5:(1) 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成功案例和思路。工业设计、产品包装甚至品牌营销的思维已经逐步向景观设计领域渗透。它们在使用者需求的挖掘、产品艺术化的呈现、设计理念的推广等诸多方面都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作品在保证功能性的要求上,形式表达上更加个性化。当今参数化设计、极简风偏好已深入人心,其他设计风格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当代青年设计师要完成的不止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作品,他们需要表达自身的理解与情绪。创作属于自身的特色符号,是青年设计师的不二选择。


项目推荐:南京市兴智城基层社区中心项目

项目推荐:南京市龙潭新城知和路小学项目

项目推荐:成都市绿化管理处屋顶绿化



杜 宇 欢

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

景观设计师


Q1: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中德是两个不同的答案,而且只能参照我目之所及的狭隘范围去论述。


国内优秀的青年设计师有不输任何国家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在执行能力方面更是不用多说。但他们思考的时间被大量压缩,很难施展他们真正的设计实力。


德国的青年设计师在这方面没有那么大压力,有充分时间更全面地思考,给业主能力所及的,设计层面的最优解。就项目本身的实现来说,效率甚至更高。


甲方也会精明地降低他们走弯路的可能,毕竟大部分甲方都是乙方出身,知道精华所在。德国青年设计师刚入行时最大的难点,似乎主要在学习如何有效地和甲方和合作方(包括其他设计公司和施工方)沟通。


当然了,这个国内的青年设计师也肯定需要学,但在架构庞大的公司里,大部分青年设计师接触这个技能的时间会比较晚。


Q4:进步和得到很多,退步和失去想不出来。作为景观设计师,我非常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们事务所所有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场地的历史和现存。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开放空间。


在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绿色基建的受重视和普及。大家越来越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这些都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很值得。


我还认识到,在整个项目中,画设计图,只是整个设计的10%,从设计开始到落地还有90%的工作要做。这100%都做好了,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

 

Q5:我认为,就景观设计来说,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如果目的是以人为本的话,不会再有横空出世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因为关于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的各种议题早就都被讨论透了。创新主要在于设计时的权重上,在坚持自己设计理念的程度上。


我始终认为设计是一种复杂选择。设计师根据自己设计的目的,在自己的认知里作出各种筛选和整合,得出最终结果。


对于我个人来说,做设计的目的是,给人们创造更合理舒适的空间,这个合理和舒适是长远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这个合理和舒适是顾全感官和感情的,作为高级动物的感官和感情,也作为自然界一份子的感官和感情。


项目推荐:布拉格环城绿带 



胡 臻 瑀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水环境设计师


Q2:个人觉得,未来会在设计需求、设计过程、对设计师能力的要求三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变革。


首先,设计作品的需求,会转变为由使用者而定,使用者不单是人类,也会是大自然。设计的美感和使用体验将作为两个同样重要的元素相叠加,结合而推敲出最后的设计。设计作品的公众的认可程度、使用频率,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类行的协调度,都会作为重要的考量。 


其次,设计的过程由分专业、分阶段、分前后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一个愈加完整的:综合设计到实施到运营维护的闭环流程。设计的过程,在整个作品的生命周期里,将被赋予更多的,更大的责任。设计师与工程师、科学家、生态专家之间的相互设计需求理解,协同修正,也会大幅度增加,整个设计的过程会更缜密,更完备。


第三点,对于未来的设计师,会有更多元的知识背景要求,更敏锐的捕捉力要求,以及更快速的学习转化能力要求。设计作品不单单要具有美感和创造力,还是科学性、工程性、生态性、甚至经济性多维度设计的结晶。设计师既是造梦者,也是一起实现的追梦人。


项目推荐:表流湿地设计相关研究

项目推荐:丽水山居图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Q4:五年前刚刚回国,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如何在项目中转化,行业里的真实需求和发展方向都不太清晰。回顾这五年,随着国家政策利好,对行业支持并推进的力度越来越大,自己有幸参与到各类型项目中的研究、踏勘、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多个阶段,对于工程设计项目的全过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每个阶段里的每个环节,却又都不尽相同,需要不断的学习钻研和积累。在遇到新的项目时,才能快速有所判断和侧重,更好的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进行具象的、工程思维的表达。


Q5:青年一代设计师已跨越了设计工具使用的门槛,各个工具之间熟稔的切换和配合已较为成熟,方案的视觉表现力也足够新颖具有冲击。在多元艺术、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青年设计师们更能擅长将更多的元素融入设计理念和方案中,逻辑自洽,也包罗万象。


项目推荐:河流蜿蜒度研究及河道设计



黄 彬 凌

草图营造

创始合伙人


Q1: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应该是钱不多、特别累,身边的大部分同学已经不再做设计,但仍然见到许多同行保持对设计的初心,探索设计跨界、深耕细分领域。一大批保持初心、有主见、敢想敢干的青年设计师在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相信一定会“钱”途无量的。


我们团队都是90后,去年为了项目可以一周不怎么睡觉,几个月持续加班,最后建成每天看居民使用非常有成就感,但时间久了依然会感觉十分疲惫,所以我们索性放了一个月的寒假,今年五一也放假七天,还计划放暑假。工作高效、画的每一笔都有价值都能落地,玩的时候也尽情彻底。


项目推荐:北京朝阳区小微空间改造“井点”


Q3:自己成长最多的一个项目是深圳的龙华“社工街”,我们在项目所在地城中村的社工站里住了半年,做完了这个我们有史以来最大项目,现学现用,画精准的施工图、跟施工方泡在场地上、对接供应商、做工程造价等。


从和居民沟通挪掉停车位打造无车街区,到做居民工作开放自家院子做儿童公共活动场所,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战。好在有甲方无比的信任,支持我们这群年轻人实现这条有趣的街区营造。


在这个项目里跟身边的社工学习到很多专业方法,还有不断前来指导考察的老师们、学长学姐们的支招,指点我们在以后同类项目中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


项目推荐:深圳龙华区“社工街”


Q4:过去的五年,有三年时间在校园里,两年时间在社会,最大的收获是在学校就开始主持参与式设计实际项目操作,离开校园后马上决定自己做设计公司,因为在校园里行动的经验,目前还没有招到太多社会的“毒打”。


刚毕业时内心的想法是“其实没什么好失去的”,很庆幸做出了一个“干一番自己的事业”这个决定,专注于校园营造和社区营造,积累了大量策划、设计、建造、运营全流程的经验。


从一年半前开始到处“推销”项目,到现在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项目和甲方,不到两年时间里,我们团队飞速成长,既然做出了决定,就没有退路,也只有获得。


项目推荐:深圳盐田区月出智慧花园

项目推荐:深圳南山区同乐园



李 小 芬

长江设计院

建筑设计院规划景观部主任


Q1:我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以及坚定的文化自信。


青年设计师的现状与时代特色息息相关,信息科技发展促进世界全球化。当代中国青年设计师通过互联网了解全球行业的信息与动态,借助网络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加活跃开放;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世界难题,包括气候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当代中国青年设计师以解决世界难题为己任,提出了很多好的解决方案,贡献全球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显示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Q3:对我成长而言,《武汉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空间发展规划项目》创作经历影响深远。


首先是项目难度非常大,武汉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现状是重化工企业集聚之地,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发展以及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项目。


其次是参与的团队非常多,项目采用了国际征集的方式,吸引了全球四十多家单位,最终长江设计院和英国合乐联合体团队获得第一名,在征集的过程中,参赛团队为项目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解决思路,在后续的整合规划中我们进行了充分地吸收。


三是民众参与程度非常高。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充分征求各利益方的意见,仅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汇报就高达八十多次,这也使方案后续具备可实施性。


项目推荐:武汉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空间发展规划


Q5:我觉得青年一代设计师具有系统性的创新设计思维,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也影响到青年一代设计师。


在面临具体项目时,他们会从生命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系统的解决方案,不仅考虑人的诉求,而且会考虑大自然中其他物种的需求。


与之相对应,在设计方法上会采取多学科协作的创新方式,由于涉及到自然中的方方面面,单凭一个专业已无法较好地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多专业很好的合作,以河道治理项目为例,就需要水利工程、风景园林、环境工程、市政交通等多专业的通力合作。



李 昀 熹

广西路桥集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师


Q1:我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大多处于既高尚又卑微的状态中高尚是因为我们景观设计是服务大众的,全社会都能受益的;卑微是因为设计师也处于人微言轻,较为弱势的状态中。


景观的行业规范较少,在不约束设计师丰富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设计师的话语权,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将业主各种各样的意见既合理又美观的融入设计中。


Q2:我认为景观行业将积极走向多元化、专业化、本土化。


多元化:景观设计不是单一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规划、经济、生态、艺术、运营等多位融合,满足大众对景观的需求和体验。


专业化: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人也需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和约束,实行与建筑、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实现行业的规范化。


本土化: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特点,而设计师将他们转化为设计语言,打造民族及地域特有的景观形式。


Q5:我认为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艺术及审美的需求,还要根据实际解决问题。关于设计思维,集中在考虑问题、确定方向、形成概念这三个阶段。


考虑问题: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共情,通过观察、参与和理解项目的背景,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确定方向:在该阶段,设计师需要提出可以帮助使用者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确定设计应该瞄准的方向。


形成概念:在有了具体的问题后,设计师可以开始进行思考,为上个阶段确定的方向和提出的问题找出多种解决方式及方案,形成设计的核心部分。


项目推荐:广西贵港园博园

项目推荐:南宁市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工程

项目推荐:广西河池园博园



李 巍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


Q1: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非常庆幸生活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建设者,能切身体感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奇迹。


国内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产开发,设计行业也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建设期快速发展带来的高周转,伴随着一些新问题,一个不可否认现状,那就是大多数青年设计师的真实状态,是为了基本的生计,处于类似“996”这样的工作模式,疲于应对工作带来的焦虑。


当然,我们这一代人能肩负起高速发展带来的居多问题,只是缺少了一些时间,来对设计思想、科学系统性的研究,以及对文化艺术的沉淀。


有些设计还形成了一套标准,应用于规模化建设项目,也是适合市场化需求。希望行业发展的同时,能留多点时间来一起深度思考,让设计过程本身成为大家都享受这份工作的状态,相信良性开放的环境,能培育出更多优秀青年设计师和作品,让中国景观设计行业也能走向世界。


项目推荐:机场南片区公共景观绿化提升


Q2:“变革”与“革新”,其实在景观行业是一直在传承延续和不断创新中协同发展,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材料运用上是在不断迭代。景观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特别是这次全球疫情,对人生命健康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加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度。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大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客厅、慢行系统、韧性城市、生态环境自我修复,滨水空间低影响开发和利用、美丽乡村,场地弹性边界和功能空间留白等这些观念,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对我们从业者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质量的要求。


其次,景观发展多元化是世界性,全球化进程是共享经济技术进步的成果,使得各个地区更注重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IP。近年来,一线城市很多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都在进行国际招投标,开放的市场机制,为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公司及组织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绝佳机会,在这片建设热土上会竞争更加激烈。


最后,科学技术的进步,AI和声光电技术在景观场景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参数化设计(基于非线性的算法)节省了时间,降低方案前期迭代的成本,利用大数据为前期文案提供支撑,以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进行数据模拟,帮助业主更科学做出决策。未来技术更新比我们想象还要快,但我们不要被技术淹没,从追求外在形式上的刻意表现,应该逐渐回归到尊重人与自然的本真。科学求真,人性崇善,艺术尚美。


Q5:创新思维无论是对个人还是行业来讲都非常重要,国家这些年也再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它涉及的面很宏观。


其实设计师本身的工作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创新不是天马行空,需要遵循科学原则、底层逻辑的思考和专业严谨的推演。灵感和创造力需要不断实践,来能验证你的构思。创新就是打破常规,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关于创新的方法,可以通过多涉猎跨学科知识,分析行业内外顶尖的优秀作品,借鉴他们的思想,升级我们的认知范畴。优秀设计的本质,是满足功能的同时,它所呈现的作品一定是能给人以惊喜和愉悦,提升人的精神享受,即使是那个时期所散发那一点光。创新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也不是灵光乍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不断试错、反馈、修正我们脑中的想法,善于利用大脑这个“工具”,找到新的解决思路。创新需要开放思维的环境,源动力不是靠物质奖励可以激发的,而是我们内在的激情和克服困难去想实现它的那一股力量,这正是每个青年设计师的优势禀赋所在,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好“她”。


项目推荐:大沙河生态长廊

项目推荐:惠州华润小径湾山地别墅一期



林 强

MYP迈柏

项目总监 总经理(重庆公司)



Q1:当代青年设计师生活在一个资源和信息空前繁复、交流便捷的时代,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前辈大师的肩膀上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


同时海量爆炸的信息也增加了我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成本。大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人生经历的迅速丰富,使得他们对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也空前严苛。


这个时代,面对新课题和新客户时,如何趋于完美地满足大众需求,同时实践自己对设计的追求?


我想最诚实的办法就是忘掉虚伪的逢迎、不甘的妥协、粗暴的抗争等招数,用温柔的情绪、真诚的思量、前沿的理念,保持设计的激情,保有准确的判断,这才是青年设计师该坚守的信念和原则。


所谓回归初心,保持激情,我想理应如是。


Q2:不可否认的是,景观行业也正在从增量市场逐步走向存量市场,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项目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而城市进一步发展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以前遗留下来问题,这就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不只是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有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复兴意义。这也要求景观从业者的工作从单一的视觉、功能设计走向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需要我们不止掌握景观专业知识,也需要熟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多学科的配合。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类型的项目,现场情况往往比待开发的地块来的复杂,现状建筑,地下管线,文物遗迹,保留树木等,都是需要设计综合去考虑的要素,常规的设计手段往往难以解决这种综合问题,因地制宜的设计思维、创新技术手段、多方面的交流联络共商合作是应对任何变化的最有效的途经。


项目推荐:上海滨江贯通(虹口区段)景观

项目推荐:浦东外高桥森兰绿地公园


Q3:作为专注于大型公共景观领域的设计师,往往有一种相似的经历:那就是画了很多图纸,但落地建成的比较少,一来大型公共景观项目周期长,二来受到政策,资金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缓慢甚至暂停的情况时有发生。本人有幸参与了重庆“两江四岸”从概念到落地的全过程,受益良多。


重庆的滨江带不同于其他城市,很难在全国范围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找到一个范本去借鉴,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促使我们摒弃了从图纸资料入手,而是走到城市里去,回归到江边,倾听市民,游客的感受和需求,从而为重庆这座立体城市提出了一个“重回长江”的愿景。


随着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我们面临了现场条件的变化,业主新的要求,施工工艺的局限等重重挑战,可以说非常艰难地将最开始的想法,最大程度的坚持了下来。最后建成开放,看到大家重新回到江边活动时洋溢出的各种表情,我们为之动容。


项目推荐:重庆九龙外滩休闲公园



林 倩 雯

深圳万科

景观设计管理


Q1:带着热忱与进取心,熬夜画图写PPT。学生时代的受教育经历和工作阶段的社会实践都不断强化我们对于这个专业价值的认同,而且市场上好的作品层出不穷,大家都互相学习借鉴,我身边的多数青年设计师都在努力、尝试、创新,希望能呈现好作品、带给未来的使用者美好生活。


大家也都在为了这个愿景,与不同专业背景和价值观的博弈、磨合,也在这个过程中夯实专业技能,成为懂材料、会算账、能画图做PPT,汇报不嘴瓢的设计师。


Q3:参与深圳瑧山府的设计管理工作。原因有两个:


一是亲历了标杆级高端住宅的出品,向大师们学习何谓设计、何谓场景,也玩转了市场上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家具布品,拓宽视野的同时,逐渐形成对标杆的定义;


二是养成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在瑧山府结束后,我们做了高端住宅的场景模块总结,绿化花境的搭配总结,园建工艺工法的总结,地垫材料、工序的总结,泳池净水系统总结等等,一点点沉淀下来;


在另一个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又进一步提升,比如从强调观感到强调体验的花境设计、从强调美观到强调使用便捷的工艺节点设计,每一次新实践,我们都希望能比过往进步一点,这也是公司的老领导们传承给我的职业要求。


Q5:在设计生成的过程中,更关注逻辑推理,关注场地的文化、客户、自然气候与环境条件,作为设计理念和布局的推理基础


项目推荐:深圳万科瑧山府



马 继 敏

偶木景观

合伙人 设计总监


Q2:从行业现状,结合个人认知内的思考,对景观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与大家交流探讨。


先说设计市场形势,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从疫情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政府财政支出收紧,市政和地产景观项目随之缩量,这个情况还将持续。


但比较发达国家,我国城市化进程仍有余量。经济发展反补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保领域前景依旧光明。城市更新、文旅度假、乡村振兴任然大有可为。顺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应对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设计机构也将重新整合,综合类大型设计院和中小型事务所迎来新的革新,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吐故纳新。作为偶木景观此类中小型事务所,需要挖掘自身特点和优势,专注细分市场,聚焦细分领域,从课题产品研发、智慧园林等领域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身壁垒。


随着AI技术、虚拟现实、专业技术手段的迭代和更新,设计行业的发展包括设计师工作模式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高校教育也会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社会培养输送新时代的设计人才。


Q3:和大家分享一下正在进行中的柳林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明清街原为县城重要的商业街,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街区地段内保留了大量清末至民国初期建造的商铺、民居院落,向后人展示了其过去繁华的街道景象和生活场景。


现今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仍有居民居住,延续着过去的生活习惯。第一次走在老街上就被当地鲜活的百姓、热闹的市井生活、亲切的邻里关系感动不已。


我们设计秉承街区改造首先是民生工程,关注民生需求,切实为人设计。复兴活化历史商街的同时,也延续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性记忆,保持街区活力和社会温度,做有温度的设计。通过空间更新,提升居民宜居品质,重拾街巷市井生活,留住乡愁,让老街重新焕发新生。


项目推荐:山西吕梁市柳林县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


Q4:五年前刚过而立之年,几个创业小伙儿在木樨地几十平米的办公室里,坐在会议桌边光着膀子畅想着未来… 五年过后大家都已经不算青年设计师了(苦笑),但依旧保有当年的热情,并肩走在奋斗的路上。


五年间的得失暂且不论,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现在才慢慢对设计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想清楚之后的路该如何走。景观是非常有魅力的专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坚持做好这一件事,坚持品质追求和创新力。未来的时间,怀着敬畏之心面对每个设计机会,为社会和客户创造有价值的设计。



宋 欣 燚

文科园林

设计总监


Q2:说起行业“变革”这个词,个人觉得“革新”更加符合我对行业未来的期盼,并不希望以此改变设计行业的本质与初衷。行业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可能会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景观设计自身“市场泡沫”后的返璞归真。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和资本的一些急功近利等原因导致设计在过程中出现了设计师自身的一些迷失,到目前一个不断成熟的行业环境,景观设计行业开始进入一个更好的迭代。


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被动推进革新。越来越多景观范畴下的项目,需求多专业的解决方案,要求对上下游与相关行业进行渗透与融合,参数化、生态化等等也从各种角度影响着最终的设计成果呈现。


最后我想说得是,行业变革的过程中返璞归真与技术更新都是相互耦合的。两个体系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共同推进着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如欧洲启蒙运动说的,用理性思维重新检验,重新思考有关人,社会,艺术人文等的一切问题。理性思维,科学方法正是我们如今社会追求3.0时代科技文明社会的特色与常态。


Q3:说到经历印象最深的项目那可能得说说18年《思南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设计的适度性与多专业的融合让我感受到对于行业的发展空间与设计师标准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项目内容涉及多维度的生态修复与乡村文旅全过程开发,包括咨询策划、规划、方案、落地与运营的全过程服务。为确保项目的落地性甲方需要景观专业进行整体把控。对于这种体量大、多专业、全过程的项目,对单一专业的设计师是极大的挑战。


对于生态修复方式、程度以及如何达到国家要求、如何满足运营空间的需求与用地调整以及市政基础建设与建筑景观的衔接等等。从前端的变化牵动各个专业的调整,再至各专业的需求反推出成果方案。


在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去帮助各团队打破专业壁垒,又在过程中自己不断刷新对各专业的了解,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自我认知更新的反复过程。


项目推荐:桃花源景区《向往的生活5拍摄地》


Q5:设计源于生活,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设计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说的恰巧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思维必然紧跟着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更新。


拿互联网举例来说,互联网新媒体目前保持着与当下生活高度同步的稳定性,新的需求与新的生活空间需要紧密衔接。我常在思考,如何让设计出的每一个项目成果成为被大众广泛使用的互联网产品一样接受用户直面的反馈,那又将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不仅如此,或从项目初始,就以“互联网产品思维”做项目设计——以用户为导向。


就当下而言,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一直在改变,而我们却一直在墨守成规将“人群分析”做成“万能公式“,最后的成果只能是设计师们营造的一种被动接受的虚拟“空间”。而互联网产品思维中的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就很好给了我们提示。


Who:什么人可能可能成为使用产品的主体?When:什么时间用户可能使用产品?Where:什么场景下用户可能最大程度使用产品?剩下发生的一系列What,Why,How,How much等等问题都将成为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思维过程创新所呈现出来。以用户为导向就是为用户服务,思用户所思,想用户所想。在项目设计的时候,要让用户喜欢,而不是自己在设计中“自嗨”。


项目推荐:桃花源景区《向往的生活5拍摄地》



孙 玉 婷

EADG 泛亚国际

项目总监


Q1:作为当代青年设计师之一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广泛的专业积累和快速的项目推进,加上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可以非常快速的在设计领域中自由的发挥着理想的情怀。正因现在所处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我们鲜明的个性与风格,因此可以在实践中更深入的将设计精美的落地作为我们对设计情怀的表达。


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风格借鉴与临摹,到突破乌托邦、天空之城充满形式主义的自我的设计表达,最终回归从设计的本身角度考虑更好的服务使用者的同时又更好的展示我们自己的文化属性。


在现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各种公众号、论坛、讲座……,各种碎片化信息的获取非常容易也非常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和项目融合运用,市场的发展需求也从单纯的野蛮生长到需要独立的设计理解和追求,我们青年设计师怎么样才能走的更加长远是一直需要探索的话题。


Q2: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完善和房地产开发的日渐饱和,景观设计师在未来的市场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分表达并且发挥我们专业的最大价值,一直是我们思索的话题。


我们抛开技术革新带来的设计手段和表现的推陈出新外,我们设计本身应该会更需要加入对未来的思考,未来其实还未来,我们的城市从一幢幢屹立的钢筋森林的生硬,到我们期待着未来的社区和城市富有人性化,人情味,人文气,让人与人的交流多一点,亲和一点,更富有秩序,更自在;景观设计师将从空间的营造工作变化成场景的营造工作来回应人与社会的更高需求。


项目推荐:中国上海中企滨江悦府


Q5: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既经历过80年代的摇滚文化,90年代的民谣风俗,也感受过00年代的嘻哈创作 ,同时被许多文化信息包围,不再从单一的渠道获得信息,我们不再是靠线性的逻辑去思考问题,会从一句话,一首诗,一曲乐 ,一张画 ,甚至是一款游戏又或者瑜伽或者一件服饰中产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在小清新文化、亚文化,佛系文化、萌文化、二次元文化、极简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影响下找到设计的灵感。


在提高创造力同时又将这种反哺到生活中为其增加的乐趣,使自己时刻保持活力。这是个良性的循环,不仅形成了新的思维方法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对于文化的认同是每一位景观设计师的基石,把设计与文化认同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设计情怀的表达,设计作品不再想要标新立异,而是表达我们设计师真实的内心状态,使我们的作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质感和文化属性。


项目推荐:中国上海大华朗香公园里



张 莉

毕路德BLVD

主任设计师


Q1:更成熟的行业环境足以支撑当代设计师以多个视角投身景观。越来越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赋予设计师对景观的认知、参与更多元化。


在景观由“观感“向“体验感“转变的过程中,吸引了更多专业视角的设计师关注景观。景观设计师一直被认为是多学科了解的综合应用,现在的景观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又呈现出多种技术集合的侧重合作模式,使之不再只拘泥于绿地的观感属性、不再只满足于场地的功能划分、不仅仅停留在主观的美学主义,而是从行为思考、文化思考、价值思考、生态思考等多元角度,拓宽认知维度,从而推动景观行业的良性发展。


Q2:虽然景观行业一直强调多元化,但实际上除了其本身所具备的感官体验特质,景观在纵向城市人居与山水自然的联合发展中,越来越趋向与城市科学研究体系下的规划景观一体化双拥发展。


当然首先我们要拒绝景观的意义与审美割裂——景观不止为人类服务,也为自然界的生物所服务。


我更愿意化用史铁生的那句“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而我常以为是自然救赎了人类。


如今在绿水青山的指导思想下,景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空间转型和场景重构。而场景重构即包含了“城市空间重构”和“生态空间重构”。


最后也许会发现,我们所关注的一切景观,其实就是我们所关注的生态环境,而反观我们自己,原就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项目推荐:湖北当阳玉泉寺花溪湿地


Q4:近几年我们多个滨水景观新项目陆续建成,如四川南部水城禹迹岛公园、湖北当阳玉泉寺花溪湿地、楚城遗址季家湖水治理景观工程等,并获得不少专业奖项,这对我们团队是一种鼓励。


其中正在建设的季家湖项目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辽阔,承担着方圆上千亩农田的灌溉水体集中净化,再经由内陆湖泊排放汇入长江。


在当下长江流域大保护的外衣下,我们冀望联合水生态治理,做到对湖滩地貌形态的保护与再造,重构乡土水生植被生物的栖息地以及调整岸边带的生态性草地、沼泽等功能性群落类型。同时,串联鄂地楚文化,将古城荆州与宜昌互动升级,激发文化交融性。


将景观手法与传统水治理源头结合,从造“美”景到造“场”景,从水污染治理到水空间重构,让一片水体拥有文化承载,让一块场地获得价值升华。


项目推荐:四川南部水城禹迹岛公园



身处新时代的设计青年们,是个性独立、崇尚自由的一代,也是最具奋斗精神的一代。他们有直面市场的魄力和勇气,亦心怀理想,不忘初心。


本期是CLA青年在行动系列文章的最后一期,但青年设计师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滞。

愿我们知足上进不负野心,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编辑 / 明 卉

统筹 / 周明波


  往期活动




⬆  2021 CLA青年论坛·深圳

⬆  2020 CLA年会·深圳

⬆  2019 CLA年会·四川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十年来聚焦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国家城市科学高端科技智库建设,搭建了广泛、诚信、有效的全球性创业和科研协作网络,组建了富有进取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团队,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城市运营为一体的开放性组织框架。学会于2016 年5 月18 日换届,现任理事长为仇保兴博士(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学会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会核心竞争力培育,并为有志于让城市更绿色、更宜居,研发新技术、新系统的人士提供最优工作平台。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CSUS

商务合作及活动推广:

联系人:周明波

电话:010-62747826

邮件:674221088@qq.com

 ·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