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6


中纪委再对环保问题利剑出鞘,严肃问责。


昨天(5月23日),中央纪委通报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包括天津津南区原副区长陈波、河北宁晋县副县长李风杰、江苏灌南县委书记李振中在内的55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甚至被免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截图)


思响哥(ID:rmltwz)发现,这份通报披露了地下水污染、企业违法排污、倾倒危险废物、胡乱倾倒渣土、违规堆放危险固体废物等主要环保问题。


对此,通报措辞严厉,“狠话”频出,指出多个“病根”——


这些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政治站位不高,作风不严不实

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错误政绩观犹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导致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行为查处不力严重偏离了中央决策部署

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严肃查处问责。


通报中还特别强调,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


这也意味着,今后各级纪委对环保领域的追责问责力度必将持续加大。


向外界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


保护生态环境,中央不遗余力。“1048人被问责,其中省部级干部3人,厅级干部159人,处级干部464人……”这份涵盖从省部级领导到县处级干部的问责清单,是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七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后的“成绩单”。


问责背后,暴露的是监管的层层缺位。如此不作为、乱作为、阳奉阴违,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极不负责。


祁连山的生态保护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消极应付中央指示,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破坏负有重大责任。他在督查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时,每到一地都反复强调环保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起要求来“口号响当当”,但就是没有下文。


去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对外公布,包括3名副省级官员在内的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


更有甚者,监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与企业沆瀣一气,大搞利益输送,充当企业污染环境的“保护伞”。


曾顶着“环保明星”光环的山西省环保厅原厅长刘向东,一步步沦为环保权力寻租者,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环评审批、环保验收、环保违法处罚、环保专项资金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家庭财产数以亿计。


2015年底落马的原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曾借空气自动监测设备采购受贿,又在调查污染事故时“关照”事故责任公司,性质极为恶劣。


随着中央对环保问题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被问责。可以说,以问责促尽责的工作导向初步形成,倒逼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真正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


未来,环保问责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环保督察将在三年内实现新一轮全覆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移交问题线索的查处工作,失职失责典型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


这也向外界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无论是谁,不管级别高低,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必受严厉问责。


绿色发展是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他同时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打好这场战役,发挥政绩考核评价“指挥棒”“硬杠杠”的作用至关重要。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如此看来,不唯GDP论英雄,绿色发展指标已成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思响哥(ID:rmltwz)注意到,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的文章《科学考核环保政绩》,论述了如何准确评价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环保政绩,值得广大领导干部领悟借鉴:


一是既看认识,更看实干。要看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水平到位不到位,更要看其在实际工作中摆位正不正,是不是抓铁有痕真抓实干,有没有“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二是既横向比,也纵向比。既要把这个地方与其他地方比较,也要看这个地方自身的变化,横向排名与纵向变化一起综合衡量。比如,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虽然排名靠前,但与其自身的历史情况比较,却呈现下降的趋势,无疑是不理想的环保绩效;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虽然排名并不靠前,但与其自身的历史情况比较,呈现的是不断改善的趋势,无疑是比较好的环保绩效。


三是既看环境数据,更看公众感受。既要看环境监测数据,更要看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认可度、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满意度,用公众的实际感受拧干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水分。一个地方环境数据好看,但公众满意度很低,环境污染事件多发,公众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这些漂亮数据可能是失真的。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指标中,应该对体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指标赋予较高的分值和权重。


四是既看“显功”,也看“潜功”。领导干部应当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事,也应当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那么,在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一时的环境质量,也要看当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看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工作做得扎实,下功夫做了“潜功”的,后续会不断产生良好效果,这样的环保政绩会在未来的日子体现出来。


就在本月,中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剑指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当下,广大干部如何在环保问题上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评论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评论

信息来源:人民论坛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